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決斷(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6273 字 8個月前

殿內,太後正召集幾位重臣議事,而湘東王蕭繹、南海王蕭大臨、武林侯蕭諮,以及幾位在京的宗室王侯亦在列。

至於皇帝,因為年幼,無法參與如此會議,由太後代為出席,不在場也罷。

主議題,是鄱陽王蕭範遇襲身亡一事該如何處置。

武林侯蕭諮,是蕭範的弟弟,作為“苦主”,極力主張要對兩個凶手立刻明正典刑。

凶手是建平王蕭大球、綏建王蕭大摯,為當今皇帝叔叔,而南海王蕭大臨,作為親屬(兄長),極力主張兩個弟弟無罪。

一臉憔悴的太後,代替皇帝作為“主審”,拿主意、做決定。

幾位重臣以及太尉、湘東王蕭繹負責“判案”,提定罪建議。

幾位宗室則作為旁聽以及見證。

凶殺過程,有許多宮女、內侍目睹,蕭大球、蕭大摯行凶之後並未反抗或試圖逃跑,被侍衛看管,隨後軟禁在彆殿。

行凶目的,兩人也說得很清楚:他們有些許人證,證明兩年前的元宵燈會事變,以及去年南郡王構陷鄱陽王一案,另有內情。

即這兩件導致三位先帝皇子喪命的事件,幕後主使都是鄱陽王蕭範。

蕭大球、蕭大摯所說的證人(人證),有司已經悉數帶走,並進行了審問,將口供彙總、上呈。

但並無過硬的物證,僅憑這幾個人的口供,隻能判斷鄱陽王有嫌疑,無法真正定罪。

因為人是可以事前串供的,若無過硬的物證來和人證(口供)相互印證,這就是口說無憑。

要以此定鄱陽王的罪、追究其“同黨”的罪行,太勉強,無法服眾。

蕭大球、蕭大摯也承認這一點,卻異口同聲說了一句話“我不願步齊高帝、齊武帝子孫後塵。”

兩人的話,把一件很敏感的事情挑開了:輔政的鄱陽王蕭範,有可能成為第二個蕭鸞,所以身為先帝諸子的兩位藩王,不想坐以待斃。

如此一來,事情變得愈發棘手起來。

蕭大球、蕭大摯到底有沒有罪?

這要看鄱陽王蕭範有沒有罪。

如果無法給蕭範定罪,那麼蕭大球、蕭大摯便有罪,必須處以極刑;反之,情有可原,罪不至死。

要想讓文武百官心服口服,就得明確蕭大球、蕭大摯對蕭範的指控是否屬實。

在場的武林侯蕭諮,極力主張這一點。

可要想讓先帝諸子、當今皇帝諸位皇叔心服口服,蕭大球、蕭大摯就不能立刻定罪、處死。

南海王蕭大臨,極力主張這一點。

因為前朝齊明帝蕭鸞屠戮高帝、武帝子孫一事,太讓人心驚膽顫了。

蕭鸞以皇叔身份輔政,結果接連廢立二位皇帝,最後篡位,並對叔叔(齊高帝蕭道成)、堂兄(齊武帝蕭賾)子孫舉起屠刀,幾乎殺絕。

前朝舊事,恍若昨日發生,蕭大球、蕭大摯的指控,已經說到了諸位皇叔心裡。

也說中了許多宗室王侯的心中。

兩年時間裡,桂陽王蕭大成、瀏陽王蕭大雅、南郡王蕭大連喪命,又有不少宗室因為受牽連、受波及喪命。

不是沒有宗室懷疑這兩件事另有內情,因為已經伏法的逆賊蕭賁,矢口否認策劃了元宵燈會事變。

蕭大球、蕭大摯的指控,加上一些人證的口供,會進一步加重那些宗室的懷疑,即便口說無憑,卻不可避免成為又一根紮入宗室們心中的刺。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隻有兩種選擇:其一,鄱陽王有罪,其罪另案處理,且要追究其黨羽的罪行。

其二,鄱陽王無罪,蕭大球、蕭大摯襲擊輔政藩王致死,當處以極刑。

所謂的折中方案(雙方都有過錯,蕭大球、蕭大摯免於死罪),是不可能的。

因為這種折中,誰都不會滿意:鄱陽王一係的宗室不滿意,包括帝係在內的其他宗室也不滿意。

戰戰兢兢入宮的武林侯蕭諮,漸漸感覺到形勢對自己不利,現場的人當中,太後且不論,其他人,並沒有一個支持他。

包括他的妹夫王褒。

王褒是輔政大臣之一,出身琅邪王氏,平日裡和蕭範的關係不錯,以文學之名著稱。

卻無擔當。

當初,先帝遇刺身亡、皇太子蕭大器傷重不治,身為蕭大器表親的王褒,就沒表現出什麼擔當。

對於是否兄終弟及、由成年了的南郡王蕭大連繼位,還是父死子繼、由年幼的皇太孫繼位,不明確表態。

南郡王蕭大連突然離開荊州任上,帶兵趕赴建康,被拒之門外,對蕭大連的行為,王褒即不讚同,也不反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