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如何,楊玉環回宮是必然的。因為楊玉環要承受娘家的壓力,有可能三言兩語就能讓楊玉環回心轉意。
他希望能通過接近楊玉環,能在關鍵時刻幫他說幾句好話。
在李瑄看來,楊玉環是很容易忽悠住的。
李瑄現在任四鎮節度使,他想在入長安的時候,保留兩鎮節度。
入朝為相,再鎮節度有些不現實。
但是在開元年間,李林甫為相的時候,兼任河西、隴右兩鎮節度使。
李瑄哪怕不要實質兵權。
他隻當虛職,讓副大使知節度事。
以他在隴右、河西建立的威望,在關鍵時刻,可以收攏軍權。
士兵們知道節度大使一直是李瑄,心中也會有依托。
如果知節度事的副大使不聽,李瑄有把握召集舊部,將副大使拿下。
河隴是他的心血,他想將河隴握在手裡。
李瑄想著安祿山都能當範陽平盧節度使十幾年,他沒道理不行。
隻要他在李隆基身邊,他的話絕對比安祿山好聽。
李瑄又不能主動提,隻有楊玉環能在這件事情上向李隆基暗示一下。
理由李瑄已經想好。
在李瑄思考間,高力士已經將馬車叫到興慶門。
李瑄與高力士同車,一隊金吾衛拱衛著他們向興慶宮西北的永興坊而去。
永興坊緊靠著興慶宮,是離興慶門最近的一個坊市,早朝最為方便,所以裡麵王公大臣甚多。
楊銛的府邸,就在永興坊內。
曆史上楊銛為現鴻臚卿,因前段時間李瑄兼任鴻臚卿,他變成光祿卿。
一個籍籍無名,才能平平的人,隻因是楊玉環的堂兄,一躍穿紫衣,位居三品,與公卿同列。怎會不讓人嫉妒呢?
楊銛府前,平時填塞街陌。
一大早就會有權貴和地方官吏從進奏院出,來到楊銛府前排隊。
現在則空無一人。
不僅僅是楊銛,五楊中最火熱的虢國夫人府邸,也顯得十分清冷。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一夜之間,長安皆知楊玉環被送回娘家。
平時鼻孔朝天的楊氏奴仆,也紛紛在門前縮起腦袋。
金吾衛到楊銛府前,高力士和李瑄先後下車。
奴仆們不識李瑄,但一見高力士,立刻向主人稟告。
楊銛、楊錡、韓國夫人、虢國夫人、秦國夫人這五楊全部在楊銛府中,他們帶著其他楊氏族人一起出來迎接高力士。
一大早高力士前來,不知是帶來轉機,還是帶來噩耗,五楊心中忐忑不已。
他們出門後,不僅看到高力士,還看到當今炙手可熱的第一寵臣李瑄!
“拜見高翁!”
“拜見大夫!”
諸楊紛紛向李瑄拜見,而且行的禮儀不小,像是下屬拜見上司一樣。
這讓高力士皺眉。
因為以他們的身份,不需要行這樣的禮節。
先不說楊玉瑤等國夫人,就說楊銛三品官吏,哪用這樣行禮。
李瑄清楚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楊銛等人的權勢,依照楊玉環是否得寵而變衣服顏色。
在楊玉環“失勢”的時候,楊銛等已經不認為自己是堂堂三品公卿,仿佛回到之前,麵對小小的洛陽令,他們都要卑躬屈膝。
“娘子昨夜可好?”
高力士徑直走上前詢問。
“玉環心憂,一夜未睡。”
楊玉瑤最活絡,她開口回答道。隻聽高力士第一句詢問,她就明白事情沒有料想的那麼糟糕。
不久前在皇宮的時候,楊玉瑤明明看到李隆基對玉環情真意切的模樣,不可能隔幾夕就變。
“那就好……”
高力士自說一次,這樣他回去就有說辭了。
“帶我去見娘子?”
高力士又抬頭說道。
“高翁、李大夫,請!”
韓國夫人趕緊帶著高力士和李瑄到正堂。
“七郎,聖人何如?還生玉環的氣嗎?”
楊玉瑤向後方的李瑄問道,這個時候,她不敢在李瑄麵前展露風騷,蛾眉蹙起,很想知道聖人是否原諒玉環。
“聖人還在生氣,否則現應是早朝時間!”
李瑄淡淡地說一句:“楊氏因什麼而富貴,你們應該知曉。當財富來得太快,就會從其他地方支付,以後小心一點吧!”
