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文人都想求官,但想出人頭地太難。
“杜二,你說是不是呢?”
有人征求杜甫的意見。
“新法實施起來困難,但李相誌在圖變,為國為民。如有機會,一定鼎力相助。”
杜甫向眾文人回答道。
就像他詩中“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一樣。他怎麼會因為困難,而知難而退呢?
如此妙法,任何阻攔它實施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國家蠹蟲。
“我們也是這麼認為的,不論能不能被李相看上,我們舉杯一飲吧!”
文人們一起點頭,舉杯將酒飲儘。
接下來的話,依然自然是圍繞著新法議論。
不論什麼時候,都不缺少討論時政利弊的人。
不同於永陽坊的偏僻,長安平康坊一家青樓內,生活富裕的士人聚集在一起。
在妓女的陪伴下,本應該討論詩文。
但此時卻是一場爭辯。
“如今國家土地兼並難以阻擋,李相公之法如久旱甘霖,既可使平民百姓免受高利貸盤剝,又可為國家增財,有何不可為?”
一名衣著光錦的士人,起身大聲朗道。他在反駁一名說常平新法不好的士人。
可見他是一名有識之士,讚同常平新法的實施。
“新法的實施,要考慮實際。國家的根基是地方的大族,而非平民百姓。自古兼顧大族的利益,國家才能長久。李相身為士族、宗室,卻老是想著對付自己人,遲早會眾叛親離。”
一名胖子士人邊摟著妓女,邊向周圍的士人說道,口無遮攔。
可見他極力反對常平新法的實施。
“荒謬無比!古人雲: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國家的根基是千萬百姓。大唐的糧食都是百姓耕種,邊軍的漢人士兵,也多出於普通百姓。土地兼並的豪強大族,才是毀壞大唐的根基。如果不變革圖強,最多百年,就會出現兩漢的結局。”
又一名士人說道,他的話更大膽,明顯是支持李瑄實施常平新法。
“從男女婚配年齡,到常平新法。古往今來沒有可循的跡象。貿然實施,必天怒人怨,祖宗之法不可變。明日我便去華清宮下的吏部衙門,勸說李相收回成命,如若不然,我……”
一名反對李瑄的士人義憤填膺地說道,像是李瑄不同意,他就會撞死在吏部衙門一樣。
“李相公一心為國,那些反對之人不過是因循守舊,害怕變革觸動其利益罷了。”
又有士人諷刺,覺得這些士人的家中,都在土地兼並,吃百姓之肉,喝農民之血。
雙方爭吵得不可開交。
妓女們也無法插話!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這是許多有誌之士的真實寫照。
他們有的是達官貴人的後代,有的是家庭富貴的士族,但他們有一顆“澄清四海”之心。
也就是人常說的“‘理想之士’”。
他們認為李瑄是風雪交加,天色晦冥時那一聲高亢的雞鳴。
能在這麼艱難的環境下看到李瑄這樣君子,心中怎麼會不歡喜呢?
沒有人是完美,即便李瑄不觸犯他們的利益,也會看李瑄不順眼。
那些被李瑄觸犯到利益者,更是上竄下跳去反對李瑄。
他們希望有人能站出來,阻礙李瑄變革。
甚至在心裡不懷好意地咒罵李瑄,詛咒李瑄如商鞅、李悝一樣不得善終。
當然,還有一些理智的士人,他們認為李瑄變革的初衷是好的,但實際效果有待觀察,不能過早下定論。
更有不為利益,直接反對李瑄,是真正擔心變法以後,人心惶惶,是違背祖宗之法。
其中不乏言辭激烈者,直言李瑄亂政!
類似的爭辯、議論,在長安茶樓酒肆,比比皆是。
還有許多豪門府宅中,也爭執不休。
一般貧寒文人,落魄寒士,支持李瑄為多。
士族、大族之中,批評李瑄者較多,有的言辭非常激烈,號稱要堵住李瑄的吏部衙門,跪在華清宮的山下求見聖人。
遠在華清宮附近宅邸的文武官吏,依舊處於昨日朝堂的震驚之中。
趁著今日休朝,許多官吏到李林甫的府邸。
這次來得更多,哪怕是李瑄的侍郎李彭年也來了。
另外,楊氏的衛尉卿楊銛,罕見的光臨李林甫的府邸。
因為楊氏一直在大口大口得吞並京兆一帶的農莊、果園。
他們也知道自己無法勸說李瑄,所以他們瞞著楊玉環,想阻礙李瑄的新法。
“祖宗之法不可變,李七郎此般折騰,是要將我大唐帶入歧途啊!”
