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今後必為良相,又兼兩使(1 / 2)

大唐天將軍 落葉凋謝 12291 字 7個月前

李瑄與顏真卿、李琚相談甚歡,一連四盞茶後,由李琚向李瑄說道:“清臣一直有從軍報國的誌願,苦於無門路。不知七郎幕府是否缺少僚屬,如果缺少,可以考核一下清臣,看看清臣是否可以勝任。”

清臣,是顏真卿的表字。

“我幕府新組不久,自缺賢才。請顏縣令寫一篇戰報,讓我一觀……”

李瑄說著,模擬一場戰爭,讓他根據環境、地理、戰況寫下來。

至於奇謀獻策,多是臨時發揮,李瑄從來不考那個。

更何況,李瑄對顏真卿頗為了解,他畢竟在安史之亂中,首唱大順,帶著士兵集結反抗,點燃河北的士氣,使安祿山在河北非常難受。

軍事才能上,顏真卿是不錯的。

治理郡縣,顏真卿也有一手,氣節上在文臣中亦是少有。

顏真卿真要入他幕府,李瑄當然不會許一般的小職位。

他會調控幕職,李瑄河隴還有兩個都虞候的位置。

李瑄將李廣琛升遷到都虞候的位置,兼討擊副使,讓顏真卿當河西行軍判官。

行軍判官最主要是掌握寫戰報的能力,至於安排後勤,安撫士兵,這種隻能實地考察。

半個時辰左右,顏真卿就將戰報寫好,交給李瑄。

讓顏真卿寫戰報,主要是想再欣賞一下顏真卿的正常行書。

顏真卿正常寫文書,依然剛勁雄偉。

看書中內容,李瑄也頻頻點頭。

“顏縣尉有大才,如若不嫌棄,就來河西當個行軍判官吧,我會為顏縣令舉薦一個正七品的職事官。”

李瑄欣賞完畢後,緩緩地向顏真卿說道。

“顏真卿拜見李將軍!”

顏真卿激動,向李瑄拜謝道。

判官是節度使最重要的僚屬,已經超過他的預期。

顏真卿並不知道他未來的人生,當了幾年醴泉尉,鬱鬱不得誌。

自己好友又與李將軍熟識,所以萌生投筆從戎的念想。

從他的詩中就能看出,他沒少仰慕當世的將領。

“顏縣尉可立刻向朝廷遞交辭呈,屆時我們一同去河隴。”

李瑄又笑著向顏真卿說道:“有時間,我還要向顏縣尉討教書法。”

“醴泉無事,屬下十日之內,必辦理好辭呈,隻要李將軍有請,屬下莫不應是!”

顏真卿以屬下相稱,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一定要尋找時機,獻策建功。

“是李大來了啊!這位是?”

李適之得知李瑄在前廳請客,特來看看。

“此是醴泉尉顏真卿,孩兒新征的河西判官。”

顏真卿和李琚起身拜見李適之後,李瑄向李適之介紹道。

“那一定是大才了。”

李適之聽到是李瑄新任的判官,頓時正視顏真卿,他知道李瑄的眼光不會錯。

“顏清臣不僅有才乾,還能寫出絕世好字,形更甚王摩詰。”

李瑄誇讚道,將顏真卿的兩幅字遞給李適之看。

“妙哉!君將來必是歐陽詢、褚遂良那樣的大家!”

