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隨海軍一起行動的陸軍就兩個營,一是以倭人為主的親衛營,一是從海軍抽調官兵組成的陸戰營。
其餘步兵諸營,包括公公的家鄉子弟兵們,都沒有隨軍。
原因嘛,用屁股都能想得到——暈船唄。
江上作戰和海上作戰完全是兩碼事,沒有經過海戰訓練,大半甚至無法做到在海船上呆上半天的官兵,將他們帶出來跟人打仗,未免太兒戲了點。
親衛營和陸戰營就沒有這方麵的限製,前者是以倭兵為主,本身也算是海軍,後者更是老水師,二者不存在暈船問題。
當下,幾個陸軍營頭正在吳淞港,由鄭鐸和伍福銘負責,在海軍留守支隊的配合下,進行海戰的訓練。
訓練的要點就是三個字——不暈船。
公公注意到了海軍將領臉上的古怪之色,他知道,這些家夥肯定是在嘲笑他老人家的異想天開。
公公沒有說什麼,他清楚,這些人一定見識過這些新式火器,不然不會有這種神情。
說實在的,他老人家心裡也打鼓。
能不能讓他老人家臉上有麵,就看大島和安國寺他們了。
公公朝小田點了點頭,小田躬身哈依一聲,然後走到船首,將一麵三角紅旗奮力揮舞起來。又有兩名親衛奮力吹響號角,號聲和軍中通常的號聲有區彆,三長兩短,很急促。
海軍這邊也根據魏公公的要求做出部署調整,各船緊緊咬住逃跑的穿山千戶所六船。
帶領部下在一艘銅絞舫中的安國寺收到主公座艦信號後,立即命部下將艙中的四具火龍炮抬了出來。
之所以是抬,而不是推,是因為這火龍炮並沒有輪子和炮架,重達幾十斤,形長,首為龍頭模樣,故又名“火龍出水”。
龍頭下麵,龍尾兩側,各裝一個半斤重的火藥桶,將四個火箭引信彙總一起,並與火龍腹內火箭引信相連。水戰時,麵對敵艦,離水麵三四尺處,點燃安裝在龍身上的四支火藥桶,為第一級火箭,能推動火龍飛行達二三裡遠,待第一級火箭燃燒完畢,就自動引燃龍腹內的火箭,為第二級火箭。從龍口射出數隻火箭,直達目標,致使敵船起火燃燒。
使用火龍炮的前提隻有一個,就是必須離敵船較近,以保證火龍炮發射之後火箭能夠射中目標。
與此同時,親衛營所在的幾艘快船也陸續加快速度,船上的官兵將各種新式火器抬出,對準了前方正在狂逃的戰船。
“點火!”
安國寺親自手持火把點燃了一具火龍炮,隨著“嗤嗤”的引信燃燒聲,龍身上的火藥桶同一時間點燃,然後同時向海麵飛出。
遠遠看去,好像鑽天龍一般。
聲音也極響,“嗖嗖”的,讓後方觀戰的魏公公有陣恍惚,以為年三十了。
“什麼東西?!”
正在逃跑的一艘穿山所戰船上的官兵聽到了後方響起的尖嘯聲,旋即他們就看到海麵上有正冒著火焰的東西向他們的船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