達奚珣悲痛地向李林甫說道:“左相軟弱,依附李七郎,現在朝廷隻有右相這樣的肱骨可依靠。”
他竟不叫李瑄的尊稱。
雖然李七郎不是冒犯的話,但李瑄拜相後,哪怕是私下的聚會,都應該稱呼一句“李相”。
“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啊!我欲伸張正義於天下,可奈何李七郎強勢。諸公也看到了,朝堂上李七郎步步緊逼,讓我等仁人誌士妥協。”
李林甫看著坐得滿滿登登的文武百官,皆是五品以上,他不禁掩麵說道。
哪怕是他最強勢的時候,許多官吏口服心不服,他難以聚集這麼多官吏在家中。
“這常平新法,名為利民,實則官府強行放貸,與民爭利,害民不淺,且擾亂地方秩序。李七郎在朝堂上說我們目光短淺,我看他才是目光短淺。”
刑部侍郎蕭隱之向李林甫說道:“我們希望右相能主持公道,我們都願意助右相一臂之力。”
“蕭侍郎所言極是,我為官數十載,從未見過如此激進之變革,這是要毀了我大唐的根基。我們願意全力支持右相,勸說聖人看清常平新法的本質。”
工部尚書陳希烈向李林甫說道。
他有入相之勢,威望較高,他話音落後,讓更多人附和。
“本相是怕李七郎不肯罷休,又迷惑聖人,推出其他新法,屆時天下更為混亂。而常平新法,木已成舟。李七郎已經在擬訂法令章程。大家在郡縣都有親信,讓他們盯著常平新法去,一旦有紕漏,我們聯名請奏聖人,請聖人停止常平新法,使國家的損失最小化。”
這句話說完,李林甫又損了李瑄一句:“樊噲行蕭何之事,天下人都應在譏笑啊!”
“是極!我們這些忠臣該不畏懼李七郎的權勢,要敢於表明誌向!”
李彭年說話的時候揮舞手臂,已經忘了李瑄是他的頂頭上司,隨隨便便拿捏他。
“其實,李七郎也有可圈可點的地方。但他縱有青雲之誌,然缺乏閱曆。哪像右相,老驥伏櫪,誌在千裡。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另一名禮部侍郎李岩昧著良心向李林甫誇讚道。
他們這些人沒辦法,隻能依附在李林甫身邊,借住李林甫的能力,將李瑄的新法停止,甚至使李瑄罷相。
之前李林甫權傾朝野,他們不同流合汙,保持“清流”的名聲。
李林甫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要他們謹記“立仗馬”,就給他們一點飼料吃。
現李瑄拜相第一天,就要割他們肉。
這是難以忍受的事情!
“山川河澤,無法阻礙我們同舟共濟。從今以後,我的心像外麵天地一片白淨。”
“與諸君共勉!”
李林甫站起來向文武大臣們說道,表達自己的心跡。
“我等全力支持右相!”
一些大臣說話的時候,心中不禁吐槽,要不是“野無遺賢”沒過去多久,他們就信李林甫所說。
從李林甫府邸出來以後,文武百官終於有一些底氣。
他們雖然號稱“保守黨”,實際上真正的保守黨隻有不到三分之一,其他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那些利益者裹挾保守黨的官吏,共同推舉工於心計的李林甫,為保守黨的領袖。
這是自太子李瑛死後,長安最不平靜的一天。
隻是長安,就如此激烈。等傳到地方的時候,必然會有更大的議論。
當天,不少官吏來拜訪李瑄,他在堂前設爐火,看外麵的飛雪,仔仔細細向他們闡述常平新法的好處,設立常平新法,旨在為國為民,沒有私心。
李瑄謹記,儘可能地去完善常平新法。
他要吸取曆史上的教訓。
一定不能朝令夕改。
要寬和對待還不起錢糧的百姓,曆史上的地方官吏麵對還不起糧食的百姓,會直接沒收其土地,這些都是災禍的起源。
“諸位,我們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必能完成這重大的使命,曆史屬於我們!”
李瑄在前堂向席豫、王維、李峴、楊慎矜、楊璹、蕭穎士、李道邃、儲光羲、崔顥、吳兢、韋述、蕭華、楊釗等文武大臣說道。
確立自己的變革派領袖的地位。
其實李瑄的支持者,成分都很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