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今年征集到的賦稅查驗清楚,準確無誤後,韓玄這才休息片刻。
賦稅是維持一個王朝正常運轉的經濟基礎,曆朝曆代的王朝對於賦稅的征收莫不極其講究。
漢朝的賦稅,稅收製度主要分為田賦、人頭賦和雜賦三種。
田賦是指按照土地麵積征收的稅費,人頭賦是指按照人口數量征收的稅費。這兩種賦稅是漢朝的主要財政來源之一。朝廷對於稅率和繳納時間都有著極為嚴格的要求,以保證國家的財政收入的穩定。
除了這兩種主要的賦稅外,還有很多其他的賦稅如車馬稅、商稅、鐵稅、鹽稅、關稅……等,均被統稱為雜賦。
韓玄作為一郡太守,需要將各種稅收在規定時間前征集齊,然後再統一向朝廷上繳,期間不能出現絲毫的紕漏,否則韓玄這個官位就走到頭了。
由於這是韓玄的第一次收稅,為了避免出現意外,韓玄特地命令諸縣縣令,提前做好準備。
事實上,正如韓玄所料,在他收稅的過程中,果然有人在暗地裡搞事情。
當第一批賦稅收上來後,韓玄經過查驗,竟跟官府記載中的數目竟然對不上!
比之去年收上的賦稅居然少近三分之一,同時廬江郡內大片的農田與人口數量缺失。
經過韓玄仔細查驗,發現竟是當地氏族趁著去年黃巾之亂,開始大規模地藏匿人口,兼並土地,所以才造成賦稅收不上來的情況。
對此韓玄心中早有所料,自己家族在去年黃巾之亂時也是這麼做的,土地兼並,匿田匿戶。
既然知道原因後,韓玄便讓自己舅父帶領的那些中小氏族,先將之前逃掉的賦稅收上,並沒有對他們匿田匿戶的行為做出懲罰。
當務之急是先將賦稅收上來,這樣韓玄也好對朝廷有個交代,之後自有時間再好好炮製他們。
就在一切進行的很順利的時候,與韓玄不對頭的周氏開始有動作了。
居然絲毫不承認匿田匿戶的事情,甚至還屢次鼓動百姓,趕走韓玄派出收稅的官吏。
得知這件事情的韓玄,也當即做出反應,派出官兵想要強行征稅。
但是在周氏的暗中鼓動下,險些激起民變。
如此一來,眼看朝廷征稅的時間就要過了,韓玄不得不低頭,決定親自上門跟周氏緩和關係。
隻可惜,對方鳥都不鳥他,吃了個閉門羹,就連大門都沒進去,在外麵等了數個時辰後,隻能灰溜溜地離開。
如此一來,韓玄算是徹底記恨周家了,如果稅再收不上來,韓玄這個官位定然不保。
周氏果然不愧是頂級的士族門閥,論手段可比崔適高明不知道多少倍,自己第一次跟周家交鋒便徹底落敗,幾乎快要把韓玄逼的無計可施。
本來韓玄還想用舅父組成的中小士族聯盟,與周氏進行對抗較量比試一番。
事實證明,這所謂的聯盟根本就不堪一擊。
而且韓玄發現自己舅父的能力十分平庸,根本就壓製不住其他氏族的族長。跟自己父親韓亮的政治手段,根本就無法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