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遼東生產建設兵團(1 / 2)

司禮監 傲骨鐵心 5092 字 10個月前

.,最快更新最新章節!

“我們將堅決的、無條件的服從公公對我部的一切安排,我們相信在公公的領導下,我們建州官兵定然能夠在祖國的其它戰線,發揮更大的作用。”阿巴泰率先表態。

“從前,我們是有罪的,但是公公給了我們再一次為國家效力的機會,如果我們不能牢牢把握這次機會,那我們就不是連豬狗都不如了嗎!”德格類對過往痛心疾首。

兩位阿哥不能不如此表態,因為如果不這樣表態,他們就不是跟著魏公公走,而是要跟著他們的阿瑪還有二哥、五哥走了。

那種贖罪,可不是兄弟二人想要的。

“這就對了嘛,”

魏公公隨手叼起當年征日時特意叫人打製的大煙鬥,吐了幾個長長的煙圈,語重心長的對阿、德二位阿哥道:“你們一定要好好乾,不要讓咱家失望。”

同樣,對於出城的禇英代表龔正六等人,公公也是如此表態。

對周鐵心與禇英擬定的各項條款,公公事後都是予以追認的,但在一些細節上公公認為有待商榷。

而就這些細節問題,龔正六也表示出了強烈的反對。

首先,在三河會議上,公公明確提出要在建州地區“改土歸流”,根據這一指導方針,皇軍大本營擬出方案,擬將原建州左右衛(原海西女真地區)連同葉赫部、原明軍撫順東出諸堡、寬甸地區等設為兩府,一府為忠勇府,一府為定遼府。

忠勇府領兩縣,一為建州縣,一為忠武縣。

定遼府領三縣,一為葉赫縣,一為寬甸縣,一為和平縣。

既然設置了兩府五縣,那麼就得有人口充實這五個縣。否則光有個行政區域劃分概念,卻無具體的管治,那豈不是脫了褲子放屁,多此一舉麼。

根據禇英獻上的偽金人口黃冊,原八旗人口連同依附各族、擄掠漢人、朝鮮、蒙古各族等計有三十四萬餘,其中披甲人七萬餘。這也是奴爾哈赤膽敢發起叛亂的底氣所在。

現在八旗已經名存實亡,阿巴泰部整編加入皇帝親軍,所以雙方在人口這一塊的統計主要是黑圖阿拉以及周邊地區。

魏公公指示,為了充實兩府五縣,他老人家除上書朝廷從沈陽、遼陽以及遼南地區向建州地區遷移人口外,還將有組織的從關內地區移民充實建州地區。

計劃移民10萬到15萬,因事涉建州地區的長治久安,又牽涉多地,所以這一塊的移民魏公公打算請由朝廷負責。

計劃時間為10年,這樣每年隻遷移一萬多人動靜不大,耗費相對較少,是朝堂諸公能夠接受的。等到建州兩府五縣的生產生活秩序上了軌道,再進行更大規模的移民遷移。

這次移民的主要目標便是公公一直念念不忘的西北流民了。

遼東問題的解決並不意味著西北流民問題也能解決,公公是人不是神,他不可能讓老天爺發慈悲,將西北地區越來越惡劣的天氣揮手變好。

但遼東問題的解決可以讓公公著手改變西北地區的流民問題。解決流民問題的根本其實就是一個填飽肚子的問題。

公公早前已經大規模從安南等地購糧,但相對於龐大的流民人口數量,這些購買來的糧食也是杯水車薪,並且受限於運輸問題,根本持久不了。

簡單的一個道理,安南的糧食可以用海船運到江南,但如何運到西北呢?

大明開國之初,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朝廷采取了“開中法”,就是鼓勵商人運糧,再給予他們買賣食鹽、茶葉等權利。等到九邊衛所基本可以自給自足時,“開中法”自然而然就被淘汰。

但“開中法”解決的對象隻是嚴重缺糧的邊軍,而不是西北地區的廣大百姓。

不管哪朝哪代,也永遠不要指望商人能夠解決一省乃至兩省,甚至多省的糧荒。

或許,逐利的商人可以把糧食運到,但那高昂的糧價卻不是普通百姓能夠承擔的了。

唯有中央政權的組織形式,以舉國之力才能實施大規模的賑災。

類似“開中法”的舉措,公公會實施一些,並且他有意在西北重要節鎮設置類似國家糧庫的大糧倉,但這隻是延緩,而非根治。

想要徹底解決西北流民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往外遷人。如此,不管是朝廷還是公公,隻要給移民提供遷移途中的口糧,以及到了地方後的生活簡要設施,便可以解決吃飽肚子問題。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