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玄能在字裡行間中看出對方大展宏圖、一顯身手的興奮之情。
見此,韓玄不得不感歎時間匆匆而逝,幾年不見自己的弟弟都已經長大了,心中十分寬慰。
韓浩雖是初入仕途,但韓玄並沒有感到擔心,畢竟是自己從小培養起來的,文治武功,雙頭並進。
最後便是第三封信,竟是曹操送來的!
韓玄大感詫異,連忙打開後,仔細閱讀。
上麵提到曹操已經辭去濟南相一職,並拒絕了朝廷東郡太守的任命,離官還鄉。
曹操之所以辭官是因為前不久,朝中司徒陳耽與諫議大夫劉陶,因進言十常侍禍國殃民,罪不容誅,因此下獄。
而就在兩位老臣下獄第二天,張讓便派人把他們毒死了。
韓玄看到此處,不由得為兩位正直之臣默哀,這兩位老臣是朝中少有的清官。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劉陶、陳耽,忠言逆耳,可對於漢室,對漢帝於無愧於心,身雖死卻重泰山。
尚書令楊賜聽聞,本就年邁的身體倒下了,身染惡疾臥床不起,沒過多久也逝世了。
其次便是豫州刺史王允,之前由於被張讓構陷下獄,但好在有老臣楊賜以天下大赦為名,免罪釋放,官複刺史原職。
但張讓此人睚眥必報,又怎可輕易放過王允,於是不到數日他又以另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再次將王允治罪,王允再度入獄。
朝中群臣無不為其求情,最終群臣群心群力上書皇上,要求赦免王允。
王允雖被再次免罪釋放,但為了躲避張讓再次迫害,隻得改名換姓,離開都城洛陽,輾轉於河內、陳留之間。
曹操見朝中宦官當權,張讓閹黨憑借權勢橫行霸道,為所欲為,心痛不已。
於是曹操請辭朝廷,辭去濟南相一職,申請回到京城洛陽繼續謀一議郎職務。
由於之前曹操上疏言論,得罪了不少朝廷權貴。
在京城朝中遭到排擠,屢次下放頓丘,下放濟南,自然不會再讓曹操如此輕易就再回到朝中來。
最終隻是被朝廷派遣至東郡擔任太守,曹操對此失望透頂。
與其還在地方不得誌,既不能整治貪官汙吏,又不想同流合汙,那就隻能辭官歸隱,韜光養晦,再途謀劃。
最後又曹操又在信件末尾,提醒韓玄一番,朝廷差下督郵,命令各個州郡派人淘汰那些憑借軍功當上官吏的人,並讓他多多留神。
韓玄看完曹操的信件後,大受震撼,他雖然知道此刻朝中政治極度黑暗,但卻沒黑暗至此。
不過好在,韓玄現在此時隻是個小蝦米,在朝中並不起眼。
而且他還投靠了袁術,在朝中有袁家作為靠山。更何況他與十常侍等宦官也沒有太大的矛盾,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他還是比較安全的。
想到這,韓玄總算是鬆了一口氣,分彆寫好了回信,韓玄繼續處理手頭的公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