李適之看後讚不絕口,給予極高的評價。

隨後,李瑄父子留顏真卿和李琚在宋國公府就食,呈上酒肉暢飲。

李瑄還拿出從皇宮內送來的西瓜招待,使顏真卿和李琚新奇不已。

一直到黃昏,才送他們離開。

離開前,李適之請顏真卿寫一幅《河隴曲》,他要慢慢欣賞。

李瑄晚上沒有太早休息,他在書寫一些他覺得有利的理財之法,獻給李隆基。

王鉷雖是巧取豪奪,但他實實在在為李隆基賺取不少錢,使李隆基能將絹前如糞土一樣賞賜。

龍沙河金礦雖然龐大,但現在每年隻產幾十斤而已,即便加上其他地方的金銀礦,也遠不夠李隆基揮霍。

彆李隆基錢不夠,心裡埋怨他。

李瑄需要整理一些真正的理財之法,在不傷害百姓利益的情況下,讓國庫富裕。

這幾天已經寫得差不多了,今晚就應該能完成。

這種不適合在朝堂上說,等明日下朝,李瑄會去興慶宮拜見李隆基。

翌日。

最近在朝堂上,李林甫低調很多,看起來麵帶笑容,比以往更和氣了。

而且據說李林甫處理政務時更認真,一連幾天都是快子時,才回到右相府。

李瑄認為李林甫又開始他的隱忍,準備找機會露出獠牙。

下一次出手,會吸取教訓快準狠,不會拖泥帶水。

兩人朝堂見麵,依然隻是點點頭。

大臣們都覺得,李瑄有大城府。

按理說李瑄這樣的人,更容易拜相才對。但田獵發生的事情,不知太子是何感想?

……

興慶宮。

在李瑄拜見李隆基的時候,宮中出現一個男子。

身材高大,麵白多須。

李隆基正在和楊玉環、楊玉瑤姐妹玩樗蒲。

此男子就拿著記分簿在旁邊站著,恭恭謹謹。

“此為楊釗,乃玉環的遠方堂兄!”

李隆基指著楊釗說道。

由於楊玉瑤親自帶楊釗來見他,所以李隆基隨意封楊釗為右金吾衛兵曹參軍。

畢竟與玉環娘子關係太遠,封賞還是看在楊玉瑤的麵子上。

“拜見李將軍,曾在劍南從軍,早就聽聞您的大名,吐蕃對您可謂是聞風喪膽。”

楊釗一副笑臉,向李瑄一拜。

他知道眼前這人不得了,是長安唯一一個能硬剛李林甫的大臣,是他計劃中的討好對象。

“聖人麵前,哪用向我行禮。”

李瑄推脫楊釗的行禮。

這家夥還是來長安了。

楊釗雖然憑借楊玉環的關係起家,但他左右逢源的本領可高得很。

要不然也不可能成為大名鼎鼎的“楊國忠”。

楊釗能飛黃騰達,楊玉環有一定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如楊錡、楊銛等楊玉環叔父的兒子們,都遠遠沒有達到楊釗的高度。

“臣失禮,臣見到傳說中的李將軍,喜難自抑。”

楊釗趕緊向李隆基一拜,情商很高。

“不礙事!”

李隆基沒有因為這點小事怪罪,招李瑄來樗蒲。

看著李瑄能和聖人貴妃一起,大聲呼盧,舉止隨意。

他隻能拿著樗蒲文簿記錄點數,心中非常羨慕。

我楊國忠什麼時候,也能這樣啊!

不過據說李瑄這人有點邪門,而且隨時會離開長安,遠赴邊疆。他主要心思還得放在李林甫身上。

這段時間,楊釗通過精密觀察,發現李林甫勢未絕。

都說李林甫氣焰下垂,但在楊釗的思維裡,李林甫犯下這樣的過錯,都不被聖人懲罰,何嘗不是一種寵幸?

等到遊戲結束的時候,李隆基觀看記分簿,看楊釗“絢校精密”,情不自禁地稱讚:“好度支郎!”

度支郎是戶部負責統計賦稅的官吏。李隆基現在不可能將楊國忠弄到戶部,這麼說隻是讚揚楊國忠的計算能力。

“君無戲言,三郎將來一定讓楊釗當度支郎啊!”

楊玉瑤抓住李隆基言語漏洞,向他說道。

“哈哈……看他表現了。”

李隆基隻是笑一聲。

楊玉瑤等人現在還沒被封“一品命婦”,再加上與李隆基相識不久,沒敢太放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