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寒山城外馬場,一處場地裡,正在進行騎兵戰術練習。
五十名騎兵,分成五列縱隊,在場地裡行進,隨著一聲號響,他們開始在行進間變換隊形:排成一個密集橫隊。
馬與馬之間距離很近,大概隻容一匹馬通過,騎兵們列隊經過地麵一道橫線,隨後開始衝鋒,如同一堵牆,向前推進。
橫線旁聚集著一群人,為‘技術小組’,對這五十名騎兵的隊形變換以及列隊衝鋒進行記錄,譬如計時。
橫隊經過橫線時,他們按下秒表按鈕,開始計時。
當橫隊跨過終點的橫線那一瞬間,手持秒表的人再次按下按鈕,停止計時。
不一會,第二隊五十名騎兵進行橫隊衝鋒,技術小組繼續計時,記錄五列縱隊變成一行橫隊所需時間,以及完成衝鋒的耗時。
小組之中,段韶脖子掛著個懷表,不過懷表被他用左手拿著,拇指虛按在按鈕處,兩眼盯著場地裡的騎兵。
陽光正烈,所以人人帶著個草帽,仿佛冒著烈日下地乾活的農夫。
亦或是後世操場邊,拿著秒表守終點,記錄學生們跑圈成績的體育老師。
不過他們實際要乾的活,是觀察騎兵橫隊戰術的施展過程,記錄各階段的耗時,接連觀察許多次,歸納出“平均耗時”等數據。
技術小組有不少,各自分工,通過觀察騎兵們的訓練,對常見的騎兵戰術進行“量化”,以便為其“優化”提供詳實的數據和改進意見。
最終目的,就是製定出‘教學大綱’,能更高效訓練出大量合格(堪用)騎兵。
真的是這樣麼?
段韶最近經常這麼問自己,他看著騎兵們演練橫隊衝鋒,看著手中的秒表,思考起來。
所謂橫隊衝鋒,為騎兵排成三排橫隊,每一隊中,馬與馬之間以較窄間距排列,前後三排,排與排之間必須保持足夠的距離。
這樣的密集橫隊發動衝鋒,如同一堵牆,可以‘碾碎’迎麵衝來、陣型鬆散的敵騎。
這一結論,是經過實戰檢驗的,但橫隊衝鋒並不是萬能的戰術,適用範圍有限,若生搬硬套,很容易吃敗仗。
因為橫隊衝鋒的強項是正麵衝擊厲害,弱點是側翼無防護,與敵軍騎兵交戰時,一旦敵騎四散,不正麵交鋒,這一戰術瞬間失效。
若對方以遊騎襲擊橫隊側翼,橫隊很容易崩潰。
兩軍交戰時,對手若第一次碰到密集橫隊衝鋒,如果時間緊迫,可能下意識選擇正麵迎戰,然後被打得落花流水。
對方吃了虧之後,肯定會很快找出破解之法,騎兵不正麵交鋒,而是四散圍攻。
所以,發動橫隊衝鋒時,一定要抓住戰機,迫使對方騎兵不得不正麵迎戰。
這是臨陣應變的用法,而橫隊本身的形成以及保持隊形衝鋒,也有講究。
段韶所在‘技術小組’,就要琢磨橫隊衝鋒到底有什麼講究和注意事項,這需要借助計時工具——秒表。
作為一個戰術,橫隊衝鋒需要“優化”,但想要優化,就得先“量化”,才能讓學員們理解。
所謂量化,指的是對內容進行數量化描述,譬如,把糧食從甲處搬運到乙處,那麼糧食有多少,甲、乙兩地距離有多遠,就是要量化的內容。
或者,若說一個人跑得很快,那麼到底有多快?
三十步距離衝刺跑,要花多少時間?一裡距離的耐力跑,又要花多少時間?
測出耗時,算出奔跑速度,這就是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