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如吾方才所想那般,日本民族有大漢魂精神,那麼就注定這次對日作戰是很困難的。但任何困難都無法阻擋吾的決心,也無法擋住我大明皇軍的鐵蹄。
對於那些冥頑不靈的反動派,吾還是那句話——解決不了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必要的時候,搞一些屠城,是很有必要的,是能有效減少我大明皇軍傷亡的。
好了,這是吾第一次日記,就不寫那麼多了。夜已很深了,吾要去小妾佟佳那休息了,這些日子吾都沒有好好待她。佟佳年近四旬,有點如狼如虎,吾雖年輕,但也畏之。”——節選自《魏公日記》未刪節版
................
統一思想,始終堅定不移的以經濟發展和軍事強國為奮鬥目標被魏公公寫入了自己的日記之中。
本著這一奮鬥目標,在統一了太監思想工作後,魏公公便要著手進行軍事整頓,以進行東番作戰計劃。
繼第一次海事特區聯席單位會議後,魏公公於九月初八日又召開大本營特彆會議。會議主旨為建立甲等師團近衛師團,並任命近團師衛中高級將領人選。
除朝鮮特彆支隊胡全,皮島旅團東村太郎以外,大明皇帝親軍的中高級將領幾乎都出席了這一次特彆會議。
特彆會議的舉行地點仍是在中正飯堂,不過和海事特區會議在賢寺樓舉辦不同,特彆會議是在人民樓舉行。
當日,出席會議的皇軍將領有陸海軍中高級將領近百人。
主要將領有曹文耀、伍福銘、鄭鐸、蔣西鳳、真田一郎、王大力、許大有、陳廣睿,汪大海、山本幸二、安國寺、獨眼龍久木、李炎昭、丁孝恭、王維棟、沈世魁、李兆基、徐彪、武三思、徐廣、徐興等。除此之外,還有原飛虎軍監軍張虎等。
大致陸軍將領最多,有六十餘,海軍將領次之,隻有四十多。這些中高級將領來源複雜,有降倭出身、有飛虎軍出身、有南都三大營降軍和勳貴親兵出身、有原吳淞水營出身、有遼東礦工降兵出身。
但他們如今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大明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