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立學(2 / 2)

蕭駿看著這些人物,一一說道:“李廣的家族兄弟,後來還當了丞相。隻不過,碰到了漢武帝。”

說到這裡,蕭駿想到,以前聽說了一個笑話,一個喜歡漢武帝的人,說是要穿越回去給漢武帝當丞相,那蕭駿隻能為他祈禱,不要投胎到特殊時期,最後不得善終。

“韓山童雖死,但劉福通尚在,元末農民起義的大師兄,有的軍隊,不僅打下了上京,甚至還跨過鴨綠江,去打平壤、開京。”

孟說跟秦武王比賽的大力士

楊顯,梅山七怪之一,蕭駿沒記錯的話,應該是山羊成的精。

蕭駿走時留下,李允則、匡衡、滕宗諒,虞兮、蘇則……等一批人,隨後又因為平衡有黃霸、章楶、王禎……輔助工作。

他們每個人都是各自領域的能人,分工明確,匡衡負責府中文書,先確立目標,最後指揮武陵各府官員,按計劃辦事。

若不達標,還要進行懲處。先言明律法,將一些冤假錯案,進行整理,處置那些貪腐的官員,將他們一一剝奪財產,經過再三確認,最後定案確立懲處。

滕宗諒,雖是文弱書生。但心中的誌向可不小,還重情重義。

早年間,追隨好友範仲淹奔波到寧州,新修水利,刮風時,嘴一張,還常吃到沙子。

機緣巧合下,聽到蕭駿的教化講學,被深深吸引,拜入門下,在邊關駐守上玩過虛張聲勢,百姓披甲入陣,驚退胡敵。

之後跟隨蕭駿走南闖北,鎮壓過,那些未開化的荊蠻族。最後登堂入室,學完了蕭駿,針對當地,總結出的教化策略。

從蕭駿鎮壓蠻族叛亂後,帶人勸降蠻人讓他們脫離原先的生活,走出部落山洞開始,到掌握官方話語,學習辨彆農時,春種秋收。

滕宗諒便知道,這一項無疑是成功的,隻是有些地方,還要更加改進。

因為荊南四郡,除了當地治所,以及縣城的附近,有很多地方都是未開發狀態,有大量的蠻人在山裡,生活隱居。

他們很少與外界溝通,而朝廷對當地的控製,是不是羈縻狀態都難說。

王禎,不僅有前人的經驗,還有一套自己整理的農業知識,江南的環境不同於北方,南方的作物自然有南方的種法。

王禎將一些開墾工具,委托人進行打造。開始教導農民如何使用它們,以提升效率。

同時要叮囑他們一些注意事項,將一些更好的手法與種植技術,進行手把手,的教導講述。

因為有紙的幫助,王禎將更準確的農時抄下來,又叫來眾多文書吏,負責代抄,進行普及,貼到武陵每地一村落。

黃霸政治管理能力出色,一人就挑起了民生處理,農田水利兩個項目,而且還乾得非常出色。本以為會忙的,不可開交,他還能去輔佐彆人,去教化當地民眾。

章楶,很快就被身邊人,發現了軍事才能,主要,招募新駐守軍,同時負責訓練,時常處理一些蠻人暴動,將他們鎮壓安撫,免得劫掠鄉鄰。

虞兮、蘇則負責民生教化,安排工作。這是最重要的一環,蕭駿到任的那一天,就開始,走訪觀察當地生態、風俗、文化,總結方略,隨後去培養很多教化官,讓他們去辦事。

武陵郡當地,真是從原來的百廢待興,通過正確的治理,做到了真正的民生恢複。

蕭駿到任時,原先的戶籍人口22萬,方略還在最初階段,還未顯出效果。隨後,因為戰亂,人口又減少到了20萬以下。

但隨著招撫政策,山裡的蠻人,因為一些種種手段,更是因為,劫掠造反占不到便宜,又要保證生存。索性逐漸走下山來,開始種地,養活自己的生活。

人口也逐漸恢複到24萬人左右,其中還沒有算上,逃難過來的百姓,收編的黃巾,以及投靠和招撫過來的洞民。

日積月累之下,便可走向開化狀態,然後父傳子,子傳孫,最多一代人,就能擺脫蠻字,與當地百姓無異。

這一天天的變化,李允則看過許多次了,不管是在河南還是在江南,這種事情無論看幾遍,都是很讓人動容的。

李允則看著各府官吏,忙成這個樣子,黃霸這小子,年紀輕輕,能力卻驚天動地。一個人能乾三個人的活,還乾得遊刃有餘。

常年管勾情報的他,整個武陵軍忙成了一團,這種效果固然好,但能力強的人,是可遇不可求的。

像黃霸這種,如蕭何管仲一般的人物,有一個都是天賜的精英。

眼光刁鑽的李允則,發現,能乾事的人全都是身邊最熟悉,很多都是從北方來的老同僚,當年這個時候,主公蕭駿,為了設立政策每天都忙的不行。

幫忙的人實在太少了,而且像黃霸這種出色的新人,幾乎見不著。

最近,他想到了一種方法,是他,看了這麼多年蕭駿教書的場麵,在一次訓練聽風成員的時候,領悟到的。

現在,隻要自己把它寫下來,交到蕭駿的案牘之上去便可。,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