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第一次較量(2 / 2)

黃巾軍若想兵逼虎牢關,就要把盧植設置的所有的據點,全部控製下來。

而盧植把重點放在了延津地區,延津把控著黃河水路,一個大軍若想進攻,後勤是絕對不能斷的。

黃巾軍打不下延津,水路就不能為其所用,不能為其所用,就堅持不到打到虎牢。

原本說是有100多萬後備兵員,多派三個人上戰場,就多一車的口糧,需要送到前線。

漢朝早就對黃巾軍進行了,貿易封鎖,物資裝備兩個選擇,要麼搶,要麼做。

但運糧這個事,一個人運的糧食是不夠,兩個人吃的。需要借助畜力,但是,漢家三傑,麾下更是能臣眾多。

你說他們之間互相對比,能力差那就是相對的說法,但素質差,但不代表是笨和傻,隻知道列陣,殺敵,放箭……

拿不走的,武器鎧甲是要銷毀的,打運糧隊,看到畜牲是要宰殺的,人是要殺的,物資是要毀的。

古代打仗更是如此,打的就是後勤。你後勤準備或者抗壓能力不行,要麼戰士在前餓肚子,要麼戰事之後,沒有糧食吃,軍隊要麼兵變,要麼如同一幫流民。

後方的民眾為了給黃巾軍送糧食,不少人枉死在了路上。

而黃巾軍,龐大而雜亂。也並不能規範每一個人的行為,今天他擺個上官的架子,明天扮作土匪劫你的道。

這無疑是敗壞自己名望的,張角隨著勢力的龐大,站的越來越高了,視野也大多放在了勢力內部。

就連上層,如同黃巢、洪秀全、項燕……也意識不到,內部缺少管理,時間慢慢過去,行為漸漸脫離軌道。

忘記了當初追隨的目的,發出的慷慨陳詞。人已經開始逐漸腐化,開始沉迷在各自的理想與欲望中。

張角還沒死,僅僅是身體不好,吐了幾口血。

但彆有用心者早已出現,都顧著自己的小心思了,誰還會為了太平而奮鬥?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愈加放縱的黃巾軍也逐漸成為了失道者。

正如之後,某人總結的一樣,天下百姓並不是都支持黃巾的,而大家族會瘋狂反撲,這種情況會愈演愈烈。

(黃巾軍開始走下坡路,但這是一場值得尊敬的起義。但把教義定為指導方略的事情,這並不正確。起義終將失敗,而這一場來自底層人民的怒吼,已經把這個腐朽的時代敲到了病危。)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阿房宮賦》·杜牧)

一場小戰結束。

張寶先是探查了一下人數,得知比自己多後,很理智的,沒有選擇戀戰,以極快的速度後撤。

當徐勣,去張寶營寨前,求戰的時候,他卻連夜後撤了幾十裡,趁著夜色掩護,一溜煙跑沒影了。

“此方雖有地勢之險,不變行軍,不也不利於大軍列陣,尋常人怎會挑此處行軍作戰?張寶這一跑,恰恰是詐敗誘敵之計。”蔡澤摸了摸胡須,點破道

好友蔡澤大概意思就是,敵方情況不明,而且這裡的地勢,連我們都還沒有,完全熟悉,敵方卻不戰而逃,這不奇怪嗎?

這個時候,虞詡也接著道:“敵軍見此計不成,下次必然攜大軍而來,我們不如早做準備。那些隱蔽凹陷處,正好挖些陷坑,再搜集木頭,削成尖樁,敲入那陷坑的土中。”

“再在那些草叢撒上鐵蒺藜,順便占據附近的土坡,修上鹿角,將這裡的地勢利用起來,設下埋伏陷阱,以逸待勞,敵方必然受其重挫。”

徐勣聽後,覺得很好,非常的清晰有理,當即下令命人執行,才把折家二將,派去作為修築指導與監督官。

待到徐勣商理完後,秦稷的大軍才剛剛到達。開始陸續紮營,後麵的騎兵部隊,徐勣也沒見過,但給人的感覺,就是異常強大。,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