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也不會忽然叫他外放。
楊倫不答,反問道:“你覺得陛下會屬意何人為太子?”
王珣聞言,更是滿腹疑竇,不知為何忽然提起此事,猶豫道:“此事事關重大……
楊倫擺手道:“此時隻你我師徒二人,不必避諱,直言無妨。”
王珣低頭思索片刻,方道:“曆朝規矩皆是立嫡立長立賢,隻是大皇子資質平庸,且性情太過殘暴,非明君之相;三皇子算半個嫡子,然心胸氣量不足,且喜好用陰謀詭計,為君者當行王道,而非詭道;五皇子雖有賢名,但隻知以恩義懷柔之策籠絡人心,而無上位者之殺伐決斷,背後擁躉眾多,這是他的優勢,也是他的弱點,一旦登基,便成尾大不掉之勢,絕非陛下願意看到的。”
其實還有一些話沒說,他私心認為九皇子延寧郡王更適合太子之位,既有上位者的殺伐果斷,又不失寬厚,雖是天潢貴胄,卻也頗知民間疾苦。
隻可惜年紀太輕,母家又不顯,一直不大受長康帝重視,前兩年便自請去了北疆督造工事,至今未歸。
楊倫聽罷,眼中滿是欣慰,頷首道:“看來你在都察院一年多曆練沒白費,長進了不少。”
王珣聞言忍不住道:“莫不是朝中又出了什麼事?”
楊倫聞言苦笑一聲,道:“我今日得到消息,數位大臣欲聯名上奏請立太子,隻怕不日朝中就要有一番腥風血雨,你先前得罪了三皇子與五皇子,繼續留在都察院隻怕不妥,還是早些外放出去,等塵埃落定了再回來罷。”
如今朝中分為三係勢力,大皇子一係,三皇子一係,五皇子一係,聖人年事已高,又遲遲未立太子,三人明麵上還勉強維持平和,暗地裡卻你來我往,黨同伐異,排除異己,早已是鬥得頭破血流。
王珣身在都察院,有彈劾、監察百官之權,又一直為聖人效命,這一年來得罪了不少人,三皇子與五皇子明麵上雖然沒有為難,暗中卻頻頻使手段,若不是王珣機警,又有長康帝護著,隻怕早就性命不保了。
外人雖然不知,但楊倫卻是長康帝心腹,這一年來長康帝的身體每況愈下,卻一直不肯放鬆手中權力,遲遲不立太子,偏偏外憂內患,各地災害頻繁,北疆戰事不斷,朝臣卻還依舊內鬥不休,長此以往必然動搖國本。
長康帝不是不知道早日定下太子是最快穩定朝政的方法,隻是他已年老多病,幾個兒子卻都正值壯年,一旦立了太子,到時候朝政大權必然會被分割,長康帝惟我獨尊慣了,又如何肯放下手中的權力。
王珣聽了沉默不語,長康帝的情況他也看在眼裡,有些大不敬的話不好說,隨著年事漸高,越發多疑,喜怒無常,連他們這樣的心腹都時常被遷怒。
若是可以,他當然想離開,都察院雖然好,但他更想去地方上,利用自己的所學為百姓做些做些實事。
然如今正是多事之秋,朝廷動蕩,一旦外放離開,便是三年五載不得回,他實在不放心老師和家人。
楊倫見他猶豫不決,也沒有再勸,歎了口氣道:“你好好想清楚罷,若是拿定了主意,便來告訴我。”
說罷擺了擺手,王珣答應一聲,從書房退出。
另一邊,楊茹回房梳洗歇息了一番,又看了一回賬本,圈出幾處錯漏之處,方拿了去給母親請安。
才到上房,便見母親身邊的丫鬟白芍悄聲道:“姑娘,三房的老奶奶來了。”
楊茹聞言頓時變色,當下便欲轉身離開,卻已經遲了,隻聽屋內道:“是不是茹姐兒來了?”
丫頭翠翹聞言頓時皺眉,道:“好討人嫌,有事沒事跑來坐著。”
原來這馮氏乃楊倫隔房嬸母,三房並非嫡係,按血緣算已經快出五服了,隻是馮氏丈夫早年幫扶過楊倫讀書,楊倫念舊日恩情,時常接濟。
馮氏極為勢利,向來喜歡攀附權貴,前些時日也不知怎的,一心想給楊茹保媒拉纖,還是給自己侄孫保媒。
楊茹暗暗吸了口氣,方提腳進去。
馮氏正坐在楊倫夫人麵前喋喋不休,她已年過五十,臉頰瘦長,卻穿戴富麗,頭上插戴了一整套金燦燦的赤金頭麵,指上帶了五六個金玉戒指,手上四隻韭菜葉兒金鐲叮當作響,見了楊茹,一把便拉到身旁坐下,眯起三角眼上下打量了一回,道:“咱們茹姐兒越發出挑了,方才怎麼不進來?”
