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樂陵借糧(1 / 2)

眾人穿過運河,繼續向東南而去。隻是隊伍裡多了一些丟了生計的鐵匠和纖夫,還有躲避韃子刀兵的流民。

泊頭自古冶鐵業就非常紅火,碼頭邊有很多鐵匠鋪,北直隸的鐵器多出自此地。但是,現在天下大亂,百姓無法安心耕種,鐵器農具也沒人要了。鐵匠鋪紛紛關門歇業。

昨日定王聽到陳豹稟告,大喜過望,這些都是今後拉隊伍、打天下的資源啊。遂命張家玉和陳豹挨家挨戶探訪,規勸數十名技藝精湛的匠人隨同南下。

隊伍行了數日,進入了山東境內的樂陵縣。

在前麵探路的陳豹,稟報了一個當地百姓津津樂道的趣事,“樂陵縣的知縣周璜,舉人出身,崇禎十五年來樂陵當知縣。這個知縣很會來事。大順軍來的時候,投靠了大順,前陣子大順軍失勢,又主動歸順了大明。隻不過,百姓都說這個知縣是個好官,豐年不加賦稅,荒年也能救災,治下較為太平,百姓沒有遭受兵災。”

張家玉道:“在這個亂世,尚能如此,也算不易。殿下要不要召他來見?”

定王思考片刻,“既然他還能為百姓辦點事,就不為難他了。”說完轉頭問向竇誌忠:“前幾日,將軍說缺糧,糧食還有多少?”

竇誌忠如實回答,“殿下,快要用儘了。跟我們一起南下的難民越來越多。糧食消耗太快,沿路沒有補充,現在吃的還是從獻縣帶來的糧食。”

“還缺什麼?”

“還缺布,天越來越熱了,兄弟們還穿著冬天的衣服。”

“開個清單給毛將軍。”

又對毛大刀吩咐,“帶上你掌旅的腰牌,再帶上幾十個兄弟,去找這個周知縣。就說奉劉宗敏將軍將令,護送宋王前往河南,隊伍人困馬乏,借些糧食布匹。告訴他,為了宋王的安危,不要耍花招。陳豹暗中監視,有動靜及時來報。”

方以智和張家玉看著定王的騷操作,都有點傻眼。這不是赤果果的敲詐嗎?

定王見二人的表情,稚嫩的臉龐露出一絲尷尬的微笑:“孤就想看他對大明還有沒有忠心,如果沒有就出點血消災。”

第二天一早,毛大刀在縣衙,見到了穿著大明官服的樂陵縣知縣周璜。說明來意後,周知縣頓感頭大了好幾圈,半天沒有言語。

周知縣投靠大順時看過牌報,太子朱慈烺被俘後,封為宋王。來人說的宋王,應該就是太子朱慈烺。

周知縣心裡盤算,如果真是大順軍押解太子朱慈烺從樂陵過境,我這個縣令該如何是好?

沉默了良久,聽到毛大刀輕咳一聲,才訕訕回話,“將軍所要物資甚多,待本縣籌謀籌謀。”說罷轉身離去。

到了後堂,周知縣急匆匆把劉師爺叫來商議。這個師爺在官場沉浸數十年,也見過一些風浪。

劉師爺一聽,也是眉頭緊鎖,“老爺,這是個死局啊!作為大明臣子,知道遇險的太子過境,應當拜見,還要想法解救。但是,這夥闖軍有備而來,我們手上沒有兵馬,隻有十來個衙役,就連他們帶來的幾十個兵丁都奈何不了,何況救人?”

“拖住他們,向周邊府縣借兵如何?”

“不可,他們既然敢來,定是有萬全準備。何況,我們在明,他們在暗,我們的一舉一動,怎麼能逃脫他們的眼睛。

再說,即使能借得兵來去救,怎麼保證萬無一失。救不下來或者救下來誤傷了太子,該如何向朝廷交代?就算朝廷不追究,天下人口誅筆伐,口水也能淹死人。就算救了下來,太子也是塊燙手山芋,無法安置啊!”

周知縣不解地問:“為何無法安置?”

“韃子騎兵已經進入山東,近在咫尺。韃子如果知道太子在我們手裡,必然會派兵前來索要。我們該如何應對?太子從我們手裡被韃子擄走,那真就罪大惡極了。”

“救下來,送到南都是否可行?”

劉師爺斬釘截鐵地說道,“不行。濟南那邊不是說了嗎,南都幾位重臣和統兵的武將,已經擁立福王監國了。我們人微言輕,把太子送過去,還有好果子吃嗎?韃子知道我們把太子送走了,能放過我們嗎?”

周知縣站了起來,來回踱步,“這樣不行,那也不行,那該如何是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