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革和大部分人一樣,也不明白這位幼時便有才名的兒郎為什麼來會稽學館求學。
即便不說馬文才的名聲,他的父親是官居五品的太守,他的子嗣堪堪夠上國子學的標準,這年頭是個仕宦子弟都以入國子學為榮,馬文才卻來了會稽學館,也難怪眾人驚訝。
賀革是個沉穩之人,雖然一肚子疑惑,但還是對四周的同僚拱了拱手。
“馬家乃我家故交,此子即是求學之人,也是故交之子,所以賀某要先行一步,諸位見諒。”
這些助教聽到這等奇事,自然也想互相交流一番,賀館主要去招待馬文才,他們倒高興,很是愉快地目送著賀革離開了。
正如賀革所說,馬文才是故交之子,其祖馬鈞和賀革的父親賀瑒皆是山陰人士,少時曾一起求學,否則,即便馬文才的父親馬驊是吳興郡太守,這位館主也不見得會去親自迎接。
若愚是個妥當的人,知道在山門前將馬文才直接帶入館主所住的小院太過紮眼,畢竟現在人人求學,其中也不乏出身不俗的子弟,為了避嫌,隻好請馬文才從側門進來,此時正由另一位小廝若拙伺候茶水。
若愚是賀革的家人,從小接觸過不少士族子弟,剛開始他提出請馬文才走側門入學館時心中還惴惴不安,擔心這位養尊處優的公子認為這個提議是折辱了他,從而憤而拒絕,沒想到他卻很是自然地同意了他的建議,並且命令家中的家仆隨從在山門外靜候,隻帶著一個書童就跟著他從側門進了學館。
因為馬文才會考慮家主的為難,護主忠心的若愚一開始就對這位士族公子有了極好的印象,愛屋及烏之下,也希望自家主人能夠重視他。
等若愚跟著自家主人進了廳堂,還在門口,就已經看見那位馬家郎正姿態放鬆地坐在案後讀著一本《淮南子》的身影。
這《淮南子》還是上次館主來了客人隨手放在案後的,不知怎麼就被這位少年拾起讀了起來。
見到他在放鬆地讀書,若愚就知道館主對這位郎君第一印象肯定極好。
果不其然,賀革眼神從馬文才身上掃過,立刻露出了滿意的神情,待若拙提醒這位馬家公子主人到了的時候,他也沒有驚慌失措,而是很恭敬的將這本手抄書妥當的放在案上,然後起身以晚輩之禮見過館主賀革。
禮數之周全,即便是以精通三《禮》而名聲在外的賀革也挑不出錯來。
當賀革虛扶起行完禮的馬文才,眼神再一次從馬文才身上掃過後,除了眼光在他額間的額帶上微微停了停以外,那“滿意”的眼神已經變成了十分滿意。
不提相貌,在這個年紀上接人待物絲毫不錯,又有少年人少有的沉靜穩重,便已經算是才俊了。
心中讚賞的賀革也不吝惜表達出自己的滿意,他點了點頭,喟歎出聲。
“人中之才,果然名不虛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