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用在大戰陣上時,這種兵器就是雞肋,長不及長矛、步槊,破甲威力一般,不如長柄斧、長柄刀。
李笠仔細聽了彙報,很滿意,將兵器放好,最後拿起一杆三尖兩刃刀,舞起來。
三尖兩刃刀在後世頗為有名,因為這是二郎神楊戩的兵器,可實戰時,三尖兩刃刀的表現並不出眾。
軍中長兵,最實用的還是矛,耗鐵量少,製作成本低,上手難度低,對於力量的要求也低
價格便宜又好用,可謂“入門級兵器”。
即便是雜兵,用長矛當武器,也能在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
而長柄刀、長柄斧,屬於“進階級兵器”,對於使用者的力量、身體素質有較高要求,不適合雜兵使用。
至於“鳳翅鎦金镋”,以及三尖兩刃刀,恐怕就是存在於神話傳說以及演義故事裡的神兵利器了。
李笠看著眼前造型各異的長柄兵器,漸漸收起“裝備徐州軍特色武器”的心思。
打仗就是殺人,如何高效率殺人,曆史已經給出了答案:長兵矛槊,短兵為刀以及破甲用的錘、鐧,遠程兵器是弓、弩。
其他“特色兵器”,因為各種局限,入不了“首發陣容”。
徐州軍不需要什麼“特色兵器”來彰顯自己的不同,不過這僅限於冷兵器。
至於同樣頗具特色的布麵甲、漏鬥盔,實戰證明確實防禦力高,那就可以大規模裝備。
李笠想著自己麾下兵馬,一天比一天壯大,心中百味雜陳:一天天壯大,然後呢?
若隻是鎮守邊疆,當前徐州軍的實力就足夠了。
若說北伐、統一天下,實力還不夠,但是,北伐一詞,在這個時代是很敏感的。
自東晉以來,北伐漸漸成了權臣刷聲望、功績的行為,而率軍北伐的權臣,首要目標不在收複中原,而是集權。
於是,即便曆代朝廷派兵北伐,也對北伐主帥人選多有考慮,若非宗室,就必須是皇帝極其信賴之人。
往後,梁國真要有北伐,恐怕主帥也輪不到李笠來做,因為這是一個政治問題,不是看誰最能打,而是看誰最忠誠、可靠。
考慮到梁國曆次宗室掛帥的北伐,結局都不是很妙,李笠覺得,自己辛辛苦苦練強軍,真是吃力不討好。
而作為外姓寒人武將,毫無根基的他,憑借軍功做到徐州牧這個位置,已經到了實職官位的極限。
在地方,州牧官位已經到頂,但又不能入中樞,成為宰輔。
因為按照當前的政治遊戲規則,出身卑微、以武功晉升的他,不配入中樞。
了不起,如上一個飛黃騰達的魚梁吏、晉時名臣陶侃那樣,一輩子待在地方。
眾人散去,李笠獨自站在堂中,看著兵器架上的兵器,喃喃:“憑什麼?”
他不認同當前的政治遊戲規矩,已經做出了選擇,要助鄱陽王一臂之力,
所以,一份大禮已經送出去了。
鄱陽王是忠臣?是奸臣?無所謂。
他的所作所為,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
他不需要任何人的可憐,不需要任何人的施舍,自己的路,要自己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