楊茹勉強擠出一個笑容,道:“方才不知叔祖母在,一時想起父親布置的功課還未做完。”
馮氏聽了,撇了撇嘴,道:“你父親也忒講究,人不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孩兒家讀那麼多書做什麼,還是女紅針線要緊。”
接著話鋒一轉:“說起讀書,我那侄孫也不差,打小便讀書識字,今年才十七歲,已經是童生了,家裡有良田百頃,有算命先生看過,說將來是有大造化的……”
楊倫夫人一臉尷尬,有心岔開話題,偏偏對方臉皮極厚,隻當沒看到她的神色,一直滔滔不絕,楊倫夫人根本插不上話,隻能勉強擠出笑容,耐著性子聽著。
楊茹越聽越氣悶,偏偏對方是長輩,又不好打斷,隻咬牙忍耐。
楊倫夫人眼看馮氏越說越不像,不禁暗暗皺眉,向女兒道:“你先回去做功課罷,不然回頭你爹要問了。”
馮氏對楊倫還是有幾分畏懼,聞言不覺鬆了手,楊茹鬆了口氣,一溜煙躲了出來。
路上想起方才馮氏的言語,越發氣悶,自上月開始,母親便盤算著給她相看人家,可是她素日看慣了父母恩愛,再看那些官宦人家的子弟,皆是三房五妾,正室夫人要相夫教子,還要給丈夫納小妾,撫育庶出子女,她自問實在無法做到那樣大度。
王珣正因心情煩悶到園子裡走走,沒想到會碰上楊茹,見她雙眉緊鎖,悶悶不樂,不禁大奇,這小丫頭自幼便古靈精怪,偏偏又聰慧過人,小時候沒少作弄人,這兩年長大了,倒是穩重了許多,隻是在熟人麵前依舊是個爽朗愛笑的性子,倒是甚少見她這般滿腹心事的模樣,不禁打趣道:“小師妹,怎麼又皺起眉頭了,難不成又是因為針線不好被師母訓了?還是遇上什麼難題了?”
王珣自幼在楊倫府上讀書,他比茹姐兒大了將近七歲,又自幼一道在楊倫身邊讀書,可謂是看著茹姐兒長大。
楊茹與哥哥楊安隻差了兩歲,兄妹兩從小吵鬨到大,倒是王珣,自幼便老成持重,比楊安這個哥哥更像兄長,但凡有什麼煩難事,隻要交給他便沒有不能解決的,因此兩人情分極好,隻是這兩年茹姐兒大了,兩人才見得少了些。
茹姐兒聞言回過神,抬頭才知是王珣,長長歎了口氣,苦著臉道:“多謝師兄,隻是我這麻煩彆說是你,便是孫行者來了也幫不了。”
先時王珣讀書之餘常給楊茹兄妹倆講故事,楊茹最喜歡的便是西遊記中無所不能的孫行者,因此才有此言。
王珣頓時被逗笑了,哈哈大笑起來,見小姑娘不高興的嘟起了嘴,忙極力忍住,舉起手投降,哄道:“是師兄不對,你說說看,說不定我有法子呢?“
心下也有幾分不解,小丫頭是個極開朗的性子,甚少有這般愁眉不展的模樣,難不成真是遇上了什麼麻煩?
作者有話要說: 本來不想劇透的,不過看到許多小天使都在問CP的問題,其實一開始的設定確實是打算將巧姐設為女主,不過寫到一半感覺不對,兩人完全沒有CP感,身份也差距太大,所以廢掉了這個設定,女主改為小師妹楊茹,巧姐CP為戴夫子。
另外關於林妹妹,前文便有透露,在本文中是沒有CP的。
個人覺得經曆了這許多事,以林妹妹的心性,多半不會再拘困於兒女情長,而且在那個禮教森嚴,三妻四妾為常事的時代,我實在想不出什麼樣的男人配得上她。
再者我也不認為一定要林妹妹跟世俗女子一樣嫁個男人,相夫教子,夫貴妻榮才是幸福。
相比在後宅困一輩子,自由自在更幸福些。
文章也到了尾聲,估計還有三、四萬字完結,在此大概總結一下林妹妹的結局,會繼續自己的事業,教書育人,幫助更多的女孩子讀書識字,獨立自強。
閒暇之時則與好友詩詞酬和,遊曆山川美景,日後還會留下詩詞著作,青史留名,功德圓滿之後便回歸天界繼續做小仙女。
這就是大概的劇情,估計有小天使接受不了這個安排,不過沒關係,各人想法不同,無法接受的話咱們下本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