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名字(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6417 字 9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亂世棟梁最新章節!

梁州州治大梁城,大梁皇帝駐蹕於此,以接見各地賢達、前線將領,並犒勞將士,慰問百姓。

不久前,行軍總督王僧辯,趕在周軍之前,拿下齊國北豫州州治虎牢,以及附近的滎陽,守住了河南地區的西北門戶。

而虎牢,是洛陽的東麵門戶

如此一來,使得周軍即便拿下洛陽(如今還在圍城),也無法輕易進入河南地區,若要硬闖,必須先攻下虎牢。

這為梁國之後爭奪洛陽,創造了有利條件。

所以皇帝蕭詢特地到大梁城犒勞將士,接見一些投降、歸順官員,順便給梁州以及大梁城更名。

因為梁州的“梁”,以及大梁城的“大梁”,和梁國國號撞上了,必然要更名。

不過,名字不需要費心想,因為大梁城曆史悠久,有幾個“曾用名”。

據說春秋時,鄭莊公在此地區修築儲糧倉城,以“啟拓封疆”之意,定名“啟封”。

戰國時,魏惠王將國都遷到這裡,定名“大梁”,當然,此大梁未必是春秋時的啟封城。

秦國滅魏後,在大梁地區設俊儀縣。

漢初,改回曾用名“啟封”。

到了劉啟當皇帝(漢景帝),為了避諱,將啟封改為開封。

至那以後,數百年,這座城的名字時有變動,作為齊國梁州州治時,用的是“曾用名”:大梁。

蕭詢聽了伴駕文官們的介紹以及建議,很快便定下新名字:因為城外有汴水(汳水)經過,所以梁州改名汴州。

至於城名,蕭詢決定改名開封,而根據大司馬、河南道行台尚書李笠的建議,河南道行台治所,設在開封(大梁)。

這裡,距離梁、齊兩國“界河”——黃河,大概百餘裡,騎兵突擊,一日便到。

所以開封可謂邊境之城,不過,在黃河未冰封的季節,北岸齊軍要突襲開封(大梁),必須從開封附近兩個要津渡河:

要津之一,開封西邊,黃河南岸重鎮虎牢。

要津之二,開封東北,黃河南岸重鎮滑台,滑台津對岸(北岸),是黃河要津黎陽,而黎陽距鄴城,不過百裡。

如今,這兩處地方,都在梁軍手中,仿佛左臂右膀,護著開封這個“胸膛”,所以,一年春、夏、秋三季,開封是相對安全的。

但到了冬天,黃河冰封,齊軍騎兵大規模渡河不再局限於某個河津,這個時候,無險可守的開封,就要直麵齊軍突襲。

李笠認為這不是問題,反正既然要守黃河,那麼直接把兵力集結在開封地區,就能很方便支援黃河南岸各處據點、要津。

若對方主力在冬天直撲開封而來,倒也省事,決戰即可。

而對方,必然會這麼做,因為開封(大梁)的位置很重要:從開封出發,可進入多條淮水支流,西西北向東南橫穿河南、淮北許多地區,最後入淮。

譬如,可經城外汴水(汳水)向東南走,抵達徐州彭城、寒山。

可由北麵的濟水,向東入巨野澤,去兗州,或者去黃河邊上的濟州(下轄黃河重鎮碻磝)。

亦可前往南偏東方向去亳州小黃。

從開封出發,走水路入淮時,可根據不同的水道,抵達壽陽,或者鐘離。

所以,以開封為航運樞紐,可以很方便的調動大量軍需物資,支撐大軍在河南乃至淮河一帶作戰,北軍南犯,必取開封。

反之,南軍北伐,若控製了開封,同樣可以通過四通八達的水道,將淮水地區大量軍需物資北運,支撐大軍在黃河一線作戰。

雖然這麼做是逆水行舟,但是水運總比陸運好。

且從開封往西,走水路經滎陽可入黃河,北伐軍走這一路渡河北上,後勤有保障。

所以,河南道行台把治所放在開封,有一種“與河南共存亡”的意思,隻要開封頂住敵軍進攻,就能為後方爭取時間,動員更多的軍隊參戰。

若齊軍敢繞過開封,對河南南部以及淮北地區發動快攻,就得麵臨隨時被人從後偷襲、打悶棍的危險。

李笠說了一通,蕭詢聽得明白,不過李笠還有一些事沒說,因為說出來,隻會被人當瘋子。

曆史上,正是因為開封(大梁)水運便利,到了後來隋朝開通大運河後,經過唐朝數百年的發展,開封成了極其繁華的大都會。

到了宋代(北宋),成了大名鼎鼎的“汴梁”、“東京”。

李笠陪著皇帝在城頭巡視,蕭詢興致勃勃,想到此次北伐,終於收複河南地區,哪怕還未站穩腳跟,依舊心中高興。

如此一來,還差益梁地區,便可恢複劉宋全盛時期的版圖。

他覺得,自己如今才十幾歲,還有大把時間勵精圖治,實現數百年來,無數帝王將相想要做,卻做不到的事:結束亂世,統一天下。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