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與唐進行青海互市,位置在伏俟城側。”
“大唐商人通往天竺的道路,不得阻攔,且需保護大唐商人的安全。”
李瑄一連提出數個條件。
之前和李隆基說過,滿足這些條件,吐蕃才能到長安朝聖。
“元帥的條件,有些強人所難……”
恩蘭達紮路恭麵色難看地道。
互市和商人通行沒問題。伏俟城古道,本就是古絲綢之路。
瑪祥仲巴傑的兒子到長安為人質,他做不了主。但他想瑪祥仲巴傑一定會同意。貴族妻妾成群,不差這一個兒子。
漢人奴隸,已經被獎賞許多貴族,想一下全釋放,很不容易。
末氏家族為末結桑東則布的家族。末結桑東則布已經被打上反賊的標簽,如果將末氏家族放回,有損他和瑪祥仲巴傑的威望。
而且李瑄要的馬牛羊駝和黃金太多。
一旦這些馬牛羊駝到青海,吐蕃要空許多牧場,本就損失慘重的吐蕃,需更長時間去恢複元氣。
另外,還要年年向大唐上貢,一定不是小數目。
“我想揮師南下,將兩國的版圖拚接在一起。是聖人網開一麵。機會已經給你們,後悔的時候就來不及了。”
李瑄沉聲說道,還是這些條件,不為所動。
吐蕃沒得選擇!
他也知道吐蕃的性格,必會因此次壓迫而反彈,但他也不在意。
十年時間,吐蕃遠遠無法恢複。
隻要吐蕃存在,擁有十一萬兵馬的隴右軍就會存在。
恩蘭達紮路恭被李瑄的氣勢震到。
李瑄根本不給討價還價的機會,因為吐蕃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
大堂的氣氛一瞬間僵住,然每過一個呼吸,氣氛就會緊張一分。
李瑄乾脆繼續拿起書……
如此,恩蘭達紮路恭更感覺到壓力。
半刻鐘過去,李瑄又將書放下。
恩蘭達紮路恭神情緊繃,他以為李瑄要將他轟出去,立刻說道:“我吐蕃同意元帥的條件……這都是冒犯天朝的代價,今後吐蕃為附屬,讚普得到大唐天子的封號,兵馬隨時接受大唐天子的調遣!待我回到吐蕃,會立刻攜帶貢禮,向大唐天子朝拜!”
說完這句話,恩蘭達紮路恭仿佛失去所有力氣一樣。
讚普是天神轉世,現在卻要大唐天子正名,這是一種恥辱。
但國家衰弱,唯有忍辱負重,才能保全國家。
“隻要吐蕃真心實意。我大唐會如你們的瑪祥對待你們的讚普一樣,對待你們。忍辱負重的心思就不要有了,會將你們推入深淵……”
李瑄緩緩向恩蘭達紮路恭說道。
“吐蕃拱衛天朝之心,百代不移!”
恩蘭達紮路恭再次一拜後,向李瑄請求道:“在下希望見一下讚普。”
他知道讚普已不可能回到吐蕃,隻是想看一下讚普究竟如何。
“聖人有令,不得任何人見吐蕃讚普。如果想見,去長安求見吧!”
李瑄直接將此推到李隆基身上。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恩蘭達紮路恭無法強求,隻能向李瑄一禮後離開,退出大堂。
在節度使府衙的院落中,末結桑東則布與恩蘭達紮路恭錯過。
兩代大論彼此凝視。
恩蘭達紮路恭正欲開口的時候,被末結桑東則布打斷:“我知道你想說什麼。但我走投無路,而唐蕃古道能直通大唐。如果我先一步回到邏些城,還能輪到仲巴傑嗎?我不是低估你們的能力,而是高估了你們的忠心,沒想到你們拋棄讚普的時候,這麼果斷!”
