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參謀(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6899 字 8個月前

兵部官署一處院子裡,停著幾輛獨輪車,乍看上去,和民間所用獨輪車沒太多區彆。

獨輪車,在漢時就有了,當時名為“鹿車”,車有一個輪子,雙握把,仿佛鹿角,一個人就能推動。

後來,三國時期,有了改進。

據說蜀漢丞相諸葛亮對鹿車的運輸效果不滿意,因為漢軍要出蜀地攻關隴,走的是棧道,原有的鹿車,運輸效果不好。

於是,諸葛亮製作了“木牛流馬”,極大改善了糧草運輸的效率。

木牛流馬到底是什麼?眾說紛紜,但很多人認為,這當中,包括一種改進後的獨輪車。

無論傳說如何,獨輪車在民間確實普遍使用,既能走丘陵、山區道路,也能走平原地區的田埂路。

幾名“參謀”,向前來參觀的皇帝和皇太子,介紹這個常見的運輸工具。

所謂參謀,即參與謀劃的意思,軍中設參謀一職,參與軍事行動謀劃、承擔具體軍事業務,其中包括後勤運輸。

皇太子李昉見識過民間生活,所以能看出這獨輪車和民間獨輪車的差彆之處:眼前這獨輪車,前後各有雙把。

這就意味著,獨輪車可以兩個人駕馭,前拉後推,載重量相比一般的單人獨輪車要大。

但實際上,前麵的雙把,等同於馬車、牛車的雙轅,可以用一匹馬/騾/驢來拉,而位於獨輪車後方的人,負責維持獨輪車的平衡。

此外,車輪也有不同。

眼前的獨輪車,車輪為鐵輪,其重量不比同尺寸木輪重多少,但更加牢固。

參謀們對軍隊為何要以獨輪車為主要運輸工具之一,做出解釋:某些地區,比較適合用獨輪車來承擔後勤運輸重任。

尤其這種獨輪車,在崎嶇路段行進時,車輪不容易壞,這一點,在大規模的運輸當中十分重要。

雖然木車輪的優點是價格便宜,隨壞隨修,因為木材到處都有,但是,大負重、長距離運輸時,故障率相對較高,需要花時間來修補。

對於提高陸地運輸效率來說,這問題比較容易拖後腿,所以參謀們根據曆次戰役的實際使用經驗,得出了“鐵輪車更合適挑大梁”的結論。

這一結論的前提,是進行丘陵、山區路段的運輸。

這些地區的路,一般都是窄路,道路崎嶇,兩輪車也許能走,但到了某些彎曲路段,轉彎不便,容易出現擁堵。

兩輪車的轉彎半徑其實不算大,都會有轉彎吃力的時候,四輪車就更彆說了。

而且,走山路時,經常出現道路一側是懸崖、陡坡的情況,這時候稍有不慎,拉車的牲畜就會失足掉落,連帶著把車以及車上貨物都拖下去,造成損失。

所以,到了這些路段,車隊的行進速度會很慢,車夫們小心翼翼駕馭馱畜,緩慢通行。

於是,運輸車隊行進在丘陵、山區路段時,總體的移動速度不快,和步行差不多,且經常在某些路段出現擁堵。

甚至,會因為一輛車出了故障,譬如車輪壞了,導致整個車隊就堵在狹窄路段,進退不得,

所以,有司總結了曆次戰役後勤運輸的經驗教訓,決定用獨輪車,作為丘陵、路段運輸的主力車型。

獨輪車的結構簡單,活動部件少(輪子比兩輪車少一個),用了鐵車輪後,“平均無故障時間”延長。

獨輪車隊行進在崎嶇山路上時,因為占用的路麵不大,轉彎極其靈活(等於是原地轉向),前拉後推的“行動模式”,可以很好的保證通行效率。

即便出了故障,也不會堵著道路,導致後麵的車無法通行。

畜拉人推的前進方式,可以保證在上坡路段可以從容上坡,實在不行,人拉人推的方式也可以。

即便不用馱畜,兩個人負責一輛獨輪車,其糧食消耗,要比用馱畜少很多。

這在特定地區的長期陸地運輸十分重要,可以在維持基本的運輸能力前提下,降低後勤成本。

什麼是“特定地區的長期陸地運輸”?

特定地區,即太行山脈。

楚軍要攻河東地區,路線有兩條,一條路線,是直接翻越太行山脈,往晉陽而去。

第二條路線,是從幽燕出發,走北道繞行,從恒州地區南下,攻雁門關,再攻晉陽。

經過參謀司的研究和推演,第二條路線的後勤運輸壓力極大,運輸成本相對高很多。

所以,第一條路線比較合適攻齊。

雖然山區運輸也不容易,但使用獨輪車(鐵輪)作為運輸工具,能以較低成本,完全靠人力推獨輪車,穩定維持“糧道”。

之所以主要用人力拉車而不用馱畜,是為了省糧草,把省下來的糧草,補給前方將士、戰馬。

參謀司的參謀們,經過大量的論證,製定的後勤運輸方案,可以保證十萬官軍主力跨越太行山攻河東時,一年內後勤無憂。

相關的方案,以及具體實施方案,李笠已經和宰輔們看過,也召集了軍中相關人員開會議過幾次,確定大體沒問題。

李昉也看過方案,想到方才父親特地講解的“釣魚工程”,他便和幾個參謀探討起來。

他不問“物”,問的是“人”。

大量調動人力來維持“獨輪車運輸線”,這些人力當然是太行山東的河北地區百姓。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