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頊不知道如何回答兒子的疑問,幸好有吏員在現場作講解,他才過了關。
據說這渾天儀的結構十分複雜,引用了不少鐘表技術,所以運轉起來後,經過“校準”,精度很高。
欽天監的人做過多次“比對”,確定夜間某時某刻的渾天儀上的“天象”,和實際夜空中的天象一致。
於是,欽天監以這套渾天儀為模範,在江陵、襄陽、臨湘、夏口、尋陽、鄱陽、壽陽、寒山、會稽,以及嶺表番禺、龍編等地,陸續搭建觀星台,立渾天儀,觀測天象。
隨著河北、河東地區相繼為朝廷控製,鄴城、信都、薊城、晉陽、大同等地,也開始建觀星台、渾天儀、水鐘,官府召集當地學者測日、觀星。
要為一部新曆法的製定做準備。
此外,欽天監在各地的觀星台,還肩負著“定坐標”的重任。
而各級轉運司,順便在觀星台上搭建測雨設備,觀察降雨量。
並在水鐘所在地,設“流速儀”,測量河水流量。
這就是轉運司的職責之一。
各級轉運司署不僅僅負責各地財賦、糧草的轉運,以及對各地官府相關賬薄的核對,還要觀測當地的“氣象”。
尤其是記錄每一場雨的降雨量,作好記錄,一旦發現降雨量異常,就要加強關注。
若發現情況不對,雨水過多或者過少,就要立刻上報,並開始規劃糧食的調撥方案,做好抗澇、抗旱、賑災的準備工作。
此外,還要觀測當地主要河流的流量,因為根據河流流量的變化趨勢,也能推測出接下來會不會發大水,亦或是發生旱災。
所以,各級轉運司要“上觀氣象”、“下測水文”,掌握著事關國計民生的氣象、水文數據,又得和其他部曹司署合作,衍生出一大堆職責。
陳頊見欽天監的人吵得不可開交,又不好摻和,趕緊帶著轉運司的人,到一旁去看“流速儀”。
流速儀,是測量水流速度的儀器,其原理和結構倒也簡單:
將一個大型的“立軸旋杯”垂直插入河中,流動的河水會推動旋杯不斷轉動,而立軸另一端的機械計數器,記下旋杯(立軸)的轉動圈數,以及對應時間跨度。
於是,河水的流速就測量出來了。
再乘以河流的“截麵積”,就能獲取“河流流量”數據。
原理很簡單,但實行起來卻很麻煩,陳頊在轉運司為官數年,對其中的技術問題了解得很清楚。
來到流速儀旁邊後,叫來“觀測員”,問起不少問題。
晉陽位於汾水畔,汾水是河東地區主要河流,又有不少支流,所以,其水文有很顯著的特點:
夏秋雨季河水極易暴漲,秋冬季節極易出現低水位的情況。
這樣的水情(全年水位變化幅度較大),不僅影響航運,也會讓轉運司流速儀的正常運轉,遇到不小的麻煩。
流速儀要安裝在河邊,因為汾水的水位變化幅度較大,所以流速儀的位置得“隨機應變”。
否則枯水期時流速儀的“立軸旋杯”無法被河水完全浸沒,測出的數據就會偏低。
豐水期時流速儀所在位置若過低,就容易被大水淹沒。
一係列技術問題,不需要主官來琢磨怎麼解決,但陳頊必須關注這些細節,以免轉運司的日常工作過程中,隔三差五被冒出來的問題困擾。
因為轉運司的職責實在是太多,需要和不少部曹司署“對接”諸多事務,忙起來沒個頭。
不一會,有吏員趕來,向陳頊稟報一件事:稅關那邊,出問題了,下午得過去一下,和稅司的主官開會,協調一下相關事宜。
稅關是總稅司管著,負責轉運物資的轉運司,不可避免要和平級總稅司署打交道。
陳頊想到需要和稅關那邊協調的事務多如牛毛,隻覺天都暗了許多。
旁邊,欽天監的兩撥人還在吵,陳頊顧不上了,對著屬下把手一揮:“走,先回去吃飯,下午去稅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