說完,不待恩蘭達紮路恭回複,末結桑東則布就徑直離開。
恩蘭達紮路恭還有羞恥,掩麵離開府衙。
吐蕃的依附,意味著持續一百多年的唐、吐戰事告一段落。
這幾個月來,該有的調度,皆已完成。
從新郡太守,到他新任命的僚屬,可以有條不紊地繼續行進。
吐蕃放歸的漢人奴隸,李瑄寫信讓高適、楊綰、劉晏安置。
李瑄下令後天啟程,由臨洮軍一千輕騎,押送尺帶珠丹、附屬諸王、政務大臣、吐蕃主要將領、貴族、千戶長等,連同金銀珠寶,回歸長安。
隨行的還有南霽雲、哥舒翰、安思順幾名英雄勳章獲得者,他們要接受聖人的授勳。
這兩日做好準備!
李瑄又吩咐僚屬一些事宜,讓他們各司其職,不要多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次日,李瑄與李泌一起到城外湟水旁垂釣。
一個時辰,李瑄連上數條魚,李泌一條未上。
“先生今日運氣不好!”
李瑄再次將魚線放入水中,調侃李泌一句。
他懷疑李泌這個不吃肉的人,不會釣魚。
“釣魚,不就是慢慢等待嗎,要有耐心,等待魚兒咬上來。”
李泌沒有一絲焦急。
“還是先生耐心好,如過半個時辰不上魚,我就會心急。”李瑄笑了笑。
“將軍不愛釣魚,是以心急,這無可厚非。”
李泌向李瑄說道。
“唉!是啊!好在今日運氣不錯。明日我回長安,先生一同隨行否?”
李瑄這才說起此事。
“山人可回終南山。”
李泌表達的意思很清晰,他不入仕途。
邊塞的修行,讓他有所感悟,想繼續修行長生不死之術。
“我讀史書的時候,見張良得遇黃石公,王猛嵩山遇老翁。我本感歎二人的奇遇,現在一點都不羨慕,因為張良王猛隻能見到黃石公和嵩山老翁一麵,而我一直能請教我的良師益友啊!”
李瑄突然感慨一句。
他把同為道教的李泌,比作黃石公那種道教先賢。
而嵩山老翁,是有先見之明的無名隱士。
“諸葛亮北伐失敗,沒人說是他的過錯;司馬懿得到天下,都在對他口誅筆伐。因為這合乎於道義啊!”
“枉尺直尋,不小直而大直。將軍比我有智慧。我更不敢當黃石公和嵩山老翁。”
李泌沉定一下,向李瑄開口。
他言語簡潔,意味深長。
李瑄沉默,去思考。
魚漂在動,他未覺,恍若他心在跳動。
他似乎明白李泌的意思,
如果他麾下的將領、官吏,都覺得他想濟世安民,建立堯舜那樣的時代。
像諸葛亮一樣明知不可為的勇氣,最終從政壇上大敗而退出。
甚至讓世人感受到那股大遺憾。
令將領們和高潔的文人們義憤填膺的遺憾。
那樣他撥亂反正的時候,必然會有人理解。
想是這樣想,如何去實施,卻極為困難。
“將軍,動了。”
李泌這才開口提醒一番。
“咻……”
李瑄抽杆,這次未中魚。
而李泌也趁此迅速收杆,李瑄沒有注意李泌是直鉤釣魚……
一個不沾葷腥的人,注定不會釣魚。
隨後,李泌以興罷為由,叫李瑄離開。
李瑄心中有大方向,就可慢慢思考具體。
留給他的時間看似很多,實則很短。
歸湟水城的時候,李瑄將魚贈給路過的百姓……
正常情況下,應該在李泌這樣的人麵前放生,但李瑄沒有。
這也是李瑄的個性與誌向。
回長安的時候,李瑄沒有讓長離隨行。
翌日清晨,長離為李瑄梳發,李瑄告訴長離,如果他不回隴右,會派人接她入長安。
長離感動欲淚,她一個婢女,能常侍奉李瑄左右,已心滿意足。
李瑄車馬離開的時候,城中的百姓,都來為他送行。
李瑄在馬上對百姓們揮手。
他們隻以為是簡單的送行,不久後李瑄會再回來。
沿途郡縣,得知李瑄要獻吐蕃讚普於長安,百姓紛紛出城在官道上,所過之處,萬人空巷。
此行李瑄專門為李隆基帶有禮物,準備在千秋節的時候進獻。
當然,如果長途跋涉中禮物死去,那就另當彆論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