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群被一小撮野心分子篡奪了,他們不顧咱的哀求硬說咱在群裡生活腐化,天天大魚大肉,勾搭為數不多的姑娘,不顧群員死活,於是煽動不明真相的群員聯合起來兵諫逼咱退位,要咱從群裡搬出去,天地良心,咱不過是偷了點群裡字畫古董出去賣而矣…
為了恢複江山社稷和統治特權,骨頭特成立新群:663127095(鎮撫司),現有大量官職、爵位虛位以待,望有識之士積極購買…咳咳,不對,是踴躍報名,以達維新之目的。
……
大明皇軍進展迅速,自利原出發後,隻用兩日便進抵至洪原不足四十裡處的安川縣。
可惜的是,安川縣的朝鮮縣令早在前日就帶人逃往洪原去了,使得皇軍在安川縣一無所獲。
並且沿途朝鮮村莊大多無人,有的也隻是老弱婦孺,這使得皇軍就食當地的意圖很難實現。
好在,有鏡城都護的鼎力支持和後方轉運夫子的辛苦付出,皇軍將士不虞有斷糧之危。
但一個突發情況出現了,23日起,洪原一帶開始下起大雨。大雨使得官道變得泥濘,一些地段更是被山洪衝垮,影響了皇軍接下來的軍事行動。而且,受暴雨影響,皇軍所攜帶的火藥半數被浸濕,很有可能在接下來的戰事中無法發揮火器作用。
對洪原的軍事行動被迫暫停,皇軍及朝鮮旅團不得不在安川縣駐紮,等待天晴。
不過,讓安川朝鮮人民和朝鮮旅團官兵萬萬沒想到的是,大明天使在察看了安川周圍災情後,竟然下令皇軍及朝鮮官兵立即抽調人手幫助百姓抗洪救災。
25日,大明天使魏公公更是親自帶領人馬在安川以北的焦流河加固堤壩,以防洪水衝破堤壩給下遊的朝鮮人民帶來滅頂之災。
大明皇軍的兩個實習參謀將公公親自搶險的畫麵用紙筆勾勒出來,畫中,魏公公一身短打裝扮,肩扛裝滿泥土的布袋,一臉無懼的向著正洶洶流淌的大河走去。在他的身後,是成百上千的朝鮮民眾。堤壩上,一麵“明”字大旗隨風飄動…
最終,這幅《親使搶險救災圖》被快馬送往義州,爾後將由義州方麵呈遞京師,供皇帝禦覽。
不過後來有言官彈劾,認為此畫乃是偽作,原因是這幅畫在創作過程中,魏閹曾數次對作畫人提出修改要求,並且當時在魏閹身後的朝鮮民眾無論是精氣神還是外貌,都和藩屬百姓差之甚矣。
對於這等公然汙蔑的流言,魏公公是向來不屑理會的。隻是天啟年間,那個上書彈劾的言官被查出貪汙受賄,叫枷了發往東番勞動改造去了。
明軍停止了行動,洪原方麵的朝鮮守軍也受暴雨影響,不得不龜縮在洪原城中,原先一日數探的探馬也因為道路破損而中止了對明軍的查探。
洪原守將柳希奮是在28日收到平壤方麵具體指示的。
這份指示讓柳希奮有點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指示是道尹鄭仁弘發來的,要求柳希奮不得主動出擊明軍,更不得對外聲稱明朝入侵,也不得與明使聯係,如若明軍攻打洪原,柳希奮也要確保那個“不請自來”的明使安全,並儘量減少明軍的傷亡。同時還要求洪原方麵,如果明使自鏡城回國,洪原方麵當給予一定的錢糧禮送出境,但絕不可以是官方行為。
“大人這是要我們自縛手腳啊!”柳希奮苦笑一聲,將平壤的書信遞給副將韓貴。
“敵人都占領了我們的都護府,打到了我們眼皮底下,平壤卻還要我們確保那個明使安全,這簡直是荒謬!”
韓貴憤怒的將這封書信拍在桌上,“這一定是漢城的親明官員蠱惑了王上,否則大人怎麼會給我們發來如此愚蠢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