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二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2 / 2)

大唐天將軍 落葉凋謝 12405 字 7個月前

“關於諸軍的夥食,不要吝嗇。我們在河西的牧場,雖然牛羊不是很多,但是在九曲和洮陽的牧場,我們有數十萬隻牛羊。這次河隴豪強又贈予我們不少,可以為士兵們享用。”

“從九月開始,士兵們每過十天,敞開吃一次煮牛羊肉,一直持續到戰鬥結束。”

李瑄向劉晏、高適等負責後勤的僚屬吩咐道。

戰爭期間,李瑄需要維持士氣,就算把牧場的牛羊吃完,也在所不惜。

十天吃一頓肉,也很難吃完。

“遵命!”

劉晏、高適等僚屬拱手領命。

“這段時間,諸位布置、整訓兵力的時候,要多想想戰術……”

又議論半個時辰,李瑄向眾將說道。

等兵馬全部到齊後,李瑄會重新布置。

先探查九曲和苦拔海主力在哪一方,再按照李泌的思路與吐蕃大軍對峙,看誰耐心更好。

然後派遣輕騎分彆進入青海北麵和青海南麵,尋戰機會。

這一切,要等到兵馬全部齊全後,再開始進行。

第一次軍事會議暫時結束。

李瑄讓親衛傳令李朱師,仔細觀察九曲的營壘,向他彙報。

讓荔非元禮親自帶人到苦拔海附近探查,一定要將百裡營壘觀察一遍,將細節記錄。

李瑄留在湟水城,查看軍務、政務。

朔方、河東的卷宗已經送來,李瑄要仔細觀看一番,再結合王忠嗣告知他的事情,認真了解河朔的架構。

五天後。

“啟稟李帥,有西域胡商來求見您,說什麼弄到了棉花種子。”

李瑄在府衙看書的時候,親衛向李瑄稟告。

“快!帶他進來!”

李瑄放心書,心中十分高興。

之前他委托粟特商人康甲宏,散布高價收棉花的消息。

用絲綢的三倍利潤,讓粟特人將棉花運送到河隴。

作為穿越者,李瑄知道棉花的出現,是跨時代意義的。

棉布李瑄還真不會弄。隻能按照最古老的方法做棉布。

但棉花李瑄大概知道怎麼彈,會製造彈棉花弓。

製造棉衣、棉被的棉花是必須要用彈棉花弓或彈棉花錘加工。

因為棉花剛摘下來的時候是分散的,所以需要通過彈來讓棉花融合在一起,從而形成棉絮。

然後就是彈棉花可以使棉花變得更加鬆軟,具有更加好的保暖效果。

新棉被摸起來非常柔軟舒服,也更加保暖。

“西域曹國粟特人曹吐羅,拜見英明偉大的元帥!能見到您,和您做生意,是我的榮幸。”

一名黃色大胡子,高鼻梁的粟特胡商進入大堂後,向李瑄恭敬一拜。

他也是常來大唐的胡商,所以從小就學會漢語。

他早就聽說河隴元帥英明神武,是一個年輕人。

真正見麵,沒想到李瑄這麼年輕。

河西走廊上,響徹李瑄的威名。特彆是處理那些邪惡胡商以後。

粟特人皆知李瑄重信譽,為商人提供良好的經商環境,同時也是一個眼中不揉沙子的人。

粟特人本就是無根之萍,如果在大唐境內犯法,被處死也沒法說理去。

曹吐羅是一個標準的粟特商人,錙銖必較。哪裡有商機,哪裡就有他的身影。

雖然大食號稱禁止出口棉花種子,但這哪能難倒他們粟特人呢?

就像粟特商人賄賂大唐的官吏、邊軍,能將婦女帶出玉門關、陽關。

粟特商人帶些棉花種子出大食更為容易。

因為大食士兵、地方官根本不在乎棉花種子,錢到位就會放行。

“遠道而來的朋友,免禮吧!”

