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杞人憂天(1 / 2)

人人都愛馬文才 祈禱君 6536 字 11個月前

祝家工坊不但位置偏遠, 防衛嚴密, 後方甚至還有一座防衛更加森嚴的碼頭,直通著一條可以行船的人工河渠。

馬文才也是進了工坊區看到遠處的碼頭後,才明白為什麼圍牆那裡隻負責盯著人出, 卻不管人進, 因為莊中能從圍牆那邊進的, 一定是莊中值得信任之人, 而工坊的材料供給和出產運輸卻不是從陸路走的。

祝英台的身份不能暴露, 所以祝英台是用祝英樓親眷的身份進來的,工坊的管事則是祝家夫妻最信任的心腹, 祝英台隻是掀了掀兜帽,他就知道什麼該問什麼不該問, 立刻放下了手邊所有的事情, 屏退了其他無關人等,親自陪同祝英台和馬文才在工坊區內“參觀”。

莊園是自有經濟,通常莊園裡出產什麼, 工坊裡就做什麼。

工匠與農民不同, 這種熟練的工種往往是需要長期訓練的,即便是鄉豪的莊園在短期內也養不了多少工匠,好的匠作師父往往能脫掉自己的奴隸或蔭戶身份, 但依舊無法脫離莊園,一輩子受莊園“供養”,不得自由。

但匠作師父在莊園裡好歹還過著優於普通蔭戶的生活,所以很多蔭戶家中兒子很多的, 也願意將孩子送去工坊學一門手藝。

士族莊園裡地產多林木的,多半有木器作,或生產漆器的,而經濟繁榮的地區,則生產玉器甚至金器的,有些家中信道的,也許會有一座丹房之類,像徐家那樣山林多用於種藥的,莊園裡的工坊則大多是用來炮製草藥。

祝家的工坊看起來似乎和其他的工坊沒什麼不同,大約因為馬文才是外人,工坊的管事先帶他們去看的,皆是些做編織的、製木的,竹器製作之類的工坊,也有專供莊中客卿和莊主一家平日裡使用的金器、銀器和玉器作坊。

可這些作坊都是在外圍,最靠近碼頭的成片作坊,這位管事遲遲沒有帶他們前去,隻是在一些稱得上“奇技淫巧”的將作間裡徘徊,希望能吸引兩位“貴客”的注意。

“這些工坊都沒什麼稀奇的,我想帶客人去看看碼頭那邊看看。”祝英台冷冷的聲音在兜帽下傳出,那管事和女羅一般,似乎有些猶豫,可不知想到了什麼,猶豫了片刻後,還是答應了。

“客人身份貴重,碼頭那邊是負責鑄造鐵器的,煙塵和氣味都很大,而且十分熾熱……”

管事的看了看祝英台,有些為難地說:“小主人這一身裝扮,怕是穿不住。而且,打鐵的男人們都是僅著寸縷的……”

“那就不要進鑄造間,就在外麵看看。”他這話一說,女羅立刻緊張起來,攏了攏祝英台的披風,勸說道:“或者,主人就帶馬公子去看看放成品的地方,見識一下,也就行了。”

祝英台的披風一顫,應該是生氣了,眼見著她就要掀了帽子發火,這邊馬文才卻眼疾手快地按住了她的肩膀,搖著頭說:

“既然不方便,我也不該不識趣,就依這位所言吧。”

見馬文才沒有堅持下去,祝英台又似乎很聽馬文才的,兩人才鬆了口氣,相視慶幸。

馬文才其實已經隱約猜到碼頭那邊應該是鑄造鐵器的地方,那叮叮當當的敲鐵聲即使離得有些距離都能清晰聽見,更彆說籠蓋著東南方向的黑色煙氣和空氣中傳來的味道了。

無論祝家莊是在鑄造什麼,都不該是輕易為外人所見的東西。祝家水太深,此時馬文才已經不做“祝家女婿”的癡夢了,自是不願陷得太深。

就算祝家有什麼秘密,等祝英台拋棄了祝家的身份,他們都要離祝家越遠越好,又何必在此時刺探什麼呢?

祝家的鐵器工坊規模不小,但似乎多是煉鐵的地方,製造器物的鑄造間沒有幾座,人數倒不少。

但會稽郡本身不產鐵,祝家煉鐵的工坊即便人多規模大也不會有太多出產,所以馬文才並沒有關注鑄造間和煉鐵鋪那邊的情況,而是跟著管事的來到了擺放成品的地方。

重活一次,馬文才為了積累財富,做了不少囤積居奇的交易,其中便有收購鐵器。隻是鐵器太占地方,運輸又麻煩,所以等到浮山堰第一次破堤需要鐵器鎮壓“河底蛟龍”時,馬文才也沒囤積多少,沒賺多少錢。

但因為這段經曆,馬文才對鐵器倒是比其他人更懂一些,此時拈起幾把小刀、箭頭之類的鐵器後,頓時就失去了興趣。

正如他所料,會稽郡不出鐵礦,但凡善於鑄造武器的工匠都出在產鐵之地,祝家鑄造出來的箭頭、刀劍品質都很一般,有些甚至連一般都稱不上,隻能說堪堪能用罷了。

看得出祝家沒有刻意回避什麼,那管事帶著祝、馬二人連續“參觀”了七八間鐵器室,東西確實不少,從農具、用具到武器一應俱全,就是品質都不太好,鐵質最好的那些也做不了太大的物件,也就隻能鑄成箭頭或槍/頭。

馬文才也不知道祝英台非要他看什麼,跟著走了幾間屋子都是這種東西已經有些不耐,他身邊的祝英台卻找了個沒人注意的時候,神神秘秘地湊過來說:“你看見了沒,我們家一直在鑄兵器……”

那語氣,簡直就像是告發了什麼了不得的事情。

“你就是讓我看這個?”

馬文才哭笑不得地指了指麵前的“破銅爛鐵”:“你是說,你家一直在造兵器和甲胄?”

“甲胄?沒見過造什麼甲胄,幾乎都是在造各種武器的零部件。”祝英台點了點頭,更加小聲的說:“私造武器,是不是視同謀反啊?”

她是有多不食人間煙火?!

馬文才已經被祝英台氣笑了,最後一點興致也都消失。

“如今大族,還有哪家不私造兵器?就我那幾十個家丁,頃刻間也能全副披掛起來!”

祝英台愕然,喃喃問:“這不犯法?”

如果她記得不錯,古代多少官宦人家就因為家裡多備了些甲胄兵器,就被抄家奪爵的,有的直接算成謀反……

南朝如此積弱,連城中騎馬都不允許,難道允許私藏兵甲?

“自然是犯法的。”

馬文才大概明白是怎麼回事了,怕是祝英台讀了《楚律》,看到私鑄兵器的條例,以為家中在做什麼出格之事,所以一直背著包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