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吏(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4689 字 8個月前

教室裡,新一屆行政班學員正在聽課,一個個坐姿很正,看上去精神抖擻。

李笠如同後世無數學校班級的班主任那樣,在後門處偷窺,看著教室裡的學員,有沒有開小差的。

然而並沒有,這些曾經的廝殺漢,現在就像戰線第二、第三排的兵卒,全神貫注,仿佛即將與敵人交戰。

李笠從後門走進教室,對著講台後的講師擺擺手,示意對方繼續講課,自己靜靜站著。

如同普通學員那樣,認真的聽著。

這堂課,講的是公文寫作,李笠聽著聽著,仿佛回到後世,成為一個參加公務員考試培訓班的學員,學習如何備考。

公務員,是近現代的一個詞,在古代並沒有這種說法。

如果要找一個相似的角色,那就是吏。

不是吏役的吏,是有編製(有俸祿)的吏。

有一句話,叫做“治國先治吏”,這裡麵的“吏”,可以理解為官、吏合稱。

最初,官吏合稱,後來慢慢的官和吏就分開了,不過常見的一個詞“吏治”,指的依舊是官吏。

在這個時代,照辦後世公務員製度不現實,但李笠認為,要“治吏”並加強吏的管理和職能,倒是可以參考後世製度的一些做法。

所以,李笠建立新朝之後,開始組建截然不同的“吏員隊伍”,要慢慢替代士族、地方豪族把持的中層、基層政府機構。

強化中樞對地方基層的控製,擺脫士族、豪族對整個政府機構的滲透和影響。

提刑司和轉運司的設立,就是措施之一,但增設的這些機構,需要大量有“工作經驗”的基層吏員來維持運轉,這些人從哪裡來?

兩個來源:其一,從軍隊中選拔;其二,從現有基層吏員裡選拔。

李笠帶出來的軍隊,有一個特點,就是日常訓練中,教授將士們讀書寫字,所以,徐州軍的將士,都具備基本的文化水平,會基礎的算數。

然後,徐州多年的地方施政,抽調不少軍中人才擔任吏員,所以,這些“軍轉吏員”,成了李笠寶貴的“行政人才”。

無論是屯田、組織廂兵,還是組建、擴建總稅司,加上後來的組建提刑司、轉運司,實施檢寺,李笠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人才們,都挑起了重任。

但還不夠,所以培訓班一直在辦,將軍中選調上來的人、從各地基層選調上來吏員,以及寒族子弟作為學員,通過培訓,變成合格的行政人員——吏。

然後作為生力軍,投入到新朝的行政隊伍之中。

所以,李笠可以在三吳地區大規模實行檢籍、檢地,不怕當地官府出問題,因為他派出的人馬,隨時可以接管州、縣公廨。

維持公廨運轉的同時,扛起檢籍、檢地的重任。

那麼,當李笠手中可用的“行政人力資源”越來越充裕的時候,士族們深度影響官府運轉的時代,就可以結束了。

沒有士族子弟當官,新王朝一樣能夠通過不斷培訓吏員,來確保各級官府的運轉。

淮陰的培訓班,不斷選拔、培訓出合格的吏員,補充到各個官署中去。

然後,這些吏,為了自己的前途,不得不依附於主官,成為其“故吏”。

因為想要出頭,就得有人提攜、給機會,高高在上的皇帝,哪裡會記得無數期培訓班中,某一期的某個學員?

這些人來到新的“戰場”,若無依無靠,就隻能另找靠山。

所以,若乾年後,他辛辛苦苦培養起來的吏員隊伍,會被官場腐蝕、同化,一切照舊。

什麼是一切照舊?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