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 進退(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9020 字 10個月前

630shu ,最快更新亂世棟梁最新章節!

洛陽,西巡關中的皇帝駐蹕於此,從行轅議事回來的洛州刺史彭均,在府邸附近提前下了馬車。

竟然走輸送柴禾、瓜果蔬菜的廚房小門入府,唬得廚房院子裡仆人們一個個呆若木雞。

他也不吭聲,悶頭往裡走,“殺”向書房。

候在書房外的仆人,看見突然出現的郎主,如同見了鬼一樣,驚得麵色發白:前門望風的死哪去了!

他們想動不敢動,想發聲,被彭均一瞪,站都站不穩。

彭均隨後到窗口一瞥,果然,八郎彭憲在研究馬經小報而不是看正經書。

於是擺擺手,示意隨從去拿竹條。

彭府執行家法,用的就是竹條,竹條價格便宜量又足,打斷了也不心疼,換一根接著打,可謂“無縫執法”。

聞訊趕來的黃氏,遠遠瞥見良人“捉賊捉贓”後要發飆,趕緊讓侍女去扯屋簷下掛著的鳥籠。

籠中鸚鵡受驚,叫起來:“哎呀,哎呀!!!救命啊,救命啊!!”

鳥聲傳來,彭憲驚醒,眼見著父親板著臉、背著手走進來,一個激靈站起:“父親,孩兒已經等候父親考校多時。”

“等候多時?”彭均看著兒子,看看案上來不及掩藏的馬經小報,似笑非笑:“那我就考校考校你的學問。”

“是,是”彭憲隻覺後背發涼,趕緊讓座,請父親坐下,自己老老實實站著。

彭均先拿起那馬經小報,扔到一邊,然後將被小報蓋著的書拿在手中。

書為《漢書》某卷(冊),是彭均要求兒子們經常讀的書籍,今日彭憲偷懶被他抓個正著,他就要找個無可辯駁的理由,好好教訓一下這小子。

你以為你聰明就可以不看書了?

彭均心中怒罵,他對聰明的八郎寄予厚望,期盼兒子靠科舉博功名,而不是又從軍當武官,畢竟彭家總得出個文官。

所以彭憲沒有去讀軍校,而是“備戰科舉”。

但兒子聰明過了頭,經常耍小聰明,讓彭均頭疼不已,現在就要教訓一下小崽子。

不過,因為問的問題有些敏感,彭均先讓外麵的仆人都散開。

然後問:“漢初三傑,張良、蕭何、韓信,前兩位得善終,韓信卻不得好死,你覺得,韓信冤麼?”

“不冤。”彭憲回答得很快,彭均問:“理由,簡略些。”

“韓信死時,三十來歲,正直當打之年,漢高祖難道不怕自己死後,韓信無人可製?”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有能力威脅皇權的文武官員,若不知進退,那麼隻能變成死人,皇帝才放心。”

這回答簡單明了,也是彭均讓兒子們多讀《漢書》的原因。

彭憲見父親怒氣消散大半,知道自己“有救”了,便趁熱打鐵:“韓信假齊王事件,已經為他的結局埋下了根。”

“相比之下,張良、蕭何就知進退了。”

“張良求留侯之封,以修習黃老之術為名,急流勇退,蕭何知輕重,甚至自汙,化解殺機,所以,開國勳臣想要自保,就得學這兩位。”

“坐下來說吧。”彭均示意兒子坐下,怒氣完全消散,開口說道:

“蕭何,是漢高祖微末時就結識的熟人,為沛縣元從,他尚且要自汙,要隨機應變以自保,其他人,再不知進退,真就是自尋死路了。”

“漢高祖的連襟以及同鄉樊噲,算是自己人了吧?漢高祖因為忌憚皇後呂雉,擔心外戚尾大不掉,加上身體不適,擔心死後樊噲為呂氏爪牙,便派人去殺樊噲。”

“也虧得派去的陳平多了個心眼,妥善處置,樊噲才保住一命。”

說到這裡,彭均看著兒子,意味深長的說:

“父親是皇帝連襟,也是同鄉,如果皇帝對黃家起了戒心,要剪除外戚羽翼,我也會跟著倒黴,所以,平日裡行事一定要注意。”

“不可飛揚跋扈,不可托大,一定要知進退。”

他讓兒子們多讀書,不單是為了兒子有文化,也是為了讓兒子們能夠從史書裡學到為人處世的方式,“知進退”。

漢高祖和沛縣元從之間的故事,就很值得他引以為鑒,因為李笠和他們這些人的關係,真的很像漢初君臣的關係。

即便李笠不是薄情寡恩的人,可自古以來的皇帝,行事多是薄情寡恩,彭均看史書看多了,越看越心驚,覺得當了皇帝的人,遲早會性情大變。

正所謂“伴君如伴虎”,他自然要為自己和兒子做打算。

彭均自己可以做到“知進退”,卻擔心兒子闖禍。

所以,要求兒子們平日裡行事低調些,莫要仗著自家出身不得了,就為所欲為。

“陛下出身微寒,重情義,體恤百姓,同時,恨飛揚跋扈之人,恨他們魚肉百姓,恨他們恃寵而驕、得寸進尺。”彭均輕聲說著,彭憲認真的聽。

“父親雖然是陛下元從故舊,開國勳臣,但也不能仗著身份為所欲為,你們更是如此。”

“記住,陛下是個很講原則的人,他說過讓勳臣們富貴,就一定會讓勳臣們富貴,可一旦有人踩了陛下的底線,陛下要做處置,是不會猶豫的。”

“孩兒明白。”彭憲點點頭,他當然明白父親讓他看《漢書》的用意,所以不會如同書呆子般死讀書。

彭均卻搖搖頭:“你不一定明白,你現在明白的這些,無非有助於自保,但將來想要道路通暢,還要多琢磨、多長一些見識。”

“陛下的雄心壯誌,細節方麵,外人很難看清楚,隻有用心去想,才能想通。”

“孩兒也有琢磨過的。”彭憲覺得自己的心裡話,有時該適當說出來。

“你說說看。”

“是,孩兒以為”

彭憲認為,皇帝是個“拎得清”的人,對開國勳臣,該給的富貴,都給。

但也三番五次“提醒”,提醒勳臣們“一定”要管束家人、部下,不得行為非作歹之事。

這種“提醒”的分量有多大?

看梁、武兩家一直以來都是低調行事的模樣,再看外戚黃家那與人相處時“慈眉善目”的作風,就能明白這“提醒”的分量有多大。

梁公和武公,是皇帝兒時玩伴,皇後是皇帝枕邊人,所以他們明白皇帝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也明白踩皇帝“底線”的後果是什麼。

所以,如果有勳臣子弟敢亂來,鬨得太過分了,皇帝真是會殺人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