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回到湟水城,百姓夾道相迎(1 / 2)

大唐天將軍 落葉凋謝 12778 字 5個月前

李瑄一直認為他不是貴族,而是百姓。

貴族隻能對大唐修修補補,百姓能尋求真正的浴火重生。

“李帥,聖人派人送來詔書,向您質詢,請過目。”

劉單說著,才將聖人的詔書遞給李瑄。

先家書,後詔書。表明劉單對李瑄的忠心。

可李瑄依舊沒有打開詔書,他不用看,就知道李隆基的意思:“常言‘成敗論英雄’,如果此次失敗,我丟盔棄甲歸來,一定會受到聖人的責備。但我此次大勝,完成拯救婦孺的計劃,挫敵騎一萬,步兵四千,俘虜戰馬六千餘匹,還陣斬攻克石堡城的吐蕃名將沒廬諧曲,大漲的大唐聲威,體現聖人的仁德。”

李瑄太了解李隆基了,從天寶年間開始,駕駛著大唐這艘巨輪狂飆,大有邁步漢武之意。

誰能為其建立邊功,助長他的威名,就會無節製地寵幸誰!

李瑄此次軍功如此,必可讓李隆基大快。

而彈劾李瑄的監察禦史,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定會令李隆基所惡。

“將軍有此行徑,世人會更加欽佩。”

劉單由衷地說道。

“此次高書記、岑推官與諸典軍將戰鬥細節,戰鬥環境都記錄下來,劉判官整理一篇《青海破蕃賊露布》,呈給聖人。”

李瑄將資料交給劉單,吩咐他儘早整理出來。

這次長途戰鬥,從頭到尾跨度時常巨大,需要一定筆力描述。上次的賀表情緒和環境都渲染的很好,李瑄決定再讓劉單書寫。

這次是出境作戰,用賀表不太合適,所以李瑄選擇名為“露布”。

露布,捷書之彆名也,諸軍破賊,則以帛書建諸竿上,兵部謂之“露布”。

“遵命!”

劉單接過軍文後,向李瑄拜離,他需要儘早將奏書整理出來。

待劉單離開,李瑄才打開李適之寄過來的信件。

信中告訴李瑄,家中一切安好,雖然兄妹思念,但理解李瑄守邊的辛苦。

在李適之寫這封信的時候,還不知道李瑄要出征青海。

現在知道了,心中一定會擔心。

李瑄當即寫一封書信,向家中報平安。

同時,李瑄向李適之寄送兩首詩。

一首為贈送南霽雲的詩《贈南八塞下曲》。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

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這是李瑄在夜間劫營後,送給南霽雲的詩,表達南霽雲的武勇。

另一首是曆史上李賀的《雁門太守行》。

李瑄將其詩名改為《河隴曲》,專門描繪漓水之戰。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講的是守衛平夷守捉城和安鄉城。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講的是將士們日夜苦戰。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講的是河西的援軍到來,拉長戰線,情景交融。

用易水代替湟水,讓人想起“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更顯得悲壯。

這首詩對李瑄來說,最關鍵的地方,是“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因為李隆基最喜歡聽這樣的話。

