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尺帶珠丹俯首,李瑄向李隆基請求(2 / 2)

大唐天將軍 落葉凋謝 13354 字 3個月前

但尺帶珠丹還無法挪動步伐。

他看著昔日向他下拜的附屬諸王,現在卻跪拜在花萼相輝樓下,祈求李隆基饒恕一命。

還有那曾經跪在紅山宮堡的政務大臣,似乎已經遺忘了自己的君主。

李隆基看到長胡子的尺帶珠丹立在原地,他知道這就是尺帶珠丹。

和描述中的一樣,頷下極為誇張的胡須,綽號梅阿迥,意思是長胡子。

李隆基沒有讓下拜的吐蕃諸王和政務大臣起身,就是在等待尺帶珠丹服從。

花萼相輝樓上其他文武大臣,番邦使節甚至連呼吸都屏住,他們的目光都放在尺帶珠丹上。

如果尺帶珠丹不服氣,聖人又會怎麼處理呢?

唯有廣場上和街道上的百姓對尺帶珠丹指指點點,毫不忌諱的言語。

“你能到達這裡,說明你想赧顏苟活。長安一路,百姓已經將你記在心裡,知道吐蕃讚普的狼狽樣子。聖人隻是以勝利者的眼神看你,覺得羞愧隻是你自己。”

“聖人的忍耐也是有限度的。突厥可汗烏蘇米施向聖人臣服,現在能安樂活著;你想去做那個死去的君王嗎?”

李瑄向尺帶珠丹警告道。

他想獻俘順順利利的結束,而不是突生波折。

尺帶珠丹幡然醒悟。

他要活著,去了解吐蕃的消息,看著吐蕃重新煥發生機。

直到現在,他也不知道吐蕃如何?

是哪個兒子繼位,又是誰把持朝政?

他怕吐蕃已經在大亂之中,這樣鬱悶在胸,死難瞑目。

尺帶珠丹邁著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走到諸王大臣的最前方,撲騰一下,跪在花萼相輝樓下,然後俯首:“野祖茹拜見大唐聖人!”

這一跪,他失去作為“讚普”的尊嚴。

這一俯首,他屈服於大舅哥之下。

野祖茹是尺帶珠丹王子時候的名字。

不再以讚普號稱,而是稱自己真正的名字,代表他乞求大唐的聖人能饒恕自己一命。

“奴奴嫁給你,兩國本應該像文成公主嫁給鬆讚乾布一樣,結為同盟,共同進退。可爾卻不修德行,變本加厲地侵害大唐,天下間有這樣的道理嗎?”

李隆基向尺帶珠丹指責道。

他心中卻有一種前所未有的痛快。

之前的烏蘇米施算什麼?

不過是一個被臨時推上去一年多的可汗而已。

要能力沒能力,要聲望沒聲望。

而腳下的尺帶珠丹,為絲綢之路上赫赫有名的王者。

是能一言不合,駕馭四十萬兵馬入侵大唐的人物。

他一句話,能讓周圍的國家,瑟瑟發抖,主動將國家的金銀珠寶和美女,獻至邏些城。

他想著和大唐爭鋒西域,征服小勃律,迫使二十多個西域國家臣服。

作為大唐帝國的掌控者,征服弱小國家,不足以心動。

征服強大國家的強大君主,才讓李隆基痛快。

“野祖茹向聖人賠罪,今見聖人天威,方知自己不自量力;見長安之貌,想吐蕃猶如偏地。吐蕃的一切都是我的罪過,是我貪圖軍功。看在我們舅甥一家的份上,請聖人饒恕我一命。”

尺帶珠丹向李隆基再拜。

敗者沒有任何反駁可言,勝者通吃。

因為大唐的邊帥也經常為軍功入侵吐蕃,也會阻撓吐蕃的信件入長安。

有的戰爭,輸了隻能是自不如人。

“你對國家之傷,理應斬於西市。念在伱是奴奴的丈夫,我饒恕你一命。吐蕃應該向大唐臣服,自降為番邦,你為吐蕃舊主,我封你為河源縣侯,居於長安,作為與吐蕃之好的見證。”

在王公大臣、長安百姓、番邦使節的觀看下,尺帶珠丹卑躬屈膝,隻為苟活。

李隆基不再想著殺死尺帶珠丹。

本來李隆基對尺帶珠丹恨之入骨,但看到尺帶珠丹這種樣子,更覺得他活著才能滿足虛榮。

以後在大小宴會上,讓尺帶珠丹見證大唐的強盛。

河源縣,為大唐柏海郡新設之縣,是為黃河源頭之地。

作為吐蕃曾經的領地。如果尺帶珠丹知道這個縣在,一定會麵紅耳赤。

封大唐之爵,也意味著尺帶珠丹是大唐之臣。

“臣謝聖人寬恕!”

尺帶珠丹心中苦澀,進行第三拜。

他聽到吐蕃向大唐臣服,這是誰的主意?

