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屋中隻有他二人時,陳慶之壓低了聲音說:“陛下並沒有責怪殿下,隻是擔心前線戰事吃緊後殿下會有危險,命白袍騎在彭城局勢安定後秘密護送殿下回國。”
大軍駐紮在此,若主將自己先走的,事情泄露出去必會引起軍心動蕩,所以這信隻能秘密送達,也不能宣諸與眾。
陳慶之是親眼目睹蕭綜如何有條不紊地治理彭城內外的,也確定他有在這個亂局下坐鎮彭城的能力,隻可惜陛下實在太關心兒子,什麼前線戰局徐州安危都放在了後麵,隻把蕭綜的安危放在了第一位。
陳慶之擔心蕭綜不相信,說罷便取出了隨身帶著的信函,將他遞與蕭綜,讓他自行閱覽。
陳慶之算得上蕭衍的家臣,一封信自然是寫的直截了當,先問彭城局勢如何,再問蕭綜是否受傷,而後便是陳慶之所言局勢穩定後護送蕭綜回國之事。
皇帝也擔心兒子不願相信,所以信後還附了一封向蕭綜解釋的親筆信,蓋了他的印鑒,信中全然對兒子的關心之情,任何人看了那封信都能感受到皇帝對這個孩子的重視和父愛,蕭綜讀完後自然更是淚水漣漣。
“我愧受父皇的深恩。”
蕭綜手持著皇帝的家信,眼眶通紅。
“隻是現在局勢還未穩定,聽說元鑒戰敗後又去了壽陽調兵,說不得不日就有大軍前來,在這個時候,我不能走。”
“臣又何嘗不知此時不是起兵回朝的時候,隻是陛下一片拳拳愛護之心實在讓人動容,讓臣也不禁為難,不知是該勸服殿下,還是應該順從大局……”
陳慶之歎息。
蕭綜麵上痛苦為難,心中卻在暗自思忖。
他雖得了彭城,可一進城就諸事繁忙,幾乎沒有怎麼出現與人前,就連之前馬文才冒他的名得了人望,之後也都給馬文才揚了名。
如今看來,雖然送走了元法僧這座大佛,可他既沒有掌握徐州的軍政大事,也沒有結交徐州一派的武將豪族,連軍中上下都將這天大的戰功歸結於陳慶之和白袍騎的計策謀劃,他千裡迢迢而來,竟是給彆人做了嫁衣。
如此一想,蕭綜越發覺得不甘,猶豫了片刻後,與陳慶之商議道:
“陳將軍,自之前兩軍交戰之後,我軍傷兵頗多,留在此處也是累贅,不如麻煩陳將軍率白袍騎、驅趕在魏**中得到的戰馬,運送傷兵先回鐘離,而後再奉我手令,新調大軍一起返回彭城,接我回朝?”
魏軍大敗之後,彭城得到了許多無主的戰馬,足有上萬匹,而且皆是訓練有素的可騎乘之馬。
如今彭城並無那麼多養馬的草料,守城攻城這些馬都沒有用處,萬一彭城有失,這些馬就算是白得了。
蕭綜舍不得這些戰馬,想要將它們留下充作私產,可以來此事傳揚出去不好聽,他也沒有值得信任的家將可以托付此事,最重要的是,這上萬匹馬要驅趕回去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非得精通馬匹、騎術過人不得勝任;
他這幾日就在打算著此事,思來想去,唯有假借運送傷兵的名義,讓精通馬性的白袍騎征用這批戰馬拉著傷員回去,一旦到了梁國境內,以他豫章王並大都督的身份,這些馬便是他囊中之物。
陳慶之並不傻,一聽就知道蕭綜是想在撤離彭城之前為自己牟利,他性子倒沒有那麼剛正不阿,聽完後稍微猶豫了一會兒,遲疑道:“陛下命白袍騎看顧殿下安危,若臣此時出城,是否不妥?不如讓馬文才領著一隊騎兵將這些傷兵先行護送回國?”
他也看出蕭綜和馬文才如今的關係頗有些不可言說之處,有心想要隔開馬文才和蕭綜,以免矛盾激化。
誰料蕭綜一聽到陳慶之提起馬文才便仿佛被戳中了痛腳,脫口而出:
“不行!”
見陳慶之詫異,蕭綜眼神閃了閃,解釋道:“
馬文才頗有治乾,我留他還有他用,不能讓他現在離開彭城。”
“何況運送傷兵這件事非白袍騎不得勝任,陳將軍乃是白袍騎的主將名正言順,本王信任將軍,要將身家性命托付與將軍,將軍豈可推辭?”
陳慶之領軍在外受蕭綜節製,這位豫章王這麼說了,陳慶之也沒辦法拒絕,隻好領了這個差事,命令白袍騎上下一起去調集魏國人留下的戰馬、統計離開彭城的傷兵人數,忙的焦頭爛額。
梁**中聽說蕭綜要送傷兵回去,原本興高采烈,再一聽居然要用魏國的戰馬運送傷兵,都明白了這位二皇子打的什麼主意,雖然心中大有不屑,可誰讓他是皇帝的兒子,皆是敢怒不敢言。
馬文才原以為自己要隨白袍騎一起回鐘離,卻沒想先接了一封委任令。
蕭綜以他辯才出眾為由,命他出使徐州還未聽詔前來、被收歸梁國的幾座城池,勸說它們歸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