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澄心懷璧(三)(1 / 2)

掌中念雪 梨亭不悔 2594 字 6個月前

《掌中念雪》全本免費閱讀

她對王煦說:“王公子不必當麵開口,明日,在許府後山的抱雪草廬前,為虞愔畫一幅畫即可。”

許府曾為樞相府,永安年間,先皇重禮義,大戰未起,國庫充盈,便依山敕造了樞相府連同山後清涼避暑地,共計百畝。

彼時許安憂心朝政,覺得一間書室足矣,還曾上表言樞相府修造過於靡費。沒想到改朝換代之後,後山成了他怡然自樂、頤養天年的地方。

他發妻已逝,一子遠遊,一女出嫁,多年前他便將後山開放,供建康城民宴飲集樂,略解他老無所依、空庭孤寂之殤。

也因此,許老樞相致仕多年,名望依然很好。

抱雪草廬建在後山一片璧湖之前,取“抱怨雪恥”之意,足見青年時壯誌未酬。

草廬前湖光山色,湖麵天光雲影,最宜作畫寫生、揮灑胸臆。

虞愔讓王煦將畫址選在此地,一來便於引起許老注意,二來身臨其境,思及舊情。畫作本身就是怡冶性情、飽含情愫的事物。

不得不說,她在揣測人心這件事上,有著與生俱來的敏性。

可看得太透,會不會淩高而不勝、漸漸無人相與共情了呢?

王煦鋪陳生宣,打開畫箱。

虞愔今日一襲雪衣,立在青峰湖影之前,宛若淩波仙子。

王煦不擅畫人,更覺得即便是此中大家,也不敢妄然描繪她一分一毫的姿容。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虞愔的神氣之清,早已超脫塵世之外。

讓他覺得筆下揮灑自如的山水,此際也成了捆束她的塵網,山色蒙塵,黯然失色。

王煦畫著畫著,便閉了眼,麵前雪衣遺世獨,他看不見,筆下的山水愈發狂放,簡直窮儘天地造化。

目不能視而心愈明,落筆如有神。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