君以此始,必以此終。
這八個字道儘楊氏家族短暫的興盛。
“七郎這麼說,難道高翁是來接玉環回去的?”楊玉瑤很聰明,從李瑄話中聽出楊玉環應該還能再回到宮中,不禁驚喜。
至於其他,她似乎沒聽進去。
“再看看吧……”
李瑄沒有給肯定的答複。
一路上,李瑄看到楊銛府的豪華。
假山,小湖,涼亭,翠竹。
宋國公府都比楊銛府差不少。
李適之罷相的時候,李隆基在勝業坊賜予李適之一所比宋國公府還大一倍多的豪宅,但李適之嫌麻煩,沒有搬進去。
楊玉環在閨房中,高力士和李瑄肯定不便入內,他們讓婢女通知楊玉環。
他們在楊銛府的正堂等候。
楊玉環在得知高力士和李瑄到來後,沒有第一時間出來相見,而是想到自己的神態不好,麵對纖毫畢現的銅鏡,梳妝打扮。
足足近半個時辰後,楊玉環才來正堂見李瑄和高力士。
“見過娘子!”
高力士和李瑄起身向婷婷嫋嫋的楊玉環一拜。
在此期間,楊氏其他人不得入正堂。
“高翁和李將軍不必多禮,妾身已不在宮中!”
楊玉環向李瑄和高力士說道。
她看一眼高力士後,目光又落在李瑄身上,不明白李瑄為何也會來此。
李瑄也看向楊玉環,可能心情不好,楊玉環此時有一種冷漠的氣質,她已經換下宮裝,穿著襦裙,秀發如錦似緞,玉頸潔白,眼眸嫵媚動人。
雖然有些許憔悴,但整個人如出水芙蓉一樣,嬌嫩無比。
“七郎……”
高力士拉了拉李瑄,讓李瑄對玉環娘子進行勸說。有李瑄乾活,他是一句都不打算開口。
“娘子,我和高翁來此,是想請玉環娘子能主動向聖人認錯,而後由聖人下旨接您回去。”
李瑄開門見山地向楊玉環說道。
“我沒有錯!”
看李瑄這麼說,楊玉環很不舒服,賭氣似地否認是自己的錯誤。
“聖人很後悔昨日的舉動,也有意向娘子認錯,隻是不能前來。”
李瑄又轉變語氣。
“為什麼不能?”
楊玉環心思是複雜的,有的時候,各種情緒於一身,她認為世俗罵她人更多,而非罵李隆基。
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喜歡李隆基,隻知道李隆基是皇帝,對她溫柔體貼,她要善解人意去迎合。
“聖人是九五至尊,一國的尊嚴,知錯、改錯,卻不能當眾認錯。這樣有損聖人的威望,同時,也有損娘子的形象。”
李瑄耐心勸說。
“我除了興慶宮中,還有什麼形象?”
楊玉環自嘲一句。
聽李瑄一說,她可以理解想讓李隆基服軟不合適。
但她也就是在興慶宮中光鮮亮麗,人們私底下如何議論她,她怎麼會不知道?
“娘子是為貴妃,等同於後宮之主,是一國之母,天下的表率,您的一舉一動,是要被世人所知的,是要被史官記錄的。像我遠在邊境,百姓都知娘子乃是天上的絕色,心地善良,擁有賢德。”
“聖人去年的時候,曾指著太液池的蓮花向娘子說‘爭如我解花語’,此已傳遍長安。從李太白的《清平樂三首》,到我的《賞牡丹》《牡丹》等,都能體現娘子的魅力。這些是令人稱頌的地方。”
“聖人現在茶飯不思,夜不能寐,連早朝都停止,耽誤了國事。娘子應向聖人請責,以求寬恕,讓此事揭過。否則對您不利的傳言會越來越多,難免會為娘子打上如賈南風、郭槐那樣善於妒忌的流言蜚語。”
“聖人異於常人,其事不能揣測。我們都是臣子,隻能遵從……我真心為娘子考慮,請娘子三思。”
李瑄真誠實意地說道。
楊玉環隻有回宮,也隻能回宮。
李瑄沒有用楊氏家族來要挾楊玉環,但楊氏族人肯定沒少拿家族來勸說。
他知道楊玉環心中肯定會不好受,楊氏剛享受富貴,他們念想是保住富貴,不會考慮楊玉環的感受。
李瑄則兼顧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