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一亂, 朝中突然就多了許多希望能“北伐”的聲音。
當初元法僧獻了徐州, 原本局勢已經大好, 可二皇子蕭綜流落魏國後士氣低落,徐州原本就屬於魏國, 一時間, 除了曹仲景所在的彭城外,其他的城池紛紛倒戈,梁帝蕭衍擔心幾萬梁國大軍在徐州會被包圍,便下令讓他們班師回朝, 於是徐州得到手還沒有幾個月, 就又重新回到了魏國人手裡。
洛陽城是北方的政治和經濟文化中心, 在孝文帝當年的漢化下已經幾乎沒有了胡族的痕跡, 然而殺入洛陽的並不是鮮卑人, 而是依舊保持著部落習俗的雜胡豪酋, 他們一入城中,首當其衝的就是燒殺搶掠,洛陽城中隻有小半官員逃出洛陽,更多沒有家兵的隻能任人宰割。
魏國的習俗是宗室掌兵權鎮守四方,所以內亂一起, 各地的宗室將領就紛紛趕往洛陽, 一來是為了平亂, 二來如今宣武帝一支已死, 隻要成功平定了內亂, 他們未必沒有登位的可能。
這就造成了原本用來防禦南方大軍的魏國南境, 突然一下子就兵力空虛起來,唯一能對抵擋南方北上的,就隻剩鎮守壽陽的蕭寶夤的軍隊。
“陛下,臣並不同意此時北上。”
朝會上,以謝舉為首的文臣官員反對著北伐的建議。
“洛陽雖亂,但魏國根基尚在,軍隊並沒有太大損失,一旦諸州元姓將領包圍洛陽,亂局很可能馬上就被平定,現在還不是北伐的時候。如果這時貿然北伐,很可能就會和徐州一樣,最後無功而返。”
“臣認為,正因為現在魏國大軍都在趕往洛陽,才是趁虛而入的時候。”
東宮一派的官員據理力爭,“大軍開拔,糧草先行,隻要我們占據魏國在南方的諸州,他們平亂後便無法通過城池獲得補給,隻能選擇逗留在洛陽,這樣一來,就為我們獲得了一步步蠶食北地的時機。”
“臣也建議再等一陣子,每到北方內亂之時,總有魏國人南投,說不得就有和徐州刺史元法僧一般率部南投的,到了那個時候,再北伐也不遲。”
朱異作為和魏國降將打交道最多的官員之一,非常理解魏國人的心理。
“自文帝改製後,留在洛陽的鮮卑人和漢人早已經把自己當成了中原正朔,他們情願南投我梁國,也不會願意被他們看不起的山胡、雜胡統治,更何況現在魏國北方也亂著,他們想要保有曾經的名聲和地位,隻能選擇南附。”
朱異這話一出,朝中爭執之聲倒是停了一會兒,開始思考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可能性。
這時候,一直在一旁沒有出聲的蕭統突然開了口。
“父皇,如今是北方內亂,並非國中起了動亂,我們想要北伐,也得師出有名。”
他猶豫了一下,在眾多大臣驚訝的表情中,硬著頭皮開口:“一旦要打仗,便會增加賦稅、征役百姓,如果師出無名便是不義之師,國中百姓要承擔如此重的賦稅和征役,兒臣怕若久攻不下,我國倒要被托出事端。”
梁國經過蕭衍這麼多年的治理,百姓雖然很苦,但比起前幾朝來卻安定了許多,至少隻要勤奮,還能養家糊口,如同五館這樣的地方甚至還能讓寒門學子免費讀書。
然而幾年前為了征夫修建浮山堰,使得南徐州、南兗州和東揚州的青壯男子被征調一空,後來一場大水淹死淹沒軍民幾十萬,幾年過去了,這幾地至今沒有恢複生息,有些地方甚至隻有婦孺和幼子,如果再起刀兵,就隻能從富庶的南方諸郡征調了。
可三吳之地豪族林立,一旦向這些地方征兵,就怕百姓乾脆投往高門尋求庇護,到時候兵沒征到,反倒壯大了這些豪族的勢力,變成尾大不掉之勢。
除此之外,也有蕭統心地仁善,不願為了爭奪疆土而窮兵黷武、勞民傷財的緣故。
蕭衍好不容易才等這來這個機會,人人都看得出他想派兵北上,隻是正如謝舉、朱異等大臣所說,時機還未成熟,還可以再等一陣。
可太子蕭統在這個節骨眼上說這樣的話,就等於直接說“為了北方那些不屬於我們的土地犧牲我們的百姓不值得”,這便是在打皇帝的臉了,朝臣們吃驚也是因為如此。
其實殿上不少官員心中也認同太子的想法,尤其梁國和魏國對峙這麼多年,雙方都互不能跨過長江天險,早就已經有了偏安一隅的惰性,對於什麼“北伐大業”沒有多少野心。
但上位者一心想要北上,他們也隻能出謀劃策,設法在損失最小的情況下獲得最大的利益。
果不其然,蕭衍被太子“勸說”過之後臉色便難看起來,再點誰發問時,那些被點中的公卿大臣要麼沉默不語,要麼想法敷衍,就是不明確地表明態度。
蕭衍原以為有這樣好的機會,百官即使不會群情激奮的想要立刻北伐,至少也會出聲附和、獻策獻計,卻沒想到太子一句話後,大半官員都顧左右而言他起來,讓他顏麵儘失。
怒意之下,蕭衍語氣凶狠地說:
“所謂‘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太子一心隻想著‘名聲’、‘義氣’,簡直是可笑!百姓想要理由,給他們一個理由便是!那徐州刺史元法僧還在大梁當個安樂侯呢,既然魏國的宗室都被殺了個七七八八,我們可以扶植起元法僧,打著‘借兵’的名義送他回國嘛!”
蕭衍這話一出,原本還在和稀泥的眾臣紛紛反對起來。
“陛下,不可!且不說元法僧這宗室血脈也實在是隔得太遠,就算他是元魏的直係王爺,就憑他獻地投國,魏國也不會有任何人擁戴他,更不會為他開門投城,說不得還要拚死抵抗!”
剛從徐州回來沒多久的曹仲景極力反對。
“何況此人絕無擔當,就算陛下借兵給他,怕他也不敢回國,萬一半路上跑了,才叫難堪!”
“陛下,元法僧貪鄙懦弱,在魏國樹敵極多,並非扶植的好人選啊!”
“陛下三思!”
彆說魏國人看不上元法僧,就連梁國也沒幾個人能看得起這位獻了城逃跑的徐州刺史,一頓反對之聲後,蕭衍也不得不噤口不言,不再提起要扶持元法僧回國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