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領規定,日本凡年滿16歲以上,50歲以下男子,隻要不是為皇軍效力的組織成員,均將被指定為“就勞者”,不得逃避。
所謂“就勞者”,即皇明之成年人丁。凡“就勞者”有義務為皇軍及皇軍所屬機構提供勞役服務,並承擔賦稅繳納之責任。
若“就勞者”不願履行責任和義務,則將視為不合作分子。
教育方麵,魏公公重點草擬了以“尊皇敬神”為核心的皇道教育。
公公提出在皇軍實際占領控製區,一旦成立了當地的維持會,則必須馬上推行漢語教學。
“語言是宣傳皇明精神的最有力武器!也是促進中日兩國人民大團結的有力工具!更是促進東亞繁榮昌盛的凝聚力所在!”
為了普及漢語教育,公公規定各級維持會都要建立當地的學校機構,隻要願意到學校接受漢語教學的,一律在人力和財力方麵予以補助。
同時,各地在和平之後要舉辦“國語交歡學藝會”,“漢語講演比賽”等漢語普及運動。
與此同時,各級維持會要廢除過往使用的片假字,無論是公文還是日常用語,都要使用漢語。
所有人都要學,甚至連寺廟中的僧人們也要學習漢語,哪怕是藝伎和那些出賣色相的女人也得學。
根據這份綱領,漢語實際在皇軍控製區就被提到了至高無上地位。
在會見由日本大儒林羅山率領的“日本儒學界觀察團”時,魏公公就綱領中的教育部分征詢了日本儒者們的意見。
公公提出,在日本加強漢語教學是鏟除日本原有之狹隘排外思想的重要舉措,也是打破幕府鎖國的利器。
“漢語言是建立東亞新秩序的始基,可以徹底根據親幕思想,以及日本千年以來的保守固執之思想。”魏公公說道。
“鄙人完全認同閣下所言,日本有必要推行漢語教學,要做到在整個日本,不管日本人到哪裡,隻講漢語就可以辦事。”
作為日本儒學界的代表,林羅山對儒學研究很深,其早年曾入建仁寺為僧,後拜藤原惺窩為師。此後侍奉德川家康,祿米三百表,至秀忠時任將軍侍講,幕府的很多外交文書和法度都是由其起草,可以說是幕府文官勢力的首領,也是日本儒學家的宗師。
早前對林羅山的接觸工作一直是由東興社在負責,後來東興社並入菊機關後,這個任務便由菊機關接手。
菊機關負責人葛三郎對林羅山十分重視,專門派人做其思想工作。
隻不過林羅山受惠於德川家康,又是德川秀忠的講師,其在幕府地位很高,所以僅憑日本儒學界一直提倡的“融入中國”、“分支論”是很難打動其放棄幕府,轉向皇明的。
為此,葛三郎大膽向林羅山提出了一個主張,那就是皇軍在打倒萬惡幕府之後,就立即在日本推行科舉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