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爭議(2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4656 字 9個月前

“關於字模的管理,如今已經製定了一套製度,選字方便,節省時間,確切來說,是按照一定規則,給字模編碼,存放在字盤裡。”

“所謂的碼,是一組數字。”

“排版時,先讓識字的人按照編碼表,給版麵上每個文字編碼,排版工根據編碼,從字盤裡選字他們不需要認識字,隻需要學認數就行。”

“編碼表和字盤都是統一製式,各地印刷作場,按照規製執行,普及起來,方便不少。”

“還有墨,當然很特殊,但現在可實現大批量生產,可以充足的對外供應,所以,活字印刷術,一樣可以推廣。”

“朝廷的策略,是兩條腿走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同時推廣,各地可以視情況而定,這事情,徐侍郎很清楚。”

話題被李笠轉到徐陵這邊,徐陵便向杜杲介紹起梁國打算如何推廣兩種印刷術。

李笠聽著聽著,思考起來。

北宋時期,出現了活字印刷術,發明人是畢昇,活字為泥活字。

所以08年奧運會的開幕表演,就有活字印刷的內容,卻引來爭議:歐洲人認為,活字印刷術(及印刷機)是文藝複興時期,歐洲人古騰堡獨立發明的。

時間,在畢昇發明活字印刷之後大概三百多年。

不過,北宋出現的活字印刷,一直沒有流行,反倒是隋唐時期出現的雕版印刷術,一直流行到明清之際。

所以,才有人認為,古騰堡的活字印刷術(鉛活字),是現代印刷術的鼻祖。

那麼,為何活字印刷在北宋出現後,直到明清,都沒能取代雕版印刷呢?

原因有幾個,一如李笠方才聽杜杲所說的那樣。

一,字模的製作和耐用性沒有得到很好解決。

二、金屬活字印刷,需要特製的墨,即油性墨。

三,活字印刷,需要排版工認字,這就提升了使用門檻。

所以,不解決這三個問題,活字印刷的推廣就會變得困難。

反倒是不需要工匠認字的雕版印刷,既能印字,也能印圖案,對墨沒有太苛刻的要求,推廣起來確實方便不少。

但是,雕版的製作很耗時,麵對那些內容靈活多變的印刷需求,適應起來就很麻煩。

所以,為了儘快推廣印刷術,讓書籍的價格降下來,李笠的策略是“兩條腿”走路。

雕版印刷技術門檻很低,可以馬上就在各地推廣。

那些內容固定的典籍、經書,可以用雕版印刷來大批量“出書”。

而活字印刷,因為攻克了油墨、鉛合金字模的技術難關,也具備了推廣的條件,但是推廣起來要講策略。

與雕版印刷一起相互配合、取長補短,儘快把“印刷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經營起來。

譬如,像《華林遍略》這種大型類書,屬於“高檔書”,售價昂貴,用活字印刷進行“出版”。

常見的佛經、典籍等字數相對較少的書籍,就用雕版印刷,來個薄利多銷。

先把攤子鋪開,把行業做起來,帶動周邊行業發展,然後分階段進行“技術升級”。

但無論如何,李笠要讓印刷業儘快成為一枚重要的棋子,幫助他把整盤棋帶活。

想到這裡,李笠尋了個機會,對杜杲說:“再過一陣子,建康城書市,會有大量書籍出售,都是印刷精美的線裝書,杜公若感興趣,可以去看看。”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