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因為有機括定弦,此弓還具備弩的“引而不發”特點,能夠從容瞄準。
一個沒有射箭基礎的普通人,隻要力量夠,訓練三四個月,就能用這種弓做到射準,像模像樣。
適合批量訓練弓箭手,而正常情況下,訓練一個合格的弓箭手,至少要一到兩年。
但缺點就是射速不如弓,威力不如弩。
嫻熟的弓箭手,不需要這種弓,需要破重甲時,自然要用弩,所以這種鐵木弓該怎麼用,有講究。
。。。。。。
曠野,進入齊國境內的徐州軍,迎戰襲來的齊軍步騎,徐州軍將士依托營柵、鹿角,不斷向外射箭,驅散逼近的敵人。
齊軍騎兵繞著營地轉圈,時不時大聲呼喊,又遠遠射出箭矢,試圖驚擾營內梁兵。
步兵以盾為掩護,緩緩逼近營地,弓箭手跟在後麵,不斷放箭。
“穩住,穩住!”
“沒有命令,不許放箭!”
此起彼伏的呼喊聲中,軍士們奮力控製著新兵,不讓新兵失控、隨意放箭。
雖然新兵們接受過大量訓練,但身處戰場之中,麵對狂呼亂喊的敵軍騎兵,以及持盾逼近的步兵,許多人依舊慌亂不已。
甚至連拿兵器的手都有些發抖。
這種情況下,想要保持冷靜、從容瞄準射箭是很難做到的。
甚至因為呼吸都無法平穩,導致無法靜心瞄準,射出去的箭基本上都是亂飛。
不過,鐵木弓可以幫忙。
梁萬斤見手下慌慌張張,拿著鐵木弓抖抖索索,真怕這幫人一鬆手把箭射出來。
那箭鏃如小鐵鏟的射馬箭,誤射中自己人,可不是鬨著玩的。
還好,鐵木弓的特性就是可以“引而不發”,但上弦又不似強弩那麼吃力,且上弦時如同拉弓,可以從容站著。
“穩住!穩住!瞄準馬!”柳二郎呼喊著,一邊仔細盯著營外疾馳而過的敵騎。
敵騎以騎射放箭,不過因為距離較遠,箭矢其實是毫無準頭的射入陣中,卻也嚇得新兵們夠嗆。
訓練歸訓練,實戰歸實戰,第一次上戰場的新兵,十個有九個半都很驚慌,也虧得軍士們不住呼喊,好歹讓新兵們稍微穩定下來。
手持上弦的鐵木弓,瞪大眼睛看著外麵疾馳的敵騎,然後瞄準。
柳二郎見距離合適,呼喊著“放箭”,小隊裡的兵同時扣動扳機,箭矢呼嘯而去,居然接連射中三匹戰馬。
射馬箭的箭頭如小鏟,容易對馬匹造成嚴重創傷,果不其然,這三匹戰馬陸續出現狀況,很快摔倒在地,把背上的騎兵摔得半死。
一開始頗為害怕的新兵,見自己射殺疾馳的戰馬,很快便興奮起來,用力拉動手柄上弦,兩眼死死盯著那幾個落地的騎兵。
然後往箭槽放破甲箭,要給這幾個敵人好看。
梁萬斤嚎起來:“莫要管那幾個鳥人,射弓箭手,他們逼上來了!”
“自己瞄準了射,不用等口令!”
“騎兵可以不管,先壓製弓箭手,把弓箭手乾掉!”
小兵們愣了一下,按照柳二郎的指揮,趕緊瞄準逼近的刀盾兵,以及跟在後麵的弓箭手。
瞄了一會,扣動扳機,在六七十步距離上,接連射中敵兵。
接連中的,極大鼓舞了士氣,新兵們開始亢奮,恐懼消失不見,求戰**大漲。
不僅一個小隊,個個小隊都是如此,軍士們穩住新兵情緒,控製住射箭的節奏,確保新兵不會因為恐懼而亂放箭,不給敵人逼近營寨的機會。
襲擾營地的齊軍步騎見討不了好,梁兵極其冷靜且射箭射得毒,很快便放棄襲擾,向後撤退。
主將東方白額看著‘張弛有度’的新兵,再看看那些不斷鼓舞士氣的軍士,再看看安然無恙的營寨,鬆了口氣。
李使君讓他出擊,隨軍出征的兵過半是新兵,說實話帶這種兵打仗他有些心虛。
不過看今日的防禦戰,新兵們雖然表現得有些慌亂,但有軍士壓陣,倒也不知亂到給敵人以可乘之機。
而他下達的命令,都能得到很好執行。
這一路行軍,有軍士管著兵,倒也沒出什麼紕漏,自己隻需要考慮如何打仗,瑣碎事物一概不用操心。
看看遠去的敵兵,東方白額忽然有些期待。
或許,軍士管兵這辦法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