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1 / 2)

大唐天將軍 落葉凋謝 12016 字 7個月前

“有這樣的事情?”

李瑄眉頭一皺。

他剛準備與栗特人做馬匹生意,壯大牧監。

河西就乾這樣的事情,這不是和他作對嗎?

這對他收購西域良馬肯定有影響!

栗特人雖然唯利是圖,但他們很抱團,一些好消息、壞消息,很快就會在他們這一集體中傳開。

而且河西走廊是西域商人必經之路。

現在看來這條消息還沒有全麵傳開,不然柳錫不可能得到那麼多栗特人的承諾。

可他鞭長莫及,管不到河西啊!

“這樣!你告訴我那河西豪強的信息,我寫一封信給河西采訪處置使,希望他能處置這件事,否則我就上奏彈劾!”

李瑄想了想,覺得這事影響很大,必須解決。

他聽從皇甫惟明的勸告,將吉溫從刑部踢出去。沒想到轉頭李林甫就重新啟用吉溫。

如果李瑄所擬戰表為真,那他必然更受李隆基倚重。

哪怕那豪強不被懲罰,隻是將那些馬還給其主人。

李林甫看到《漓水大破吐蕃賀表》這幾個字後,就知道李瑄這豎子又立功了。

接下來李林甫看到李瑄的戰功,心中更是一驚。

……

李林甫本以為自己已經夠討好聖人了,但和李瑄一比,好像還差一點。

李瑄留下軍醫照看。

張文儼領命。

“七郎大慰我心!”

怪不得聖人這麼高興。

最近李林甫沉寂許久後,終於露出獠牙,他令盧鉉彈劾水陸轉運副使以權謀私,並令吉溫去審理此案。

既然他兼職隴右群牧使,就必須肩負牧監壯大的任務。

“另外,你讓那些失去馬匹的胡人,到湟水城找我,就說我會為他做主。”

再看開篇,滿是對聖人的讚美之詞,仿佛這場勝利,全是聖人英明所致。

否則天寒地凍,必然會加重傷勢。

韋堅認為雖然他與李適之、李瑄不再公開見麵,但他們還是一派。

他心中更覺得李瑄是心腹大患,他不怕剛正不阿的能臣,就怕李瑄這樣的能屈能伸的人。

“兩位請看這份賀表!”

一想到此,李林甫就無比憋屈,身為首席宰相,對誰都手拿把掐,但唯獨麵對李瑄,屢屢失策。

隻要李瑄能幫助他對付李林甫,他不會在意聖人對李瑄的封賞。

李隆基收到李瑄的戰報後,痛快一笑。

在收到賀表的後,李隆基立刻召右相李林甫和左相韋堅到勤政務本樓議事。

沒幾天就證據確鑿。

以當前形勢想對付李瑄更為困難!

他繼位以來,對戰吐蕃這麼多次,第一次有如此這麼大的戰功。

那些受傷的士兵,暫時在安鄉城養傷,待傷勢痊愈,再回軍中報到。

而且這份《漓水大破吐蕃賀表》,太得他心意。

他平時看李瑄人畜無害的樣子,戰場上簡直如霸王再世。

一切安排好後,李瑄率領臨洮軍的騎兵,所獲的戰馬、兵甲等戰利品,在大雪初晴中,離開安鄉郡。

李瑄又吩咐一句。

不僅僅是現在,還有未來。

韋堅心中也震驚李瑄的戰功,這李家七郎也太猛了。

長安。

水陸轉運副使是韋堅推薦的,這讓剛拜相不久的韋堅很尷尬。

馬政是經國要政,即使他掌握權柄,也需要大力發展,現在有時間,是牢固根基的時候。

自李隆基繼位以來,雖然多次大敗吐蕃,但從未對吐蕃有過六萬多人的斬俘。

李隆基將賀表放在案前。李林甫和韋堅起身將其攤開,一起觀看。

還不及冠就如此,再長幾歲,豈不是更為老辣?

