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2 / 2)

大唐天將軍 落葉凋謝 13745 字 4個月前

一直拖下去,將牽連子女。

“王將軍會安全的!”

李瑄說安慰王忠嗣後,帶著佐吏離開。

不論是接觸王忠嗣,還是接觸太子。李瑄皆是帶著楊慎矜等佐吏。

未與他們單獨見麵,這樣能避免李隆基心中的疑慮。

“大夫,聽說右相昏倒在興慶殿上,被人緊急送回府上,聖人還派禦醫為其診治。”

李瑄出監牢後,楊慎矜將自己得到的消息告訴李瑄。

“隻有這樣右相才能下得了台,能博取聖人的同情。聖人寵信李林甫,他是有智慧的。但李林甫先後失去刑部、吏部、大理寺、禦史台的權勢,他的爪牙和黨羽,不斷地被繩之以法,他還有什麼可失去的呢!看吧!過不了多久了。”

李瑄微微點頭,向楊慎矜說道。

刑部、大理寺、禦史台,是李林甫威懾天下地方官吏,鏟除異己的武器。

沒有三司,李林甫在地方和朝堂上,威勢會迅速地削減,政令不會再如之前一樣有效。

而吏部,作為選拔、考核官吏的部門,失去這些,李林甫無法培植大量黨羽。

李瑄還聽說李隆基剝奪了李林甫推薦采訪使的權力。

這使李林甫堂堂右相,比開元年間任何一個中書令權勢都小。

縱使這一次李隆基不懲處李林甫,他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情況不複存在。

李瑄又吩咐楊慎矜,將審訊的結果告知刑部和大理寺。

他前往興慶宮……

翌日,早朝。

李林甫這廝竟然還能早朝,美名曰帶病上朝。

李林甫知道在這關鍵時刻,他不能逃避。

哪怕是聖人要處置他,他也要在朝堂上虛心接受。

李林甫經過一夜的考量,做好東山再起的準備。

在這最為困難的時刻,李林甫倒是平靜了。

朝會一開始,李瑄就將王忠嗣案的經過,上奏李隆基。

一直無法處理的案子,被李瑄短時間內告破。

昨日,李隆基收到李亨的奏折。

李亨在平日裡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孝順。

從奏折上,看到李亨聲淚俱下的懺悔,認為自己應該先將梨花美酒交給聖人,再由聖人派人送給王忠嗣,以避免邊將與太子密謀的嫌疑。

李亨表明自己一直將“子之孝”“臣之忠”當成座右銘,他兢兢業業,不敢行不軌之事。

再加上李瑄的闡述,李隆基相信李亨沒有謀逆之心。

但不敢再重用王忠嗣。

因為李亨和王忠嗣關係好到私下千裡送酒,這讓他很不安心。

“太子久居深宮,不會有異心。然私自送邊將美酒,有違法度,免去太子俸祿一年,以示懲戒。”

“令太原令儘快告破太子奴仆被謀殺一事!”

“王忠嗣私自收太子美酒,有鑽營之嫌,不複原職,派為永嘉郡太守,爵位複原。”

李隆基將王忠嗣貶得遠遠的。

永嘉郡(今溫州)在江南,雖然是富庶之地,但王忠嗣已經不再可能接觸軍隊。

海賊被剿滅後,那裡隻有少量郡兵,純粹是一個納稅之郡。

“陛下英明!”

諸文武大臣齊聲向李隆基拜道。

太子沒有被廢,讓一些大臣鬆一口氣。

而一代名將王忠嗣被貶魚米之鄉,令人唏噓不已。

自王忠嗣代守邊郡以來,大大小小戰鬥,從無敗績。

他的父親王海濱在武街之戰為國捐軀,九歲時被李隆基召入皇宮。又在壯年時被貶。

他以悲劇開始,似乎又以悲劇結束!

如果不出意外,王忠嗣將來會在江南一代的諸郡輾轉。

永嘉郡之後還有縉雲郡、餘姚郡、餘杭郡等等。

當然,王忠嗣也會有翻身的機會。

那就是,太子繼位!

李亨繼位後,隻要不是傻子,就會重新啟用王忠嗣,獲得王忠嗣的效忠,穩定局勢!

