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的進步源於人類對利益(更好生活)的追逐。
在這條萬古不變的真理下,十三衙門約4000餘大小宦官、夥者們當然知道要跟誰走的道理,再經管事的一煽動,那便是全員維新了。
也堪是應了“尊皇討奸、人人有責”這一皇帝親軍提出的維新口號。
有鳥的,沒鳥的,但是個人都能參與維新,也恰恰是萬曆維新給這個老大帝國帶來的第一個具有帝國特色的改變。
幾乎是在維新官兵奪取午門的同時,惜薪司就組織司中人手占領了大明殿和萬壽宮。
莫要小瞧了惜薪司,實際上這個專門負責宮中炭供和西山煤廠的單位是內廷中僅次於禦馬監的大單位,並且監中可稱“人強馬壯”。
原因無它,沒力氣的乾不了那活。
也正因了這惜薪司“人強馬壯”,因而當年正德朝的劉謹就將此司直接改為內行廠,職監視百官、東廠、西廠、錦衣衛。
那兩年,也是惜薪司在帝國兩百餘年最為輝煌的時刻。
“燒炭工”們的組織力度和執行力度在曆朝曆代都是最有效率的,惜薪司掌印太監萬寶也算是二十四衙門的“少壯派”,他是萬曆三年進的宮,32歲就執掌惜薪司。執監十三年,監中威望十足,一聲令下,惜薪司便組織了500人的維新隊。
除少監齊某帶的一支負責大明殿和萬壽宮外,另有監丞錢某、隨堂郭某各帶一支,手持炭廠扁擔或木棍同寶鈔司、禦用監聯合“接管”了果園廠、西花房、司禮監經廠、廣積庫、牲口房等地。
這些地方所在是皇城西北區域,如此,加上兵仗局對太液池的接管,整個皇宮的西部區域便完全落了自發維新的寺人集團之手。使得攻入皇城的維新官兵可以集中力量包圍宮城,而不必將不多的兵力騰出對宮城以外區域的占領。
同時,十三衙門的自我維新也最大程度的避免了皇城免受戰火波及,畢竟,宮中內侍上萬,難保沒有非國民存在。萬一這些奸賊在宮中縱火,導致兩百多年的紫禁城被毀,那參與維新的皇軍就成了千夫所指了。
當然,維新大旗之下,也是存在著各式人心的。
比如,兵仗局的王公公想的是維新成功了,他能帶著銀子回鄉安生養老。惜薪司的萬公公則是想著維新成功了,魏公公許諾的秉筆紅袍就能披在他身上。
利益、動機,對分配製度的不滿,對未來的美好向往,對腐朽勢力的痛恨...
種種因素交織一起,最終促成了大明開國以來,內廷以太監為主的第一次大維新。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紅袍大璫,咱能做乎!
......
相較宮城以外的全線失守和“改朝換代”,宮城內還是牢牢的被腐朽勢力掌控著,但這個掌控就如刀削豆腐般,看著光鮮,但隻要力道一個不穩便是豆腐渣了。
到目前為止,司禮監還能掌控侍衛親軍,並且因為宮外的維新官兵得到命令不許強攻,所以沒有了迫在眉睫的危險,那些樣子貨的親軍們也還能保持對公公們的些許忠心。
但也正是因為沒有了迫在眉睫的危險,使得宮中腐朽勢力的高層代表們內部也開始分化。
這個時候,病重不省人事的皇爺顯然不在公公們的關心列表中。
“這個時候還想著京營?諸位醒一醒吧,京營要是忠於朝廷,那叛軍就不會打進皇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