第十四章(1 / 2)

王珣答應著,當即去東耳房瞧了瞧,兩簍梨子估摸著有七八十斤,熬一罐梨膏是儘夠了。

想了想,便出來向劉氏道:“媽,這些梨子擱著一時也吃不完,我想著不如熬成秋梨膏,林姑娘時常咳嗽,這梨膏正合她吃。”

劉氏聽了忙道:“這有什麼不行的,林姑娘幫了咱們許多,不過是兩簍梨子而已,我一會子忙活完了就熬。”

王珣聽了便道:“媽且等等,咱們素日吃的梨膏還不大好,我先前在書上看到一個驗方,比如今市麵上的秋梨膏更好些,況且用的也都是常見的食材,極容易得,隻是要費些功夫。”

劉氏洗乾淨了碗碟,聞言擦了擦手,道:“這個容易,回頭你把要用的東西說與我,我去集市上買回來,待熬好了趕明兒給林姑娘送去。”

王珣便將所需食材告訴她,不過是鮮藕、蘿卜、蜂蜜等等。

劉氏聽了想了想道:“鮮藕和蘿卜這些都不用買,咱們田裡自家便有,明兒叫你爹去采些來便是了,隻是這蜜糖卻沒有,還得另買才行。”

王珣聽了一想也是,如今蜂蜜還是個稀罕物,普通人家根本舍不得買來吃,便道:“一會子我去左近問問,看看有沒有哪家賣的。”

劉氏聽了笑道:“你小孩子家哪裡知道裡頭的門道,這買蜜糖也有講究,須得找熟人才好,不然碰上那等黑心的,真假摻著賣,白花了錢還是小事,吃壞了身子才是遭罪呢。”

王珣一聽頓時傻眼,沒想到古代的造假行業也這麼普遍,不禁蹙眉道:“我們才搬來城裡,地方也不熟,這一時半會去哪裡買去?”

劉姥姥正在外頭收拾東西,聽了這話便掀了簾子進來,道:“這個容易,咱們隔壁村的劉大牛家便是養蜂子的,他家種著偌大一片果園,出的好花蜜,我記得今年他們家就割了好些枇杷蜜,這東西尋常人家舍不得買了吃,如今隻怕還有剩幾斤,雖然價錢略貴了些,卻是實打實的好東西,最是滋陰潤肺的,用來熬秋梨膏豈不更好?”

王珣聽了便放下心來,笑道:“還是姥姥有主意,既如此,明兒我便同姥姥一道去。”

狗兒才歸還了鄰居家的桌椅回來,正在灶前舀水洗臉,聽了這話便道:“用不著你去,明兒你爹同姥姥去就夠了,你在家好好溫習功課,過兩日趙夫子便要回來了,人家可說了要當麵考較後才看收不收你這個學生,你仔細些,可彆給你爹丟臉。”

自從決定搬來城裡,狗兒便一直在幫兒子打聽好先生。

趙夫子是附近最有名的私塾先生,祖上三代都是秀才,在附近頗有些名聲,因屢試不第,年過四十後便棄了科舉之心,在家開了家私塾,專門教授學生。

這趙夫子雖然科舉不第,教授學生倒頗有章法,這些年教出來的學生有好幾個中了秀才,去年更是出了一名舉人,因此名聲大噪,許多人家都爭相捧著銀子上門拜師。

不過這趙夫子收徒極為嚴格,言道精力有限,一年隻收十二名學生,還要是親自考較後才行,狗兒也是托人走門路,好不容易才讓對方通融了一次,答應見一見板兒,考較後再做決定。

王珣聽了無法,隻得答應了,雖然他對這次考試心裡有底,耐不住他爹太過緊張,這幾日天天盯著他讀書。

次日,狗兒雇了輛車搭著劉姥姥回了村裡一趟,便去田裡采了好些鮮藕、蘿卜等,劉姥姥又去鄰村劉二牛家買了一壇子枇杷蜜,足足花了五百錢。

劉氏早早便買了個乾淨的砂鍋,花了大半日功夫,照著王珣說的方子熬了秋梨膏,用洗乾淨的小白瓷壇子裝好封嚴了。

青兒也將彩箋花盒折好了,每個盒子裝了一塊花香皂,一塊羊奶皂,兩個香皂球。

劉氏又收拾了些地裡才摘的菜蔬,問劉姥姥道:“都是些尋常瓜菜,也不知道那府裡的太太奶奶們吃不吃得慣。”

劉姥姥笑道:“不妨事,上回送去那府裡老太太很愛這個,平姑娘還說府裡上上下下都愛吃咱們曬的乾菜,一會子把這些時日曬的灰條菜、豇豆、扁豆、茄子乾子、葫蘆條兒等各樣乾菜收拾了,一道送去。”

一時收拾妥當,劉姥姥檢視了一遍,見再無遺漏,便向王珣道:“板兒你可有什麼要送的,今日一順收拾好了,明兒正好一道送去。”

王珣想了想,笑道:“還真有些,姥姥先等等。”

說罷便回房,將自己近日做的幾首詩並一些功課上的疑問一道寫了,用信封封好。

一時又想起探春等人極愛外頭賣的輕巧頑意兒,便預備買些送人。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