李瑄讓曹吐羅起身。

“這是我們曹國的國王給元帥的信,由我轉呈。”

曹吐羅再次一禮,從懷中取出一封信,托在手中。

親衛羅興接過信,將信遞給李瑄。

雖然他是做買賣的,但肯定是國王信件優先。

“國王的信,交給我一個邊帥,不太合適吧!”

李瑄沒打開信,而是將信件拍在桌上,用手心按住。

曹國,是昭武九姓之一。

昭武九姓,即為烏滸河(今阿姆河)和藥殺水(今錫爾河)之間的一些粟特國家。

在高宗時代粟特諸國名義上是大唐的羈縻州,實際上昭武九姓各過各的,大唐的兵馬也無法駐紮。

蔥嶺太難翻越!

“我們曹國國王聽聞您的威名,對您非常佩服,這封信沒有任何其他意思。再說,我們曹國太遠了,在西域的最西麵。怎麼會出現有損您威名的事情呢?”

曹吐羅讓李瑄放心觀看信件,不是什麼危害大唐,賄賂的事情。

李瑄不再多想,打開信件。

昭武故地的彈丸小國之一,確實和他這個元帥沒有利益糾紛。

信件上有粟特語,旁邊還有漢語翻譯。

曹國國王哥羅仆祿先是讚歎李瑄對吐蕃的功績,說李瑄英勇無敵,已經威震西域。

在開元年間的時候,曹國向李隆基獻胡旋女曹野那姬,被李隆基納為妃子,生二十九女李蟲娘。

天寶四載,哥羅仆祿再向李隆基呈上貢表,明確希望從大食的威脅下掙脫出來,願做大唐的一個小州。

但李隆基沒有同意!

因為昭武故地,已經被大食控製數十年。

他們在那裡駐軍,強行改變粟特人的思想,粟特諸國,以及鐵門關南麵的數十個小國家,每年都要向大食人繳納一大筆保護費。

國家苦不堪言,支離破碎。

在大食刻意為之下,有的國家,已不像是國家,淪為大食的傀儡。

大食不滿足於東擴於蔥嶺,他們想將“神”降臨大地,然後向安西發起進攻。

因為大食覺得他們還可以再往東!

而曹國國王哥羅仆祿已經處於病急亂投醫的狀態。

他能求援的,隻有大唐。

之前哥羅仆祿求過蓋嘉運、田仁琬,甚至還有夫蒙靈察,但都被婉拒。

李隆基考慮曹國隻是地圖上的一點,也不想翻山越嶺,派兵圍剿。

而李瑄的威名傳到西域後,哥羅仆祿覺得李瑄是一個狠角色,希望能請李瑄勸說大唐皇帝。

因為大食帝國已經發生內戰,是大唐攻打昭武故地最佳時機。

黑衣大食(哈希姆家族)早在三十年前,就開始布局控製大食帝國。

他們通過巧妙的宣傳鼓動,獲得很多人尤其是大食人、波斯人的支持,他們結合成聯盟,以黑衣大食為領袖。

今年黑衣大食公然反叛,圖謀哈裡發之位。

哥羅仆祿認為這是他們歸附大唐的好機會,昭武故地沒有多少大食的兵馬。

黑衣大食為了哈裡發,白衣大食為捍衛哈裡發,都會儘最大力量,消滅對手。得到那至高無上的權杖。

對大食來說,哈裡發就是神!

“貴國國王能向我傳信,我非常感謝。但又十分遺憾,我無法勸說我們的皇帝出兵大食。你在河西應該看到我在做什麼。我要與吐蕃數十萬兵馬決戰。大唐的兵馬也不好去調動。”

“黑衣大食必定取代白衣大食,開辟新的朝代。等離開的時候帶著我的信件回去,幾年內我會去西域,再忍一忍吧!”

李瑄也婉拒求李隆基出兵解救曹國,那是沒事找事。

但李瑄沒有把話說死。

他說遲早會去西域,意味深長。

當他攜帶打殘吐蕃的威名去西域,必然震動西域。

因為西域有二十多個吐蕃附屬國,這代表著影響力。

李瑄覺得哥羅仆祿是一個可以用的人,將來能幫助他攻克昭武故地。

(本章完)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