仔細一想,尺帶珠丹心中釋然。

他使三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除了臣服大唐,還有路可走嗎?

吐蕃絕對無法承受李瑄的再一次攻擊!

他希望吐蕃新任掌控者,有忍辱負重的意誌,而非真正的趴在大唐的腳下,再也抬不起頭。

他是一個失敗的讚普……

剩下的附屬諸王,政務大臣,李隆基沒有封賞,隻是讓將他們全部關在尺帶珠丹的宅院中。

那裡今後就是他們的活動場所,除非聖人召見,否則他們不能踏出一步。

和附屬國的質子不同,他們隻是俘虜。

一場隆重的獻俘儀式,隨著李瑄從通陽門入興慶宮而結束。

長安的百姓,意猶未儘。

對李瑄的談論和崇敬,原本就未平息,現再次推向高潮。

三次行走在朱雀大街,使長安百姓無不知曉。

連牙牙學語的孩童,都會被教導將來成李瑄那樣的英雄。

長安學堂中的老師在教導學生詩篇時,如果是李瑄的詩歌,比教導彆的詩歌要多數個時辰。

學生也喜歡聽李瑄的英雄事跡。

諸多文人以李瑄為當世風流。

當然,與李瑄有利益衝突的人遍地都是,他們恨李瑄恨得牙癢癢。

之前歌謠遍長安,李隆基派李琦查證散播謠言者百人。

李隆基將他們全部流放兩千裡。

這百人都是受雇於人,雖然沒逮住散播謠言的真凶,但震懾住長安遊手好閒的混混。

如果再有人誘導他們傳謠,一定會被這些混混抓起來,到官府領取巨額賞錢。

花萼相輝樓的二樓,無數珍饈被呈上,美酒飄香。

李瑄和諸位將領,甚至還有尺帶珠丹等,都要到參加李隆基對李瑄的接風宴。

隻是這樣的宴會,尺帶珠丹等注定如坐針氈。

旁邊的酒杯他們碰都不敢碰,還有那人間的美味,他們隻能聞一聞。

也沒有大臣敢與尺帶珠丹等交流。如此情景,還不如坐牢。

李瑄作為眾星捧月的對象,不論大臣們心中如何想,表麵上要對李瑄執禮,尊稱“天水王”。

這一次,隻是一個接風洗塵的小宴。

因為八月還有諸多大宴。

如八月五日的千秋節。這是李隆基的生日,所以是大唐的法定節假日。

還有八月十五中秋的夜宴。

如不出意外,李隆基都不會取消。

特彆是中秋節,是大唐非常重要的宮廷節日,皇帝會親自祭月,百姓也會擺上月神的牌位叩拜。

宴會上,李隆基先一一召見南霽雲、哥舒翰、李光弼等人,並親自賜予一杯美酒,勉勵他們。

李瑄在下方與諸臣互禮。

不一會兒,李隆基就問候好其他將領,將李瑄叫到主座的玉案旁。

他一上來,就問詢李瑄生擒尺帶珠丹的細節,他認為奏書上,記錄的還不太詳細。

編故事李瑄最在行了,他繪聲繪色地向李隆基講述擒尺帶珠丹的過程。

對李瑄來說不是很困難的事情,卻講得差一點就被尺帶珠丹跑了一樣,在山窮水複的時候,突然間柳暗花明。

李隆基聽後撫掌大讚,為李瑄敬酒。

李隆基又仔細詢問黃河源頭,以及黃河源頭那麼細小的原因。

李瑄給的答案很科學合理,讓李隆基茅塞頓開,感歎天地的奇妙,更覺得李瑄博學。

“現吐蕃臣服,臣覺得自己不適合再兼任河東、朔方兩鎮,請聖人免去臣這兩鎮節度的職位。不過臣請聖人保留臣河朔采訪使的位置,那些豪強不僅指使朝廷命官,藐視朝廷;還派刺客刺殺朝廷邊帥,這與謀反何異?所以臣想去河東行采訪處置之事。”

與李隆基足足攀談一個時辰,李瑄這才說起此事。

他主動放棄無法控製的朔方、河東兩鎮。

控製節鎮需要時間,曆史上安祿山本來能在五年時間,控製河東。

他也很機智,掌控河東軍的第一年,就發動征討契丹的大戰,試圖以軍功掌軍。

可是那一戰,安祿山敗於土護真水,且敗得很慘,自己逃到山穀,躲避二十多天。

事後,安祿山竟然把河東兵馬使魚承仙殺死,將失敗的罪責歸於河東兵馬使和一個在太原北部的附屬突厥部落。

是以失去河東軍心,五年未能再掌控。

李瑄隻是在河朔騎兵中有威望,想要掌控兩鎮,必須率領全軍經過一次大勝,獎賞全軍。

而李瑄已經沒有時間,去挑唆回紇,率領兩鎮獲得軍功。

李瑄懂得取舍之道,他第一步計劃放棄這兩鎮。讓李隆基知道他沒有任何異常的心思,對他更加信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