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南都消息(2 / 2)

張家玉有些氣急焦慮,“若我為南都謀劃,當以河南、山東為屏蔽,在山東設一鎮,以圖北直;在河南設一鎮,以固山、陝。在濟寧、歸德設行在,以為後援,如此可攻可守。若棄二省而守江北,則形勢已去,南都恐難久安啊!”說完看了看方以智,“我以為南都不可去。”

熊文舉隨聲附和,“南都設四鎮,不設於山東、河南,而設於南都數百裡之內,用意明顯,就是準備放棄山東河南,而保江南一隅,毫無遠圖啊。”

定王見方以智執念很深,一心想把他送上皇位,以報答崇禎帝的知遇之恩。這片赤誠之心是不能辜負的。

他深吸一口氣,對方以智道:“師傅,孤以為南都現在不可去。福王叔月初已經監國,現在已經過去二十多天,說不定已經登上大寶,孤若去南都,怕要亂了擁立福王叔諸位大臣的心,此一不可去。即使我能登大寶,南都必是眾爭之地,如若韃子南下,南都守不能守,棄不能棄,到那時我隻能追隨父皇而去了,此二不可去。按照當下局勢,南都已經危矣。父皇托夢時,告訴孤要去荊楚。如若不聽父皇教誨,飛蛾撲火去南都,非仁孝之舉,亦非智者所為,此三不可去。

師傅用心良苦,對孤期許甚高,孤心中由是感激。隻是逢此大亂,孤又年幼,當步步小心,徐徐圖之。今後師傅還要多多教導鞭策,耳提麵命。”

定王一番話情理俱有。眾人無不感慨定王的聰慧睿智。

方以智見定王心意已決,起身行禮,“臣定當效犬馬之勞。隻是殿下不去南都,何不早早南下荊楚,留在山東有什麼益處?”

“乞丐出門,還有討飯碗和打狗棍。此去荊楚何止千裡,若想有一番作為,必然要做一些準備才行。孤思慮著,要拉起一支人馬,再籌一些錢糧才能南下。”定王深信,槍杆子裡出政權是亙古不變的硬道理,尤其是身處這個亂世。

說起人馬和錢糧,蘇方若有所思,“殿下若要人馬和錢糧,眼下正是好機會。山東各府縣都在練鄉勇,各村寨還有眾多義軍,前些日被擊潰的闖軍也散落在各地。如果殿下豎起反虜複明的大旗,定能一呼百應,聚起數萬人馬不是難事。”

方以智連忙搖頭擺手,“不妥,不妥。如果殿下豎起大旗,勢必招來韃子大軍,那時就危險了。”

熊文舉又隨聲附和。

張家玉脫口而出,“那就聯絡濟南的德王和青州的衡王,借用他們的名號起事。”

定王轉頭看向方以智,問道:“師傅以為如何?”

方以智道:“可以一試,不過韃子兵馬近在眼前,山東危如累卵,還是早日南下為好。”

定王做下決斷,“那就按張先生方法試一試。至於南下時間,等拉起一支人馬,再籌集一些糧餉就南下。”

如果曆史軌跡依然不變,弘光元年春,韃子將分兩路南下,一路進攻揚州而後南都,一路追逐李自成下武昌而後九江。

定王心裡盤算必須避敵鋒芒,在敵之前南下,大概在秋收後、入冬前吧。當務之急是要拉起一支人馬來。

又經幾番你來我往,眾人商議由黃貴接管高苑的鄉勇,竇誌忠人馬補充收容的難民,以鄉勇之名入城訓練,蘇方以縣衙名義繼續招募鄉勇,毛大刀到周邊探訪大順軍殘部,總要把高苑縣的鄉勇擴充到千人以上。

定王又指派熊文舉、張家玉往濟南聯絡德王。方以智、李之芳往青州聯絡衡王。

商議完畢,蘇方領著定王和眾人來到縣衙邊上的一個小院。這是蘇方給定王及眾人安排的住處。

昨日定王進高苑縣,蘇方將定王安置在自己房間居住。連夜安排人收拾這個院子,置辦用具,又找來幾個下人來服侍。

小院不大,隻有兩進,但青磚黛瓦,綠意盎然,甚為清淨,也很乾淨。蘇方邊走邊介紹:“這是一個讀書人家,與下官關係甚為篤厚。前些日,他們全家往南投親去了,托我照看這房子。現在正好派上用場。”

定王環顧四周,長歎一聲,“自遇難以來,孤顛沛流離,住過牢房、馬廄、帳篷、破廟,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有時還黑白顛倒。現在終於可以安枕了。

眾人無不唏噓。,找書加書可加qq群887805068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