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王珣得了長康帝的金口玉言, 心下總算鬆了口氣,隻是想到這次一口氣得罪了三皇子與永樂長公主,不免又有些頭疼。
兩人皆是身份尊貴, 三皇子不用說, 素來便氣量狹窄,睚眥必報,永樂長公主的行事作風他也有所耳聞,自己此番拒親絲毫沒留情麵, 可謂是大大得罪了人,也不知這兩人會如何報複。
不過如今事已至此, 隻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想來看在長康帝的麵上,對方應該不至於太過。
這廂王珣提著心等了好幾天,卻一直風平浪靜,永樂長公主與三皇子府上一點兒動靜也沒有。
王珣驚疑不定,這也太反常了些, 他可不相信是這二位忽然寬宏大量放過他,心下百思不得其解,隻是這樣的事也不好去問人, 猶豫之後, 便去了楊倫府上。
楊倫正在家中小酌, 聽他說明來意, 不由得搖頭, 手指點了點頭他,失笑道:“你素來聰慧,怎麼這回反倒糊塗了,陛下已經發了話, 這二位都不是糊塗之人,又怎會在這關頭與你為難?豈不是打陛下的臉麼!”
王珣一怔,隨後便也明白了其中關竅,不禁拍了拍額頭,搖頭笑道:“我也是糊塗了,真真是當局者迷。”
楊倫浸淫朝堂多年,又在禦前行走,十分了解長康帝的脾氣,提點道:“陛下如今欲重用你,往後遇到的事隻會更多,你此番雖得罪了三皇子與永樂長公主,但也未必是壞事。”
王珣自然知曉其中道理,點頭道:“老師放心,學生明白。”
師徒兩人又談論了一番朝政,楊倫知他向來聰慧,凡事皆點到為止,便不再多言,轉而問起潘家的事:“潘家的親事,你有何打算?”
潘嵩自知這次是自家理虧,第二日便命人收拾了厚禮,親自登門賠罪,此外還另備了一份給楊倫,以示歉意。
王珣淡淡道:“強扭的瓜不甜,潘達人既然無意結親,也不必強求。”
王珣雖然有些氣憤,倒也並不如何傷心,畢竟他與潘小姐素未謀麵,談不上什麼感情,
先前之所以取中潘家,也是因為潘家家族人口簡單,潘嵩為人謹慎,不用擔心日後會摻和儲爭,隻是沒想到正是因為潘嵩太過謹小慎微,對任何麻煩都避之唯恐不及,為了明哲保身寧可毀約。
楊倫皺眉道:“潘掌院自來便八麵玲瓏,這些年也一直與各方交好,誰也不願得罪,好容易坐到了掌院的位置,自然倍加珍惜,隻是沒想到他身為翰林掌院,此番為了自保,竟連‘信義’二字也忘了。”
說難聽點便是左右逢源,牆頭草,這樣的人固然不會惹事,卻也難堪大用,端看長康帝這些年對潘嵩的態度便可知。
王洵苦笑一聲,道:“趨利避害乃人之常情,這也怪不得人家,若不是我,潘家也不會被永樂長公主盯上。”
潘家雖然行事不厚道,但也情有可原,即便結親不成,他也不想結仇,何況雖然潘嵩不講信義,但潘小姐卻是無辜,他並不想因為自己連累了她。
楊倫長歎了口氣,道:“罷了,事已至此,強求無益,一直揪著這事不放,反倒顯得咱們太過小氣,與其為此與潘家結仇,倒不如痛快放手,潘嵩是聰明人,自然會承這個情。”
潘家悔婚之事王珣原本打算瞞著家裡,等過些時日,尋個恰當的時機再緩緩地說,誰知潘夫人心下內疚,帶了厚禮親自上門向劉氏賠罪,這下想瞞也瞞不了了。
狗兒與劉氏自是又驚又氣,怒斥潘家不講信用,潘夫人自知理虧,也不如何辯解,隻陪笑道歉。
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劉氏雖然氣憤,但是事情已成定局,又見潘夫人言辭懇切,隻能忍著怒氣勉強接受了。
此番潘夫人登門,便將先前定親的信物退還,劉氏也退還了潘家的信物,所謂的親事徹底作廢。
潘家親事不成,劉氏又要張羅著相看,王珣大感頭痛,忙趁機同父母說了,這一二年內暫時不想議親。
劉氏隻當他是傷了心,越發心疼兒子,自然無有不應,狗兒想著兒子今年才十八,倒也不急,便也沒說話,隻盤算著暗中打聽著,定要給兒子尋個好的,再不能如先前的吳家與潘家一樣,空歡喜一場。
另一頭,鄭玉珠等了數月,好容易等到祖母進宮請旨,滿心歡喜的等著好消息,誰知卻聽聞王珣拒婚,頓時大怒,當下便叫人備車馬,要找王珣問個清楚明白,好在大丫鬟綠袖十分伶俐,見勢不妙,忙偷偷叫人稟告了永樂長公主,這才攔下了。
永樂長公主也知道鄭玉珠的脾氣,唯恐她惹出事來,當即叫人嚴加看管,不許外出。
鄭玉珠被永樂公主拘著不得出門,心中越發怨恨,隻是身邊的仆婦和婆子都是永樂公主的耳目,也不敢顯露,隻能勉強忍耐,過了一段時日,麵上故意裝作已經不在意的模樣,一心忙著打新首飾新衣裳,叫眾人放鬆了警惕。
待到看管漸鬆,鄭玉珠再也忍耐不住,不顧永樂長公主先前的告誡,瞞著眾人私下使小丫鬟去打聽王珣的行蹤,意欲私下一會,質問他為何不肯答應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