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潤物細無聲(1 / 2)

亂世棟梁 米糕羊 6207 字 8個月前

贛口,河邊一艘小船上,幾個男子看著手中活蹦亂跳的“夏花”鯇魚苗,又看看船中水艙裡密密麻麻著的魚苗,目瞪口呆。

他們是豫章郡魚梁吏,為官府養魚,每年都要到贛口魚市買魚苗回去養,其中,又以鯇魚苗為主,因為鯇魚吃草,很好養。

當然,豫章郡治南昌的魚市也有魚販販賣魚苗,但魚梁吏們為了省錢,一般都自己劃船到贛口買魚苗,然後自己運回去,能省則省。

但是,他們買了多年的魚苗,從沒見過如此健康但售價低廉(相對時價)的鯇魚苗。

這些鯇魚苗,個個活蹦亂跳,鱗片、魚鰭完整,至少從明麵上看不到傷口,不像平常所見江捕魚苗,很多身上都有些許瑕疵。

江裡的魚苗被漁網撈上來,和其他魚擠在一起,被人挑出來另外養著,然後運到外地出售,整個過程難免會有傷口。

傷口多的魚苗,暫養一兩日就死了,能拿出來賣的魚苗,即便身有瑕疵,隻要有活力,也是可以養大的。

魚梁吏們常年養魚,對於如何挑選魚苗有經驗,但他們見著這船上的魚苗,依舊有些驚訝,原因正是因為這些魚苗好像是養出來的一樣。

如此整齊劃一的尺寸,身上一點傷都沒有,就像是塘養魚一般。

塘養魚,因為都是同期投放魚苗,所以一年後打撈上來時,個頭都差不多,如今這些魚苗的尺寸相近,魚梁吏自然就想到了塘養魚。

但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鯇魚無法在塘裡繁殖。

這是常識,正如太陽必然從東邊升起一樣,自古以來,不可能有誰,能在魚塘裡繁殖鯇魚苗,就連春秋時的養魚大戶陶朱公也做不到。

陶朱公,就是範蠡,相傳範蠡協助越王勾踐稱霸後,急流勇退,化名陶朱公,經商發家,成為巨富。

陶朱公被民間譽為經商奇才,世間流傳《陶朱公生意經》,而據說陶朱公發家的看家本領還有一個,那就是養魚。

魚,默認是鯉魚,陶朱公靠著養魚,數年之內暴富。

所以自那以後,成為天下養魚人的楷模,又有《陶朱公養魚經》流傳,天下養魚人或多或少都知道。

至於這《陶朱公養魚經》到底是不是陶朱公本人所寫,還是後人托名偽作,已經無法得知。

但大家都認為,既然陶朱公都做不到的事(繁殖鯇魚),其他人也不可能做到。

這不是妄言,而是千百年來,從沒有人真的能夠繁殖鯇魚,事實勝於雄辯,所以幾個魚梁吏沒把這忽如其來的想法當真。

年長一人看向笑眯眯的王樂,問:“老王,果真是按這個價賣?”

“哎呀,你我相識多年,我何時騙過你?”王樂如是說,拍拍老相識的肩膀,比了個手勢:“回去...就按這個價,魚苗都是好的,絕對沒問題。”

“一手交錢,一手交魚,早點回家,你我都得多休息幾日。”

就在這時,一名年輕的魚梁吏忽然問:“這價錢不對吧,比方才我們開始說的價高了。”

王樂聞言,瞪了一眼這小子,然後看向老相識:“我說,這娃兒怎麼回事,腦子不靈光的?”

“你莫要多嘴,聽著就行!”年長的魚梁吏低聲嗬斥著少年,其他幾個人也瞪著傻小子。

傻小子不服氣,噘著嘴,但想著想著,忽然愣住了,隨後麵露喜色。

郡廨體恤他們,給的魚苗錢(鯇魚苗),按如今贛口的時價,這個時價,比去年的價錢高。

現在,他們向這個“王叔”買鯇魚苗,對方開的價,是按去年贛口的時價,所以出現了差價:他們帶來的錢,買了足夠的魚苗後,有盈餘。

如果回去時向上官報賬,說是在贛口按時價買魚苗,那麼,這盈餘的錢,神不知鬼不覺,就由他們幾個分了。

傻小子想通了其中關節,為自己方才的魯莽感到不好意思。

年長的魚梁吏見傻小子想通了,也不說破,笑眯眯的跟老相識王樂“一手交錢、一手交魚”。

涉及的錢不少,分量很沉,清點、搬運很麻煩,而魚苗的稱重、轉移也很麻煩,所以買賣雙方忙了許久,才完成了交易。

日頭偏西,王樂擦了擦頭上的汗,看著一旁的李笠,笑道:“李郎,你到底是從哪裡買來的魚苗?”

交易期間全程“路人化”的李笠,一直被那幾個魚梁吏當做是劃船小工,現在沒了旁人,他也不用再裝,笑道:

“王叔,實不相瞞..這是佛祖保佑啊...”

那一世,他練出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本事,忽悠人很拿手,如今王了問起魚苗的來曆,李笠就編了個故事。

純屬運氣好,在一個河段捕魚時,居然誤打誤撞遇到了魚窩(魚苗聚集的地方),於是就撈上來許多魚苗。

對於這個說法,王樂倒是能接受,確實,常有運氣好的漁民,捕魚時下網網中魚窩,賣魚苗發了財。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