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2 / 2)

當下又開了衣櫃,取出個螺鈿小匣子來,這是他素日用來裝錢的匣子,他素日攢的零花錢,還有先前寶玉賈母賞的金銀錁子,劉氏都留了一些與他日後花用,並未全部收走。

打開錢匣子數了數,四個筆錠如意的金錁,二十個吉慶有餘的銀錁子,分量都有七錢左右,兌成銀子約莫有三十兩銀子,他先前攢的零花錢、壓歲錢統共有一百來文,這一年來抄書得的錢也差不多有一吊錢左右。

如今二十兩銀子便夠普通人家過一年了,這三十多兩銀子對一個孩子來說已經是一筆巨款了。

王珣盤算了一下,帶銀錁子還要先去銀鋪裡兌成銅錢,十分不便,況且買些零碎玩意兒,想來用不著這許多錢,便隻用帕子包了一串錢揣在懷裡。

劉姥姥見他忽然往外跑,忙道:“你這是上哪兒去?”

王珣一麵拉著青兒一道走,一麵道:“我同姐姐去前麵巷口買點東西,去去就回。”

小花枝巷因靠近寧榮街,附近擺攤的貨郎小販極多,前兒王珣便瞧見有賣好些民間小玩意的。

這附近住的大多都是家底殷實的人家,有些是富戶,有些是讀書人家,還時常有五成兵馬司的差役巡邏,治安方麵很好,因此劉姥姥與劉氏也不擔心姐弟倆的安全,隻囑咐早些回來。

此時天色正好,街上十分熱鬨,賣吃食的,賣繡品的,賣各種玩意兒的,應有儘有。

姐弟兩看的眼花繚亂,青兒隻盯著賣胭脂水粉和繡品首飾看,時常走不動道。

王珣卻隻留心那些賣手工藝品的攤兒,不到半個時辰,便淘到了不少有趣的頑意兒,柳枝兒編的小籃子兒,竹子根兒挖的香盒兒,膠泥垛的風爐子兒,無錫的泥人兒、核雕小船、整根竹子摳的擺件兒等等,足足裝了一大包袱,而這些隻花了不到一百文錢。

一時肚子有些餓了,王珣去賣炊餅的攤子上買了兩個羊肉炊餅,分了青兒一個,又叫小販再包幾個回去給家裡人吃,轉頭問青兒道:“姐姐還有什麼要買的沒有?”

青兒咬了一口炊餅,麵餅暄軟,裡麵的羊肉醬香濃鬱,十分筋道,不覺連吃了兩大口,待咽下方道:“方才買了兩枝絨花,原想再買塊帕子來著,沒瞧見中意的,咱們先回去罷。”

賣炊餅的攤主正將包好的羊肉炊餅遞給青兒,聞言笑道:“姐兒若想買繡帕子,隻管去前頭巷口的王家,他們家專發賣各色改樣銷金點翠手帕汗巾兒,都精致的了不得,隨你要多少也有。”

青兒聽了好奇,謝過攤主後便拉著王珣定要去瞧瞧。

一時到了巷口,果見一個攤位前圍滿了許多姑娘媳婦,十分吵鬨。

待眾人陸續離開,青兒方走到攤位前,果見鋪著各色綢緞繡帕並汗巾子、還有五彩絲線打的各種花樣的結子,都十分鮮豔彆致。

青兒拿起一個方勝連環的絡子,問擺攤的婆子道:“大娘,這個多少錢?”

王婆子兩隻眼睛上下一睃,見青兒穿著白綾襖兒,外麵罩著水紅緞子掐牙坎肩兒,下麵係著蔥黃綾棉裙,旁邊的王珣亦是一身淡藍色褂子,斯文清秀,氣度不凡,一看便不是尋常人家的孩子,頓時揚起笑容,忙道:“這結子隻要五個錢,我這裡還要其他樣式的,帕子汗巾子也都有,姑娘不如瞧瞧?”

說罷從下麵包袱裡拿出十來個不同樣式的結子,有十樣錦,同心結,方勝地兒,還有幾方極精致的帕子汗巾,一方銀紅綾銷江牙海水嵌八寶兒的,一方玉色綾子鎖邊銷金的,還有一條紫葡萄顏色縐紗銷金間點翠的汗巾子,都十分精致。

青兒見了頓時愛不釋手,左看看又摸摸,一時左右為難。

王珣卻心下疑惑,這些帕子汗巾的料子比先前賈母王夫人給的也不差什麼,這樣的好料子可不是尋常人家能出的起的,便故意皺眉道:“大娘,這些布料可都是官用的料子,也隻大戶人家才有,這……”

那王婆子聽他一眼便認了出來,心下更加確定自己的猜測沒錯,唯恐這單生意黃了,忙笑道:“哥兒不必擔心,這些料子的來路都十分正當,原是我家女兒得的賞賜,她在榮國府裡當差,服侍太太小姐們,這些尺頭雖然對咱們平頭百姓來說十分貴重,於人家而言都是尋常東西,隨手便賞了,我在這裡都做了好幾年的買賣了,附近的人都知道,哥兒若不信隻管去問問。”

王珣聽了這才心下恍然,原來是榮國府裡得來的,不過這樣的好料子,普通的丫頭也得不到,況且既是長年累月做生意,所需的布料尺頭可不是小數目,榮國府裡的一個小丫頭便能弄到這麼些東西,恐怕裡頭還有些貓膩。

榮國府主子們大手大腳,凡事講究排場,連服侍的丫頭也比尋常人家的千金小姐還要尊貴,原著中襲人家窮到賣女兒救命,然而襲人進榮國府不過數年,家中便複了元氣,可見其素日所得之厚。

當初賈家才建了大觀園,賴大一家便也建了園子,也隻比大觀園略差些,花費至少十來萬兩銀子,他們一家子奴才,能有多少收入?還不是從賈家撈的油水。

由此可見賈府下頭的人也從中盤剝,中飽私囊已是常事,怪不得會敗落的這麼快。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