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年幼時,蕭衍不希望兒子學壞,就將這位對操行要求極高的清要臣子賜給了蕭統,任職太子家令,行勸諫之事,結果蕭統確實長成了謙謙君子,可似乎也被這些人教過頭了。
東宮出聲反對的這些人裡,除了徐勉和曹皎對軍事有所了解,其他人反對的原因都頗為扯淡,根本說不到點子上,明顯是為了反對而反對,蕭衍也就越發不耐煩。
在場的都是老臣,蕭衍不悅自然被發現了,於是附和聲越來越小,到最後,朝堂之上鴉雀無聲。
進獻徐州之事,在這一片爭執之後,從國家大事,變成了二皇子和東宮太子的博弈,大部分中立的臣子都不願趟這渾水,原本有意見的也不願提了,束手旁觀不予發言,這倒更顯得滿朝都是太子一家之言,在一旁候著的新任南兗州刺史兼五州兵馬督領的蕭綜也越發孤立無援。
待到聲音終於靜下來了,蕭衍這才冷哼出聲。
“諸位臣公都覺得不該接受元法僧的獻書?”他的目光掃過朱異和謝舉,“如此說來,元法僧獻徐州,倒是我梁國的大禍了?”
朱異伺候蕭衍多年,立刻明白蕭衍是想要徐州的,連忙出列奏言:“陛下,元法僧進獻徐州,乃是幸事。如今魏國胡太後荒/淫/無/道,天下英傑皆起南投之心,之前楊大眼將軍之子便是證明。”
他笑著說:“所謂千金買馬骨,如果我們拒絕了元法僧南投之求,以後便再難收歸北方的名臣良將了。更何況,依臣看來,收下徐州也不是那麼危機重重。一來,元法僧麾下的將士皆是元叉一脈,既被視為叛賊,便不容於元魏皇室,絕不會起反複之心;二來,徐州易守難攻,若元法僧是真心獻城,我國取了徐州,未必需要用大軍守城。”
“更何況,反正是白來的徐州,就算丟了,對我大梁來說,也沒什麼損失。”
他笑嗬嗬地說著,那神態不似臣子,倒像是個商人。
“可要是真得了,那可是一片要地。”
朱異玩笑的一句話,倒讓朝中不少人附和起來。
謝舉身上還任著太子舍人,說起來也算是太子一脈的官員,但他確實更支持收下徐州,所以一直一言不發,現在皇帝看他,他不能再繼續保持沉默,隻能還算客觀地說:
“元法僧獻城,在大義上確實沒有名分。但如果此事操作得當,也未必不能拿下徐州。”
元法僧還是魏國的臣子,魏國又沒內亂,他一個將軍領著魏國的領土投了敵,要梁國接受了投誠,確實等於打了魏國的臉,和宣戰也沒有兩樣了。
這話說的不置可否,蕭衍有些失望,待看到一旁站著的馬文才似乎若有所思的樣子,好奇問道:“佛念,你是白袍軍的參軍,此事你怎麼看?”
從頭到尾,馬文才都置身事外,並沒有下場參與爭執,但皇帝有意抬舉他,要他在這種禦前朝議上露臉,他當然毫無輕忽之意,而是丟下一個眾人未知的消息:
“陛下,元法僧是不是已經在彭城稱帝了?”
他是散騎禦史,又是秘書郎出身,平日裡幫著皇帝處理文書,今早似乎在案頭見到了這個消息。
此言一出,眾人皆驚。
旁人驚訝,蕭衍卻是毫無驚色,明顯早已知曉,隻是壓下來沒有告知諸臣。但是連太子都沒有知道的消息,馬文才卻已經知道了,這讓不少人不得不重新掂量起皇帝對馬文才的信任。
蕭衍自然知道元法僧在五天前登基了,隻是這消息也是清晨才傳到建康,他也是知道這個消息,才認為時機已到,開啟了朝議。
隻不過他帝王心術,按下了這個消息,想要看看眾人對時局的態度罷了。
馬文才見皇帝沒有猜疑之態,這才看了太子一眼,儘量保持客觀態度地開口:
“如果元法僧還是魏將,我們接受了獻書,在大義上確實站不住跟腳。可現在元法僧自立為帝,無論旁人認不認,在名分上,他地位與魏主相等,我們接受的是一國之主的獻書,不是魏將的。”
“況且,正如諸位臣公所言,這元法僧不是個有才乾的人,如果我國拒絕了他的獻書,哪怕徐州城高兵強,怕是他撐不到幾天,就直接投降了。可要是元法僧拒不投降,徐州身處要衝,兩虎相鬥,必可大大削弱魏國的國力。”
馬文才又不似太子和皇子們那般有那麼多的幕僚和屬官,凡事已經習慣了自己思考,此時應對起來,毫無猶豫之態。
“唯有接受了元法僧的獻書,讓他得知我國會馳援,才會放下顧慮死守徐州。到時候派出一位使者先安撫徐州、告知我國必保徐州和元法僧一家富貴的決意,再派出一路大軍援應……”
“則徐州可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