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發膚受之父母,蕭衍自稱要“出家”, 甚至當上了主持, 可也沒有動自己頭發一下。
然而蕭統卻自己剃掉了頭上的三千煩惱絲,自己跪在了寺外, 自求出家。而以當時蕭衍的表現來看,估計也就跟李靖麵對哪吒削骨滴血還肉差不多了。
痛是痛的,但更多的是氣。
做老子的還沒放棄兒子, 兒子自己選了一條最差的路,怎麼能不氣?!
在這一點上,蕭統和蕭衍兩人不愧是父子,事情決定後立刻就去做:
一個是連夜就搬到了同泰寺、根本不給人反應的時間;
一個是當晚剃了頭,天不亮就說要去出家。
要說“太子出家”造成的震動,還在皇帝“出家”之上。
東宮上下聽到消息就瘋了。
得到消息趕來的太子妃蔡氏,拖著家裡的三個兒子、一個女兒來到同泰寺外, 對著已經光了頭的蕭統失聲痛哭!
馬文才聞訊趕到門外時,原本在草廬裡住著等父親回宮的幾位皇子都圍在太子身邊,勸說他先回東宮去。
太子的幾個兒子和女兒臉上都帶著一種惶惶不可天日的驚恐表情, 嫡長子蕭歡更是拉著蕭統的衣袖,連聲喊著:
“父親, 皇祖父如果是想要人出家, 兒子替您去,您彆拋下母親和弟弟妹妹啊!”
這都是什麼和什麼!
馬文才一聽蕭歡的喊叫頭就痛, 生怕沒一會兒蕭家滿門全剃了頭發要當和尚, 連忙三五步走到他們麵前, 朗聲打斷了蕭歡的哭求:
“世子,這時候您就彆添亂了!冠林主持在裡麵聽見太子出家的消息,氣得頭風發作,如今已經無法見客,您要也剃了度,豈不是更要讓陛下病情加重?”
此時原本該上朝的大臣們也陸陸續續按照“慣例”來了同泰寺外,原本是想例行哭宮一番的,誰料卻見著太子一家老小跪在門外,心裡都是一陣忐忑。
有眼尖的見到當中那個黑衣僧人的身影極為眼熟,更是心中七上八下,不敢相信地將眼睛揉了揉,生出要跑的念頭。
這……這是什麼意思?
陛下要大義滅親?
還是他們幾天沒上朝,太子心灰意冷,做了傻事?
天可憐見的,怎麼還沒幾天就這樣了呢?
他們是覺得太子比皇帝好說話的多,性子又寬厚不會算隔夜賬,才想著先安撫好皇帝,再來哄太子的啊!!!
怎麼太子也出家了呢?
於是一時間,同泰寺外人聲鼎沸,亂成了一團。
有位高權重的老臣不敢置信,站在太子麵前指著他破口大罵太子“不忠不孝”的;
有性子溫和的臣子好言好語,勸說太子去向皇帝道歉,求皇帝原諒的;
有喜歡和稀泥的臣子,四處攛掇說得上話的大臣去敲寺門請皇帝來主持大局的……
千人百態,仿佛一場大戲,熱熱鬨鬨的在同泰寺外上演,然而身處戲中的眾人卻不覺得自己仿佛小醜,隻覺得旁人可笑。
此時在一旁“隔岸觀火”的馬文才便是如此,他從地上抱起蕭衍的小女兒,皺著眉頭看著麵前亂糟糟的一切。
蕭統的女兒年紀尚小,不過三歲,蔡氏惶恐不安,將嫡子和庶子都拉了出來,可顯然更重視親生的兒子,事亂之時,可憐的小郡主便被一擁而上的人群擠到了一旁,腦袋差點磕到寺門前堅硬的石階上。
馬文才一直注意著幾個小孩,當即眼疾手快地撈起那位小郡主,眼中閃過煩躁之色。
皇帝將他宣到同泰寺,是提防著太子逼宮,如今太子沒逼宮,皇帝反倒氣都不順了,丟了他出來“主持大局”。
他再怎麼得寵,同泰寺外也多的是身份貴重的大臣,在這些人麵前哪裡有他說話的份兒?
不過是被扔出來遷怒、或是擋煩心事的。
要是小郡主或哪個小皇孫在同泰寺外出了事,倒成了他辦事不利了。
好在蕭綱和蕭統一母同胞,見到小郡主被擠出去也動了怒,大喝一聲逼退了人群,又伸手向馬文才要接過小侄女。
“多謝馬侍郎出手之恩。”
他和祝英台私交不錯,所以和馬文才還算說得上話。
馬文才將小郡主遞給他,小女孩嚇得眼眶裡都是淚,抱著蕭綱的脖子軟軟地喊了聲“三叔”,就把頭埋在他懷裡不動了。
“諸位使君,冠林主持請諸位到前殿品茶。”
馬文才伸手召來一位知客僧,又低頭對同泰寺外跪著的太子說道:“冠林主持還吩咐,讓臣領著您到後院禪室見他。”
一直無悲無喜的、對旁邊各種言論都充耳不聞的蕭統,這才像是終於聽得到聲音了一般,抬起頭來對他點了點。
他跪了太久,身體又不好,起身時搖搖晃晃,太子妃蔡氏又是一陣痛哭,恨不得替自己的夫君受苦,然而太子卻連看,都不看妻子一眼。
見馬文才要帶太子進去,這才有大臣察覺原來馬文才是一直在寺裡陪著皇帝的,駭然之下,也不免生出幾分期待來。
“馬侍郎,究竟是怎麼回事?陛下剃度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