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刀(續)(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4990 字 9個月前

台城一隅,製局,前來領兵仗的新任竟陵郡守陳蒨,在製局典事的帶領下,與隨從來到庫房外。

典事和幾個看管庫房的吏員聊起天,不知何故,一直磨磨蹭蹭不乾正事。

仿佛來這裡就是來聊天的。

跟著兄長一起來的陳頊,見狀心中不快,不過陳蒨趕在弟弟發話前,示意隨從把“意思意思”塞給那典事。

典事拿了“意思意思”,卻沒有“意思意思”,隨從見陳蒨又使了眼色,也給另外幾個吏員塞了“意思意思”。

“意思意思”到了位,諸位吏員覺得這位新任郡守很懂事,趕緊打開庫房,按照公文上的內容,給對方發放兵仗。

粗活當然有隨從來辦,包括搬運兵器、鎧甲,陳蒨親自走這一趟,還硬拉著弟弟來,當然是為了讓弟弟也見識見識什麼是“規矩”。

陳頊雖然知道這種官場齷齪,但親身經曆的感覺和道聽途說完全不同。

將士為朝廷效命,領兵仗還得賄賂庫吏,如此‘規矩’,讓他深惡痛絕。

“就是這樣的,你經曆多了,自然見怪不怪。”陳蒨低聲說著,和弟弟一起走進庫房。

他要讓弟弟多見識見識,知道一些“規矩”,也省得日後辦事考慮不周,被人下絆子而不自知。

譬如這次,陳蒨要到漢水畔的竟陵州上任,帶著營兵和服役白直出行,得到掌管兵器兵役的製局領兵器。

按照規矩,得使錢,隻有如此,領出來的才是兵器、鎧甲,而不是鏽鐵片和發黴的爛甲。

這個規矩,誰來了都得遵守,哪怕他兄弟二人是新任領軍將軍陳霸先的侄子,來到製局,也得遵守這規矩。

沒有“意思意思”,那就是“不夠意思”,就彆想領到好兵器、鎧甲。

而有了“意思意思”,事情進展得很順利,原本板著臉的典事,明顯熱情了許多,讓人拿出來的刀、盾、鎧甲,製作十分精良。

陳頊仔細看了看,問:“可有布麵甲?”

“布麵甲?”典事聞言想了想,回答:“有是有,隻是數量少,因為沒什麼人用。”

得知陳頊隻是想見識一下布麵甲,典事便讓人拿來一套布麵甲,架在架上,然後介紹起來。

“這布麵甲,是在布衣內側鉚上甲葉,製作簡單,倒也堅固,隻是捂得慌,夏天穿這種甲可是遭罪,比穿劄甲熱多了。”

陳頊仔細打量著布麵甲,他之前聽人說過這種鎧甲,卻沒見過實物。

“聽說,徐州軍府裝備這種鎧甲?”陳頊摸著布麵甲的內襯,疑問不斷,典事回答:

“嗯,這是徐州軍府弄出來的鎧甲,那裡畢竟靠北,冬天更冷些,夏天,也沒那麼濕熱。不過我聽說,今年春夏,官軍和齊軍交戰,這布麵甲穿起來,還是熱。”

“那,這兜鍪...”陳頊將漏鬥狀的頭盔拿下來,拿在手中端詳:“怎麼是如此形狀?上麵還有長杆?”

又摸摸頭盔下的護麵:“這是頓項?還可以遮麵?”

“哈哈,郎君所言甚是,至於形狀...”典事介紹起來,“這漏鬥盔呢,看起來有些怪對不對?不過這尖頂有好處。”

典事把頭盔放在案上,拿起一個小錘,舉起,對準頭盔做擊打狀:“看看,騎兵以木棒、鐵錘擊打步兵戴著的這頭盔,因為是尖頂,所以砸下去時...”

陳頊看得清楚,小錘自上往下砸,會沿著尖頂外滑,那麼,戴著兜鍪(頭盔)的人,腦袋就躲過一劫。

尖頂的目的是防砸。

“至於上麵的長杆,其實就是旗杆,可以放小旗,彰顯身份,譬如隊主等,方便部下看清楚誰是頭兒。”

陳頊又問:“可萬一交戰時,被人抓住這小旗杆,豈不是?”

“郎君說笑了,若一對一格鬥,我抓住這頭盔上小旗杆,不等於...”典事抓住頭盔頂的‘旗杆’,笑道:“豈不是把腋下露出來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