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第四十二章(1 / 2)

柯南模組進行中 閒持 8230 字 2024-07-03

《柯南模組進行中》全本免費閱讀

“是我。”希洛抬起一隻手,表情有些惶恐不安,“查尼爾先生擦了兩下後就交給我,吩咐把剩下的處理乾淨。”

“你怎麼處理地?”林恩追問。

“就手捏著白手帕擦桌子上的咖啡啊!”

希洛脾氣突然炸了,指著少年不耐煩道:“他誰啊,莫名其妙地出現在凶案現場,還跟那個亞洲男有關係,怕不是他的幫凶,還不快趕出去啊!”

裡格爾警官皺眉看著她的動作,“請將話收回去,女士。”

希洛也很快意識到自己話裡的冒犯,忿恨地閉上了嘴,抱著手臂表示抗拒。

林恩沒多在乎這場衝突,隻是覺得希洛的情緒起伏有些不對勁,於是將注意力多放了幾分在茶發女子身上。

女子的白襯衫袖口有一片被咖啡浸濕的痕跡,應該是擦桌子時蹭到的。

“你擦完桌子就將白手帕扔垃圾桶了?”裡格爾警官問道。

希洛點點頭。

“在那之後呢?”

“後來咖啡又灑了一次……”書店老板雷夫忐忑地說。

林恩站在裡格爾警官後麵,抬頭看向桌子,深紅色的桌布上果然有兩大塊褐色的痕跡。

“是我倒咖啡的時候,手不小心抖出了杯子。”

雷夫拿起咖啡壺重新演示當時的場景,“我明明拿地很穩,真是意外……然後我用隨身攜帶的紙巾擦了下杯子……誒不對,我是用白手帕擦地……還是紙巾來著?”

玩家:嗯?有情況。

裡格爾警官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停筆仔細追問,“你想清楚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不然我有理由懷疑你才是真凶。”

他故意加上後半句刺激對方回想,雷夫當即著急起來。

“我、我想想……我確實先用的白手帕擦了下杯子,被查爾尼先生罵後才換成自己的紙巾來擦桌子。”

裡格爾警官讓雷夫交出剩下未用過的半包紙巾,看向下屬,“把使用過的那張從垃圾桶裡撿出來,和這個一起去測試。”

不一會黑人警員回來,“隊長,沾了咖啡痕跡的紙巾上檢測出了氰·化·鉀,但擦汗和紙巾包裡未使用的紙巾都沒檢測出毒藥。”

“看來凶手是將氰·化·鉀下到了咖啡杯裡,所以擦拭過灑掉咖啡的手帕和紙巾才會被檢測出毒藥。”裡查爾警員作出判斷肯定道,揮手讓人逮捕雷夫。

雷夫被壓著絕望大喊:“我不是凶手啊!冤枉啊!”

“等下。”林恩示意裡格爾警官不要如此隨意將人定罪,“壺裡的咖啡有檢測過嗎?”

裡格爾警官對於少年插手破案的行為有些不愉快,但鑒於對方所說還算有理,便讓下屬去檢測了。

“隊長……”黑人警員表情困惑地回來報告,“奇怪的是,咖啡壺裡的咖啡並沒有被人下毒。”

“什麼?!”裡格爾警官十分驚訝,一旁被壓著的雷夫頓時爆發出一股力量掀翻他人,站起來為自己高喊。

“我不是凶手!”

“他當然不是凶手。”

林恩無語回視盯著自己的裡查爾警員,解釋說:“他擦桌子上咖啡的紙巾是從紙巾包裡取出來的,如果單張下了毒,其他的紙巾不可避免會被蹭到,雷夫也肯定不會拿沾毒的紙巾給自己擦汗。”

“壺裡咖啡的測試不過是為了印證我的猜想罷了。”

裡格爾警官沉思,下屬見上司都安靜了更不敢出聲,一時間場麵無人說話。

林恩視線停在桌布上的咖啡漬。

現在檢測出有毒的物品分彆是作家查爾尼喝過的咖啡,擦過咖啡的手帕和紙巾。

沒有檢測出有毒的物品分彆是壺裡的咖啡,紙巾包裡剩餘的紙巾,雷夫擦汗所用的紙巾。

當下眾人的觀點一致認為凶手是將毒藥下到了咖啡杯裡,從而導致兩次打翻的有毒咖啡致使手帕和紙巾沾上毒藥。

不對,總覺得自己遺漏了什麼。

“kp過點。”

「親,您想要的是智力的骰子呢,還是偵查的骰子呢?」

“……這不顯而易見,肯定是偵查啊。”玩家懷疑起kp的智能性。

「偵查鑒定結果:1d100=39/55(成功)」

「本以為調查員的解謎能力有所進步呢,沒想到居然是偽裝,連kp都差點被騙過去了。明明線索就在眼前,卻要可憐兮兮地過個骰子,不知道現在配副眼鏡還來得及嗎?」

玩家:kp過分了哈!

咳……不跟人工智能一般見識。

林恩重整kp那句話暗含的意思,是指破案的關鍵實際上早就被自己捕捉到了,卻沒有用上它。

少年眼睛一亮。

“裡格爾警官,我想大家都進入了一個誤區。”

林恩出聲將所有人的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我們都以為凶手是將毒藥放進了查爾尼的杯子裡,並從下毒的物品上猜測凶手是誰,卻無一人思考凶手是何時下手的。”

裡格爾警官抬手讓其他人不要打斷少年的發言,“書店的監控壞了,我們無法得知凶手是何時下毒的。”

“監控要是沒壞,重點都不會是何時下毒,而是直接看凶手的臉長什麼樣吧。”羽田浩司吐槽道。

“偵探遊戲裡沒有攝像頭乃是不成文的規矩。”玩家聳肩回複。

“回歸正題,在場除了羽田先生沒有直接接觸過咖啡,剩下的雷夫先生和希洛小姐都直接或間接接觸過……”

“怎麼又懷疑我——”

“都說了我不是凶手啊!”

被點名的兩位迅速破防。

玩家:美服真的好吵,一群人總是咋咋唬唬的……

“在眾人都接觸過咖啡的前提下,弄清楚咖啡何時被毒染臟才是破解案子的關鍵。”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