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荊州的謀劃(2 / 2)

前段時間,蔡邕被董卓任命為代理祭酒,短短三天之內,接連升官,曆任侍禦史、治書禦史、尚書。可見董卓對其尊敬有加。

韓玄繼續說道“董卓甚至不計前嫌,將袁紹、王匡、鮑信等人授以太守之職,希望能夠收攏士人之心。”

“隻可惜董卓沒想到,這些士人到了地方,拿到了兵權,反而立馬組成討董聯盟,可謂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徐庶輕笑道。

“沒錯。”韓玄點了點頭,又道“而荊州刺史一職出現空缺,董卓派遣官員自當要更為謹慎。荊州有三郡都是討董聯盟之人,唯有漢室宗親才能讓我等忌憚,不敢隨意斬殺。”

經韓玄這麼一說,徐庶也徹底明了,接話道“而劉表有‘八俊’之稱呼,名聲顯赫,深有威望,而且與董卓並無仇怨,天子也尚在,即便得了兵權也不會反他,因此他去最為合適。”

“恩。而我之所以篤定劉表會獨自入荊,去見蔡、蒯幾人。那是因為荊州被各路諸侯占據,帶的人太多會被阻攔,反而一人前去,能夠輕易躲過各路的哨卡。”

韓玄繼續說道“獨自一人進入荊州,想要掌握權利,就必須有當地氏族支持。而蔡瑁曾是劉表的手下,而蒯越又是他的同僚,因此便不難猜測。”

“主公真是神機妙算。”徐庶拍了個馬屁。

韓玄隻是一塊石頭,往河裡一扔,並不能改變河水的流向,隻能泛起一圈圈漣漪,隨後河流還是會恢複平靜。

“不說這些了。”韓玄擺了擺手道“韓熙、黃忠他們如何了?各郡縣是否皆已收複。”

“一切皆在順利的進行。”徐庶收起笑臉,一臉正色道“南陽郡、南郡、武陵郡、江夏郡,如今已經被我們控製。除了一些宗族、世家不配合,需要主公你親自前往調諧外,一切皆在掌握之中。”

荊州盤踞著大大小小的宗族與氏族,韓玄擔心韓熙、黃忠他們處理不好。因此韓玄讓他們暫時以懷柔的方法處理,儘量不與其產生衝突。

待韓玄與各諸侯討董結束後,他便會回去,親自處理這些問題。是殺是勸,有他親自坐鎮,那些家夥便翻不起什麼風浪。

……

虎牢關內。

董卓正與李儒商談。

“文優,提親不成,奉先新敗,接下來該如何是好?”董卓攤開手,憂心忡忡道。

李儒一撫長須,思量道“丞相,我軍士頹,兵無戰心,不如引兵且回洛陽,遷都長安。”

“長安那地方有什麼好的?那裡屢經兵禍,破敗不堪,遠不如洛陽繁華。”董卓連連搖頭,之前李儒便提議過此事,但被他拒絕了,沒想到此刻又提出來了。

“丞相,洛陽雖好,但卻四通八達,無險可守。各路諸侯可以隨意興兵征伐。”李儒勸阻道“而長安,三麵環山,唯有東西之路暢通,隻要守住崤函兩關,便可高枕無憂。”

董卓聞言依舊沉默不語,心中不斷思索著。

李儒見狀,繼續規勸道“長安並沒非想象的破敗。長安周圍有大片農田地,又是高祖建都之地,何況主公在那經營多年,根基雄厚。”

董卓點了點頭,之前他在長安附近阻擊西涼叛軍。而且長安往西便是涼州,也是董卓的根基。

“長安有崤函之險,易守難攻,可遠避群雄之鋒。”李儒繼續說道“待養精蓄銳,安穩後方,重整兵鋒,便可東出函穀,再次雄霸中原。”

董卓覺得李儒言之有理,由於馬騰、韓遂使得涼州大亂。又因各路諸侯討伐的緣故,使得他沒有工夫平定涼州。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