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姥姥聞言頓時笑逐顏開, 道:“都是托夫人的福。”
寒暄過後,楊倫夫人又叫女兒茹姐兒上前磕頭拜壽,劉姥姥忙叫人扶了起來。
眾人廝見了一番, 劉姥姥便招手叫了楊茹到跟前, 笑道:“茹姐兒這些時日在家裡做什麼呢,怎麼也不來頑。”
楊茹笑道:“原本早些時候便想過來給姥姥和嬸子請安,隻是這些日子在家中學針線,一直不得出門。”
楊茹五六歲上便常隨母親出來走動, 因著王珣之故,兩家往來親密, 因此與劉姥姥等人皆十分親厚。
劉氏也是看著楊茹長大的, 素來疼愛,當下便也拉著手說話,一麵說話一麵細細端詳了一番,見她上著銀紅繡纏枝紋紗衫,下係石榴紅綾裙, 一頭烏鴉鴉的好頭發,用銀紅嵌珍珠緞帶挽著單螺髻,發間零星點綴著幾朵赤金累絲攢珠海棠花鈿, 耳畔一對紅瑪瑙雙圈滴珠耳環輕輕打著秋千, 原先圓圓的臉兒長開了, 變成了鵝蛋臉兒, 越發顯得膚白如雪, 眉目如畫,不由讚道:“好些時日沒見,茹姐兒身量又長高了些,都成了大姑娘了, 模樣兒也越發齊整了。”
楊倫夫人笑道:“太太快彆讚她了,這丫頭被我寵壞了,眼看著都快十三歲了還是這麼孩子氣,隻顧著貪玩,連針線也學不好。”
也不知怎麼回事,茹姐兒天資聰慧,琴棋書畫皆一點就通,連管家理事等手段也學的極好,偏於女紅針織上沒甚天分,十個指頭紮遍了,繡出來的東西也隻勉強能看而已,叫楊倫夫人大為頭疼。
劉氏聞言不讚同道:“我瞧著茹姐兒就很好,小孩子家,開朗些才好呢,小小年紀,弄得那樣老成做什麼,至於這女紅,不會也沒什麼,橫豎有丫頭們呢。”
楊倫夫人無奈道:“雖如此說,到底也要過得去才好,不然將來……”原本想說將來婆家也嫌棄,說到一半忽覺不妥,便將剩下的話咽下了,含糊道:“親戚也笑話。”
眾人自然知道她的未竟之語是什麼,不約而同笑了,黛玉與巧姐也都揶揄地看著楊茹,麵上都是笑意。
楊茹先是一怔,隨即也會過意來,饒是她素來爽朗大方,此時也不由得暈生雙頰,嗔了黛玉二人一眼,低了頭不言語。
劉氏見她玉頰生暈,猶如曉露芙蓉一般,越發喜愛,笑道:“夫人多慮了,茹姐兒這樣的人品,彆人見了愛都愛不過來呢,怎麼會笑話。”
堂中有幾名女眷知道楊倫夫人的身份,有心巴結,也爭相誇讚起來:“就是,楊姑娘這樣的人才品貌,便是天上仙娥下凡也不如。”
另一人乾脆也上前拉了楊茹的手,滿麵笑容奉承道:“聽說姑娘文墨極好,回頭也叫我家那丫頭來請教請教,讓她也沾點兒文氣。”
原來這幾家皆是本地的富豪鄉紳,今日原就是打著結交人脈的主意不請自來,劉氏雖然不喜,但來者是客,這大好的日子對方攜了賀禮來拜壽,也不能將人趕出去,隻好請了進來。
這幾人都沒讀過什麼書,誇人的話翻來覆去就是那些,阿諛奉承之態叫眾人看了直皺眉。
楊倫夫人還好些,自楊倫升官後巴結奉承的人不少,這樣的場景自然也遇上過,隻是沒這些人這般誇張而已,因此心下雖有些不耐,卻也能耐著性子聽下去,楊茹卻是聽得雞皮疙瘩直冒,渾身不自在,偏偏被人拉著手說話,又不好掙脫,便將求救的目光投向黛玉。
黛玉迎上小丫頭可憐兮兮的目光,心下好笑,到底有些不忍心,輕咳一聲道:“茹妹妹,巧姐兒針線極好,正巧今兒遇上,妹妹若是有什麼不明白的,倒是可以問問她。”
說罷向巧姐使了個眼色。
巧姐會意,道:“我這裡可巧有一些訣竅,興許可以幫得上忙,一會可以細說給妹妹聽聽。”
楊茹頓時鬆了口氣,忙道:“那我們去一旁細說,我正好向巧姐姐請教。”一麵說一麵忙趁機掙脫出來,挽了巧姐的手去一旁說話。
黛玉見她一副心有餘悸的模樣,不禁失笑,打趣道:“瞧你這模樣兒,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從龍潭虎穴逃出來的呢!”
