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要做什麼!”
高陽王元雍年事已高,見宮門前的禁衛軍竟擅離職守,大喝出聲。
“吾等隻求元叉一死!”
“元叉不死,不足以平息眾怒!”
“誅殺元叉,以慰任城王在天之靈!”
霎時間,宮門前情勢大變,眾禁衛將高陽王元雍團團圍住,更有人將他一把從馬上拉下,要壓他入宮與太後換取元叉。
元叉當權時倒行逆施,現在還在宮門前能上朝的大多是被他壓迫過的臣子,這些人最擔心的就是元叉重新翻身,眼見著有誅滅元叉的機會,竟然毫不阻攔,也跟著這些禁衛軍一起湧入了宮中。
莫說朝中臣子群情激奮,便是禁衛軍中也大多是怕元叉卷土重來之人,於是隨著文武百官一起入宮的禁衛軍越來越多,待到了朝外時,已經聚集了上千人。
可憐小皇帝剛剛才被救出來沒幾天,還沒坐穩那個位置,又聽說宮中禁衛軍起了動亂,嚇得連朝都不敢上了,調頭便跑回了胡太後所住的徽音殿。
待到最後,還是胡太後派了人出來安撫文武百官,命一個宦官送了蓋了印璽的詔書交由花夭,同意了諸臣與禁衛軍賜死元叉兄弟的請求。
花夭也沒想到事情會發展到如此地步,然而她作為始作俑者,如今已經騎虎難下,更何況她的目的便是誅殺元叉,此時詔書已經到手,更沒有推辭的理由,當即握著那封詔書,去了幽禁元叉兄弟的府邸。
那一日,整個洛陽城萬人空巷,聽聞是要誅滅元叉,跟在禁衛軍後麵的人越來越多,直到後來包圍府邸時,周圍的道路已經水泄不通。
花夭領著禁衛軍長驅直入,從臥室中將元叉拖出。
她提著元叉的袍帶,將他拎出府外,當著眾人的麵,將他的頭按向任城王府的方向,反手拔出阿單的佩刀,一刀斬落了他的頭顱。
元叉的腦袋骨碌碌地滾落朱門之前,人群中的高陽王發出一聲痛苦的悲鳴。
那一刀血濺三尺,花夭渾身上下濺滿了仇人的鮮血,然而她卻混不在意,彎下腰從地上提起元叉的頭顱,重新站起身來。
台階下的眾人仰首望著修羅一般的將軍,鴉雀無聲。
她不是不知道時局如何,也不是不知道朝廷需要元叉來安撫為亂的將領,然而魏國現在的亂象,已經不是一個元叉的問題。
從魏國到梁國,從六鎮到洛陽,花夭看見了太多,也想通了太多。
惡人橫行無忌,義者死於非命。
保家衛國、出生入死的軍隊饑寒交迫,驕奢淫逸、屍位素餐的高官醉生夢死,如今內外交迫,四處揭竿而起,而朝中上下,卻隻想著粉飾太平。
這世道,已經救不了。
“人言,養虎自齧,長虺成蛇。”
花夭緩緩舉起手中元叉的頭顱。
“我言,欠債還錢……”
從任城王麾下選拔而出的禁衛軍中,乍然爆發起巨大的應和之聲。
“殺人償命!”
***
梁國得到洛陽的情報時,元叉已經死了數月了。
元叉一死,元叉的父、兄皆反,徐州刺史元法僧也跟著響應,殺死了朝廷派去的使臣張文伯,舉起了反旗。
其餘曾經受到元叉提拔的宗室與將領人人自危,擁兵自重,呈觀望之局。
一時間,魏國疆土處處燃起烽火,好似陷入四麵楚歌的境地。
然而沒多久,因為朝廷將倒行逆施的元叉誅殺,曾經被元叉謀害的清河王、任城王麾下將領皆感懷恩德,紛紛起兵,協同朝中軍隊鏟除元叉餘孽。
清河王曾經庇護的胡族豪酋數部,在聽聞元叉死訊後,在用割麵流血的禮儀哀悼過舊主後,聚集起族中的軍隊,揮軍伊闕,為無辜冤死的清河王複仇。
與任城王交好的柔然可汗阿那瑰,在得到洛陽消息後,揮軍十萬南下,協助魏國一同平叛,直指元叉父兄支持的六鎮邊境。
有了柔然的出兵支援,魏國立刻騰出手來,派出安樂王元鑒率領大軍逼近徐州,討伐叛臣元法僧。
已經自封為帝的元法僧沒料到朝廷會這麼快就調派大軍前來征剿他,眼見得朝廷的征討大軍即將兵臨城下,一下子慌了手腳。
他知曉自己不敵朝中的軍隊,也顧不得什麼“帝位”了,派出兒子元景仲到南梁請降,願以徐州為禮、獻與梁國,歸為附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