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知王珣因各地稅收之事連日忙亂,接連幾日都宿在衙門,被鄭玉珠支使出來打探消息的小丫鬟行事不秘,被人看出了行跡,三言兩語便被套出了來曆。
那人又覺吃驚又覺好笑,回家便當笑話告訴了妻子,其妻又悄悄告訴了手帕交,鄭玉珠這些年行事跋扈,得罪了不少人,短短數日,安寧郡主看上戶部員外郎王珣的消息便在一眾誥命夫人中流傳開來。
有幾位誥命正是當日參加永樂長公主賞花宴的人,想起那日永樂公主的言行,頓時恍然大悟,一時神色各異,永樂公主相中王珣與鄭玉珠看中王珣完全是兩回事,永樂公主是長輩,給孫女相看天經地義,而鄭玉珠作為閨閣千金,王族貴女,如果自己相中了男人,那便是不知羞恥。
畏懼永樂長公主府上的威勢,大家不敢明麵上議論,私下裡說什麼的都有,心中對鄭玉珠都十分鄙夷,還說是郡主呢,竟比那戲子娼妓還不如,隻見了個清俊男人,連父母也忘了,書禮也忘了,絲毫不顧體統名聲,做出這樣的醜事來,真真不知羞恥。
三皇子素來與五皇子不和,永樂長公主因與當今皇後不睦,又鄙棄三皇子生母微賤,私下裡一直扶持五皇子,三皇子對此早就懷恨在心,如今樂得看笑話,便悄悄使人將當日永樂長公主進宮求親,王珣拒婚之事透露了出去。
消息一傳開,更是惹得眾人議論紛紛,有笑話鄭玉珠不知廉恥的,有佩服王珣膽識過人的,一時成了新聞。
先前潘雅同王珣議親,除了極親近的親友,知道的人並不多,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潘王兩家議親,隨後潘家悔婚之事還是被人扒了出來。
有了鄭玉珠在前,多數人對此都頗為寬容,畢竟將心比心,要是換了自己,也不會願意自家女兒被這樣的人記恨上,何況兩家隻是口頭約定,並未正式定親,潘家雖然行事不厚道,但也情有可原。
永樂長公主先前被長康帝敲打了一番,這才後知後覺自己的行為犯了長康帝大忌,頓時後怕不已,這段時日一直稱病在家,閉門不出,不曾在外走動,因此對外頭的傳言竟絲毫不知,後來還是五皇子打發人來傳話,才知道此事。
永樂公主雖知道孫女不甚聰明,卻也沒想到她會出這樣的蠢招,頓時又驚又怒,暗恨自己怎麼教出這麼一個蠢貨,早就叫她不要輕舉妄動,如今偏偏落人話柄,讓整個鄭家顏麵掃地。
永樂公主雖然疼孫女,但更看重的是整個鄭家,畢竟兒子孫子才是她日後的倚仗,鄭家也不隻鄭玉珠一個女孩兒,斷不可能為了她賠上合族的名聲。
永樂公主向來行事果決,見鬨到這步田地,為了名聲計,當下便命人將鄭玉珠送去了莊子上養病,待風聲過後便在鄭家姻親中選了一名年紀相當的子弟,將鄭玉珠嫁了過去。
王珣對外頭的流言一直充耳不聞,隻安心辦差,長康帝見他這般沉穩,心下十分滿意,越發重用於他。
冬去春來,展眼又是一年,王珣才乾出色,在戶部待了不到一年,便被長康帝調任至都察院,任監察禦史。
都察院下屬有十五道監察禦史,職專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天子耳目風紀之司。
監察禦史在本朝之初均為隻為正七品,至長康帝繼位後方提為從五品,品級雖然不高,但職責糾察百官,凡政事得失,軍民利病,皆可彈劾,權力極大,素來非帝王心腹不得任。
王珣入朝不到兩年便被委任如此要職,聖眷之濃實在叫眾臣又妒又羨。
王珣卻是一如往常,並無絲毫驕矜之色,專心辦差,休沐時便回家侍奉父母,閒暇之餘也去黛玉的慈幼給孩子們講講課。
慈幼莊擴建了兩輪,人數多達四百,讀書的孩子也多了許多,四書五經有其他幾位先生教,他便教他們一些更實用的算術,即便不科考,日常中也十分實用。
王珣講課不像其他先生那麼一板一眼,而是寓教於樂,深入淺出,十分受孩子們喜愛。
黛玉身邊的紫鵑鴛鴦等幾個大丫鬟也跟著學了不少,她們本性聰明,學得極快,很快便能學以致用。
如今慈幼院的一切都是紫鵑等人幾個幫忙打理,黛玉隻負責總攬。
紫鵑聰敏心細,一應進賬都是她料理,所有賬目都十分清楚明白。
鴛鴦當初是賈母的執事大丫鬟,賈母的體己都是她掌管,如今不過料理些賬務,自是不在話下,因此管出帳。
雪雁性子伶俐,便管著慈幼莊的一應雜事,並內外廚房。
展眼到了六月,因六月二十乃是劉姥姥九十大壽,闔家上下早早便開始籌備起來。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在2021-08-04 22:30:55~2021-08-09 23:58:3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我要改名 2個;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