楊茹伸手搓了搓胳膊,道:“比龍潭虎穴也好不了多少了,再待一會子我頭疼病都要犯了,這幾位太太可真是能說會道,簡直像是有五百隻鴨子在耳旁聒噪。”
這話還是以前從師兄王珣那兒聽來的,簡直是再生動形象不過。
巧姐聞言也忍俊不禁,道:“這說法倒新鮮,不過倒是貼切的很。”
黛玉哭笑不得,搖頭道:“偏你促狹,這話咱們私底下說說便罷,可彆往外說去,叫人知道了可不像話。”
楊茹此時也覺不妥,她也不是不知分寸之人,方才隻是一時口快方才失言,忙挽著黛玉的胳膊輕輕搖晃著,道:“好姐姐,我方才也是一時口快,可彆叫我媽知道。”
黛玉輕輕點了點她的額頭,到底沒再說什麼,她比楊茹大了十多歲,難免有些寵愛這個小妹妹。
巧姐見了,眼中不由得流露出一絲羨慕,她雖與黛玉是姑侄,但她性子沉悶慣了,從來都做不到像楊茹這樣爽朗,更遑論這樣自然而然的親近撒嬌。
楊茹雖然性情開朗,卻不是粗心之人,早已留意到巧姐的神情,當下便鬆了黛玉的手,鄭重其事向巧姐做了個揖,笑道:“巧姐姐,方才的話可不是說笑而已,今兒起我便拜你為師,還望你莫嫌我這個弟子愚笨,多多指教才是。”
巧姐忙伸手扶住她,抿嘴笑道:“妹妹這般看得起我,我又如何敢嫌棄,可巧先前我畫了幾本圖冊,都是刺繡的一些針法技巧,正適合初學之人,明兒我便讓人送來,妹妹先看看,若有什麼不明白的屆時再問我便是。”
楊茹忙道:“多謝姐姐。”
她方才不過隨口一說,見巧姐這般儘心,心下不免慚愧,也真正上心起來,打定主意要認真學好女紅。
黛玉一直含笑聽著,此時方向楊茹道:“你上回說的那遊記下冊我已找著了,原是數年前珣哥兒尋來的,我看完後便一直擱在箱底,前兒整理箱籠時才找到,回頭我便叫丫頭送來。”
楊茹聞言頓時大喜,忙道謝,她自幼便聽父親講述年輕時的遊學經曆,心下羨慕,偏身為女兒身,無法像男子那般外出遊曆,遍覽河山,隻能看一看遊記解饞。
另一邊,劉氏好容易岔開話題,才讓那幾名鄉紳太太安靜下來,談論了一番衣裳首飾,便有管事媳婦進來回話道戲酒預備妥當了,當下眾人便移步去了正院上房。
今日來客不多,上房一共隻擺了六桌席麵,管家媳婦帶著仆婦丫頭們傳送酒菜,絡繹不絕。
今日請來耍百戲的班子都是些半大的孩子,故隻上房院裡搭了個行台,掛了堂簾。
堂屋中間給劉姥姥設了個羅甸榻,一張洋漆幾案,上麵擺著各色易克化的肴饌果點。
其餘眾人按賓主入席,跟著主子來的丫鬟仆婦們也另有酒菜款待。
劉氏又命人散了兩桌席麵,給院中大小丫頭並那應差聽差的婦人,命他們在窗外廊簷下隻管坐著隨意吃喝,不必拘禮。
眾人一麵吃酒一麵看戲,直吃到午正方散。
眾客人陸續告辭,楊倫夫人與楊茹也坐上了馬車,預備回城。
可巧王珣才送完了前院客人,見天色尚早,想著明日一早要上朝,便乾脆叫清風朗月也收拾了包袱,一道回城。
護送楊倫夫人回了楊府,王珣略坐了坐,便欲告辭,楊倫夫人便苦留用飯,可巧楊倫才從宮中回來,見狀也道:“我正有事想與你商議一番,敦複今日便在府中住下罷。”
王珣聞言微微一怔,隨即便答應了,他自幼隨楊倫讀書,時常在楊府留宿,便如同第二個家一般。
楊倫夫人聞言忙命人去灑掃房間,楊府有單獨的一間小院留給王珣,一應穿戴之物也都是現成的,隻是屋子好些時日沒住,需要重新收拾一番。
楊倫回房換了家常衣裳,便將王珣叫到了書房,道:“今日接到平安州密報,知府沈金鼇與韃靼勾結,私賣鐵器,陛下已命人將沈金鼇帶回查辦,欲另派一名心腹前去接任,你若想外放,這正是個機會,那裡雖然艱苦了些,但正是因此才容易出政績,你素來擅長民生經濟之道,正適合你施展才能。”
王珣聞言一怔,沉吟片刻道:“老師可是聽到了什麼風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