現在李瑄羽翼豐滿,內有楊玉環、高力士,想指認人誣陷都很難,弄不好還會讓聖人厭惡。

“遵命!”

雖然這件事情對他沒有太大的影響,但讓韋堅感受到李林甫的壓力。

他總感覺李林甫會再次出手。

“恭賀聖人,您神文聖武,萬裡統籌,所以有此大勝。漓水之戰,必會讓吐蕃畏懼,此戰也會影響西域諸國,使西域諸國遣使來賀。”

看完賀表後,李林甫臉色變化很快,笑著向李隆基拱手道。

“恭賀聖人,您慧眼識人,大膽啟用李七郎為帥,這種魄力是臣子們不能及的!”

韋堅不甘示弱,也拱手向李隆基一拜。

“吐蕃小國,竊我大唐知識,妄圖與我大唐相比。今日一戰,頗為揚眉吐氣。兩位宰相說一下,下一步戰略如何?”

李隆基點了點頭,李瑄能完成這樣的大捷,使他堅定相信李瑄能收複九曲,將青海列入大唐版圖。

“李將軍年紀雖小,卻步步為營,相信李將軍已有打算。現在朝廷需為隴右軍補足兵馬,賞賜用度,使李將軍能在找到戰機之時,能足兵足將。”

韋堅不好判斷,沒有多嘴。

“啟稟聖人,臣以為應該督促李將軍,將下一處戰略定為石堡城,隻有占領石堡城,我大唐才可進退自如。”

李林甫則不然,這兩年李隆基一直對他提及石堡城,他以為李隆基最希望將石堡城攻下來。

這麼說,是在討好李隆基。

勝利也有他一份功勞。

如果李瑄攻不下這堅城,就可以打擊李瑄的聲望,讓聖人對李瑄產生質疑。

“右相,宰相不單處理政務,還需參與軍機,你還是要多讀讀兵法啊!石堡城是山城,哪有那麼容易進攻的?”

李隆基聽到李林甫的話,給他當頭一棒。

他先被李瑄灌輸“石堡城無用”的理念,再聽到進攻石堡城城的言語,自然會覺得李林甫軍事能力欠缺。

比起石堡城,李瑄把九曲、青海,作為戰略目標,更合他的心意。

“聖人息怒,臣知錯,臣的謀略不如聖人十一,一定會去好好攻讀孫吳。”

李林甫誠惶誠恐地向李隆基一拜。

他百思不得其解,聖人之前明明很在乎石堡城,怎麼突然因此而斥責他。

不過李林甫是聰明人,他謝罪的同時,吹捧自己謀略不如李隆基一成,讓李隆基沒有再責怪李林甫。

如果沒有和李瑄深入交流,他也會要求邊帥儘早拿下石堡城。

韋堅在一邊強忍住沒有大笑,他拜相以來,第一次看到李林甫吃癟,心中快意浮現。

他嘲諷李林甫不懂裝懂。也自認為自己明智,不知就是不知。

“七郎立此大功,我正式任命他為節度使,派人授予旌節,群臣不會再有意見吧?”

李隆基向兩位宰相說道。

“聖人英明,理當如此!”

韋堅想也不想就回答道。

“聖人英明,李將軍功當如此!”

李林甫縱心中難受,也不得不附和。

“明日早朝,就由右相提擬吧!”

李隆基讓李林甫明天早朝時帶頭表奏。

“遵旨!”

李林甫還能說什麼,隻能順著李隆基的心思。

“這一戰,雖然七郎以寡擊眾,以極小的損失,獲得巨大勝利。但朕覺得隴右兵馬有些不足。到安鄉郡隻能帶七千騎,去配合平夷守捉、漠門軍、鎮西軍,最後還要河西兵馬出援河湟。吐蕃全力以赴可調集四五十萬大軍。朕信服七郎的神勇,但也不想失去七郎這樣的忠臣……”

李隆基突然間又說出這一番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