李隆基高興和信任,李瑄才會安全。

所以李瑄從來不抄襲消極,嘲諷皇帝、朝廷的詩,除非有一日無所畏懼。

事實證明,一首詩,確實能改變人的看法。

李隆基若是看到李瑄寫給南霽雲的詩,一定會知道隴右軍中,還有一個叫南霽雲的將領。

李瑄昨天將《河隴曲》交給高適、岑參觀看的時候,讓二人非常震撼。

這麼多名詞交織在一起,構成凝重悲壯的意象。又用六個表示顏色的字去渲染,使情景更加鮮明。

李瑄忽悠他們,之所以現在才寫出漓水之戰的詩歌,是因為一直在煉字煉句,所以才有這篇《河隴曲》。

高適、岑參也在這兩次戰鬥中寫不少詩,但即便最有立意的,也比此詩差一些。

岑參年輕,屬於他的名篇還在沉澱。高適正在突破創新的階段。

同時,李瑄已經學會盛唐的格律,嘗試自己寫詩,寫完一般直接撕毀,他總是不滿意。

一天後,劉單就將《青海破蕃賊露布》整理好。

劉單深諳李瑄的意思,開篇就用大量詞句表明李隆基的仁慈,天威不可侵犯。

所以才有李瑄的一係列行動。各種描寫恰到好處,讀之仿佛使人身臨其境一般。

露布寫好後,李瑄交給驛站,讓譯卒帶著他的家書,一起回長安。

李瑄又在威戎軍待三天後,啟程回湟水。

安重璋作為軍使,留在威戎軍城。

至於那些救回的男女百姓,李瑄準備安置在安人軍附近。

其實隴右一帶適合居住,耕種的地方不少,但多在敵人的兵鋒之下,無險要可守,所以不能生存。

唯有拿下石堡城,或者按照計劃將吐蕃趕出九曲、青海,才能解放許多土地。

在李瑄距離湟水城數裡的時候,城中百姓夾到相迎。

歡呼李瑄歸來。

“李將軍的兵馬回來了。”

百姓們看到馬隊的身影,紛紛驚呼。

“有李將軍在,我們隴右百姓,再也不用擔心吐蕃的入侵。”

又有百姓呼道。

李瑄剛回威戎軍不久,他救回婦孺的消息,就傳到湟水城。

能躍馬千裡,孤軍深入,為平民百姓著想,是他們心中的大英雄。

以前的邊帥,沒一個人能做到如李將軍一樣。

邊境的百姓都清楚,節度使是隴右最大的官職。

“蠻橫的大族現在封閉門戶,皆是因為李將軍。”

百姓們也感激李瑄能震懾住豪強,讓豪強不敢再囂張跋扈。

“我家原本住在綏和守捉北方,李將軍一定可以打敗石堡城的敵人,讓我再搬回家鄉。”

其中一名百姓憧憬地說道,那裡有他祖輩辛勤耕耘的二百畝地,由於吐蕃占領石堡城,無法耕種那裡。

“真希望李將軍永遠留在隴右為將!”

一名老者的話,成為所有隴右人的希望。

除了百姓們,還有劉晏、上官青等官吏,迎接李瑄凱旋而歸!

“拜見李帥!”

走進的時候,劉晏、上官青等官吏上迎。

“免禮吧!”

李瑄抬手說道

本來李瑄要責怪西平郡長史上官青,弄出這麼大的陣仗。

但上官青告知他,這是百姓得知李帥將歸,主動來迎接李瑄。

因為百姓們認為李瑄是真正保護百姓的邊帥。

河隴百姓,一直是大唐生活最苦的百姓。

其他地方百姓,有被豪強、官吏欺壓。但隴右百姓不單要被豪強、官吏欺壓,還要麵對胡人的欺負。

吐蕃時不時的大舉入侵,隔幾年就要躍過河湟。

開元盛世,河隴也未太平過,甚至吐蕃在開元盛世的時候,都躍馬金城,搶奪牧監馬匹,劫掠財富,擄走百姓,屠殺軍民。

李瑄親切地與百姓們打招呼問候,同時下馬步行,與軍民們一起同回湟水城。

“李帥是否先去庫房看朝廷的賞賜,您未歸來,所以未分給諸軍。”

到達城中後,劉晏向李瑄說道。

朝廷對李瑄的個人賞賜,和軍隊的賞賜,早已到達。

軍中的賞賜在倉庫,李瑄的個人賞賜,送到李瑄的府邸中。

劉晏代李瑄接受。

“去倉庫!”

李瑄點頭。

“諸軍的分配理清了嗎?”

李瑄在倉庫中巡視一圈後,看到倉庫中滿是絹錢,向劉晏問道。

“回李帥,戰死士兵的撫恤,屬於府衙統一發放。此戰臨洮軍騎兵功勳最重,按跳蕩等記功,共分臨洮軍絹一萬五千三百匹,錢一萬四千貫;其次為鎮西軍,共分絹五千五百匹;錢一萬一千五百貫,再次為平夷守捉使;共分絹兩千一百匹,錢兩千九百貫;然後是漠門軍,分絹一千九百匹,錢三千八百貫。最後是河源軍、安人軍、積石軍、綏和守捉、合川守捉等共分……”

劉晏條理清晰地向李瑄說道。

絹,一般都是戰功。

錢,為出力的賞賜。

如河源軍、安人軍、積石軍等,雖然經曆的戰鬥很小,但隻要出槍出弓,就有賞錢。

“立刻令諸軍使派人來,將他們的賞賜領回去。”

李瑄讓佐吏向諸軍傳達軍令,同時向劉晏吩咐:“戰死者的撫恤,一定要落實到位。如果兄弟們的撫恤在地方被官府貪墨,哪怕是天南海北,我也不會放過他們。”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