文武大臣都不禁在想,完全取代王忠嗣,充滿銳氣,且所向無敵的李瑄,不知會如何做。

李瑄麵對李隆基的宣讀,無能為力。

他在進入長安的那一刻,就知道與太子情同兄弟的王忠嗣,最好的結局,就是被貶為太守。

事情的比曆史上的石堡城事件嚴重,但結局比曆史上要好。

永嘉郡比漢中郡要舒服得多。

昨天下午,李瑄入興慶宮提前向李隆基交待,他暗示過李隆基,王忠嗣功績巨大,從未敗績,殺死王忠嗣令邊關將士寒心,不敢效死命。

也提醒現在朔方軍、河東軍騎兵要與吐蕃大戰,王忠嗣死一定會對河朔騎兵有影響。

李隆基本就因蒿箭射蒿之論,淡化對王忠嗣的殺心,經李瑄一提,便準備讓王忠嗣以後在遠離長安和邊塞到江南富貴。

心中最苦澀的,當屬李林甫。

他費儘心機,想要一石二鳥,將太子廢掉,阻礙王忠嗣入相。

現王忠嗣被貶,勉強達成他的目標,但太子還是好好的。

太子不除,他一日不能安寧。

最關鍵的是,李林甫自己麻煩纏身,他知道盧鉉已死,禦史儘招供。

聖人會怎麼處理他呢?

他很可能一敗塗地,李瑄,簡直是他的克星。

接下來,李瑄又向李隆基上奏侍禦史、殿中侍禦史的罪行,並將罪狀呈上。

李隆基看完後下令將張誌亮和獨孤元免除官職,終生不用,家產全部抄沒。

將鄭和裳、盧祜、陳論下罪入獄,由刑部量刑。

在李珦沒有審訊完畢的情況下,李隆基下令將李珦以“誣告罪”發配至劍南。

代表他想結束這件案子。

李瑄也沒有多說,有意料這種結果。

“右相推薦奸佞,使國家蒙羞,百姓得禍。朕覺右相身兼繁重,才有如此疏忽,免去右相含嘉倉出納使、關內鹽池使、廣運潭轉運使、鑄錢使、閒廄使、曲江宮苑使、長春宮使、關中和糴使、和市和糴使……並罰俸一年,以示懲戒。”

李隆基一口氣免去李林甫二十個使職。

本來李林甫的使職已經被李瑄搞點一波,現隻剩下不到十個使職。

特彆是失去鑄錢使、閒廄使、廣運潭轉運使這樣關鍵使職,使他的權威再次到達新低。

當初李林甫任禮部尚書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時候,也沒有這麼慘過。

“臣謝陛下寬恕,臣心服口服,今後必恪儘職守為國家和聖人效力。”

李林甫出班行禮謝恩。

萬幸的是,首席宰相之位保住。

然他的權勢一降再降,他甚至有放棄弄權專斷的心思。

自華山金礦事件後,一次又一次,每次他都輸得徹底。

若非他拜相十年的功績,早就跟韋堅一樣,到嶺南去養老了。

但此時已經是不歸路,不弄死太子,他將來必家破人亡。

當初,李亨剛為太子的時候,曾向他示好過,暗示李林甫國家棟梁,以後要向李林甫學習。

但李林甫怎麼會相信李亨的鬼話,殺母之仇能是那麼容易忘掉的嗎?

現在多次算計李亨沒成功,兩人矛盾不可化解。

就算不弄權,他也要去尋找機會,找太子麻煩,不過這次不會主動。

李林甫現在陷入一種偏執,他認為太子犯下這麼多次錯誤,被廢隻差一個契機。

“李將軍務實強乾,有卓越才能,處事與乃父相比有過之無不及。日前,李將軍在晉昌得名劍章武,曾為季漢名相諸葛亮佩劍。諸葛亮治國,如鏡一樣明亮,如水一樣平正,百姓畏而服之,敬而愛之。”

“李將軍有諸葛亮一樣的品性,故將章武劍賜予李將軍,朝後令常侍送至宋國公府。”

李隆基為獎賞李瑄破王忠嗣案,將諸葛亮劍賜予李瑄。

“謝陛下!臣得寶劍,當如諸葛亮一樣鞠躬儘瘁,死而後已!”

李瑄聽到李隆基的話後,出班拜謝。

看著莊嚴的大殿上李瑄拜謝的英武身形。

李林甫痛心,裴寬有些失望。

文武大臣肅然。

這一次,他們明顯能看到一種不可逆轉的威勢在李林甫身上流失。

這威勢不是流入左相裴寬,而是這名未及冠的少年英雄身上。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

文武大臣們竟然在李瑄身上感受到一種勢。

入相之勢!

一名敏銳的朝堂官吏,在皇帝任命宰相前,都能猜出宰相的候選人。

不論什麼原因,這些候選人身上會有一種入相之勢。

若論功績,文采斐然的李瑄早就有這種勢。

但王公大臣因年齡原因,不認為李瑄符合。

現在卻有這種感受,代表李瑄的功績、行徑、品德、才乾,已經將年齡劣勢抹平。

拜為宰相,也隻有這些了。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