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事實(2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5103 字 8個月前

少了的3文,是坐賈繳納的住稅。

若是奴婢、牲口買賣,一陌為68文,相比77文的“官用”,扣了2文過稅、3文住稅,以及4文牙契稅。

牙指的是牙郎(中介),契即契約。

若是雇人傭書,一陌為56文,相比奴婢、牲口買賣的短陌,少了12文。

這12文當中,4文為新的牙契稅、3文為新的住稅、5文為保證費。

朝廷發行錢幣,一陌100文,因為幣製混亂,造成的各種損失,到了各地官府這裡,已經少了10~20文左右。

南昌的規矩是一陌77文(官用。

對於入城的行商,陌的規矩是75文左右;對於市集坐賈,陌的規矩是72文左右。

而到了駔儈、牙郎這裡,陌的規矩是68文左右;傭書者,陌的規矩是58文左右。

由此可見,商稅(過稅、住稅)、牙契稅的負擔,不是完全轉嫁到商品價格裡,而是部分轉嫁到錢陌裡。

導致陌越來越“短”。

同理,貫越來越“短”,也是這個緣故。

那麼,當“陌”這個虛化的計量單位,變成了實體化的泰安通寶,即一枚銅錢,便無法“拆分”。

同樣導致“貫”無法拆“拆分”(一貫等於十陌,即十枚泰安通寶),那麼商稅、牙契稅的負擔,隻能由商品價格完全承擔。

簡單來說,就是物價上漲。

在泰安通寶流通的城池,因為“陌”這個錢幣計量單位無法承擔稅收負擔,必然導致城內物價上漲。

“物價上漲,那不是尋常百姓遭殃麼?”薛月嫦覺得奇怪,李笠不否認:“確實會受到影響,可是”

他把記事簿翻了幾頁:“基數不同,即便是同樣比例的上漲,但增加的絕對值卻不一樣。”

“一匹代步馬,售價二十貫,漲價一成,多了二貫,窮人買魚,一尾十文,漲價一成,多了一文。”

“雖然都是漲了一成的價格,但增加的絕對值卻天差地遠。”

“商品的售價越高,漲價之後,買家付出的代價就越高,那些富貴人家,每日山珍海味,鬥富、比排場,一頓飯值十幾貫,卻還說無下箸處。”

“他們的日常開支增加一成,那得多花多少錢?”

“我說的一成,還是往低了說,等兩淮、三吳、江郢、荊湘等地商品流通的渠道,被總稅司牢牢掌握之後,加上泰安通寶站穩腳跟”

“各環節漲價,彙集到最終用戶那裡,可不得了。”

“彆處不說,就說淮陰行在,暫居城中的富貴人家要如一往那樣追求奢靡生活,必須付出極大地成本。”

“他們在建康周邊有大量莊園、土地,但產出的瓜果蔬菜卻供應不了淮陰,自己在淮陰享受不到。”

“所以他們必然傾向於將土地出產的農產品賣掉,得錢後來個異地存取,在建康存,於淮陰行在取出來。”

“然後在城裡購買各類副食品、商品、奢侈品,這裡麵的每一個環節,我都可以巧妙地施加影響,導致物價上漲。”

“但是,漲得最厲害的,是那些非生活必須品、奢侈品,關係到民生的糧價(尋常糧食)、布價(尋常布),不會漲得那麼厲害。”

薛月嫦聽到這裡,聽明白了:李笠以總稅司為鍛爐,鍛造出一把無形的刀,一刀刀割那些在建康周邊擁有大莊園、無數田地的富貴人家。

但她覺得效果存疑。

這麼割,對方也就隻是受些皮膚之傷,即便被割得血肉模糊,身上陣陣發疼,也不至於傷筋動骨。

“一下子就傷筋動骨,他們會疼得馬上反應過來的。”李笠鬆開手,將記事簿放好。

“我不止一把軟刀子割韭菜,割著割著,他們就習慣了、麻木了,等回過神來,已經遍體鱗傷,麵對既成事實,又能如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